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安石油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西安石油大学招生网和安徽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安徽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07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8069名左右,才可以考上西安石油大学,不过每年西安石油大学在安徽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安石油大学

1、安徽高考2022年考生上西安石油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8069名;

2、安徽高考2021年考生上西安石油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4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1667名;

3、安徽高考2020年考生上西安石油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7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9493名;

4、安徽高考2022年考生上西安石油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4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900名;

5、安徽高考2021年考生上西安石油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1697名;

6、安徽高考2020年考生上西安石油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5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049名;

二、西安石油大学在安徽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西安石油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安徽 理科 本一 507 78069 省政府
2022 安徽 文科 本一 543 10900 省政府

2、2021年西安石油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安徽 理科 本一 548 41667 省政府
2021 安徽 文科 本一 582 11697 省政府

3、2020年西安石油大学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安徽 理科 本一 570 39493 省政府
2020 安徽 文科 本一 553 14049 省政府

二本压线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有哪些

学校名称所在地办学性质最低分数线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外合作)浙江民办436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中外合作)福建民办436
阳光学院(中外合作)福建民办437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中外合作)陕西民办438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中外合作)天津民办438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中外合作)福建民办439
衡水学院(中外合作)河北公立439
莆田学院(中外合作)福建公立440
巢湖学院(中外合作)安徽公立440
青海民族大学(中外合作)青海公立443
锦州医科大学(中外合作)辽宁公立443
吉林化工学院(中外合作)吉林公立445
渤海大学(中外合作)辽宁公立446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中外合作)吉林公立449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外合作)海南公立449
广州南方学院(中外合作)广东民办449
北部湾大学(中外合作)广西公立451
辽宁科技大学(中外合作)辽宁公立452
新疆农业大学(中外合作)新疆公立452
邯郸学院(中外合作)河北公立453
山东工商学院(中外合作)山东公立453

已录取选择复读有影响吗

如果填报高考志愿后,没有按时去就读,会对来年存在影响,那就是明年填报高考志愿是填“A大学某专业”;正常情况下,同一分数,报考某大学某专业撞到的几率还是非常小的。

高考录取后选择复读,有的省份会计入诚信档案;对于第二年高考录取来说,有的高校有对往届生的录取限制(比如定向特殊公安人才专业只接受应届生;部分高校会优先招收应届生而非往届生),有的高校没有。具体需要视高校的高考招生简章的规定来看。对于复读生来说,和应届高考生还是稍有区别的,有部分学校不能报考,比如军校等;有些复读生还需要转学籍档案。

三、西安石油大学学校介绍

西安石油大学是西北地区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 学校肇始于1951年创立的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隶属于中央燃料工业部。1958年,升本并更名为西安石油学院。1969年,学院停办改厂。1980年,西安石油学院恢复办学,隶属于石油工业部。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更名为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入选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 学校雁塔校区位于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明德校区位于西安市丈八东路11号,鄠邑校区位于西安市沣京工业园沣京大道18号。学校占地2078亩,固定及无形资产总值28.46亿元,仪器设备总值6.32亿元。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设有14个学院和2个直属系。现有本科生1.6万余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27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各类来华留学生10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4855人。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6万余人。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具有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荣誉称号,是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学校设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院校”资格。59个本科专业中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陕西省特色专业、5个陕西省名牌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有7个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1个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项目。 学校现有教职工1860余人,专任教师113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670余人。有二级、三级教授37人;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00余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人才等人才近40人;有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受聘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陕西省级人才以及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陕西省特支计划和陕西省人文英才等人才90余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07年10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项、中国石油教育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有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2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省级改造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有21个陕西省教学团队、2个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4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3个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个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以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包含2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2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试点学院,获批5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获省级及以上奖励4350余项。 学校坚持石油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延安精神铸魂,培养的学生以“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开拓创新”而广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人数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连续27年平均保持在1:10以上的较高水平,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陕西省就业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针对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建有31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1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5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形成了油气勘探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等7大特色优势科研领域。近五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近670余项;科研总经费逾8亿元。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49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8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400余部;学术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近2300篇。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境)外87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菲律宾文珍俞巴学院积极共建孔子学院;与印度NIIT公司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28所大学开展“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与美、俄、韩等国大学开展“2+2本科双学位”项目;与美、英、德等国大学开展“4+1”“4+2”硕士项目以及博士生奖学金项目;与俄、美等国大学及港台地区大学开展“交流生项目”;与美、英、德、法、日等国开展寒暑期学生短期出国项目。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和“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通过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累计培养来自78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8000余人。 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称号;2011年,学校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被陕西省综治办、教育厅、公安厅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学校被陕西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典型”;2011年、2016年、2018年、2021年学校党委先后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校级党委”“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2013年,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学校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学校纪委荣获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秉承“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好学力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和“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开拓进取”的办学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办学条件建设为保障,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内容及统计数字截至日期为2021年09月30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