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转专业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校对转专业学生的要求差别比较大,作为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能持特别简单乐观的心态,以为校内转专业可以为自己兜底,本文小编整理了中国人民大学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供各位考生家长参考。
一、中国人民大学新生怎么转专业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本学期将开展2022年度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适用范围
1.目前在校学习的2020、2021级本科生可申请参加本次转专业。按大类招生录取的学生,仅可申请转入所在招生大类之外的专业。
2.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学生,按照约定不得申请转专业或限制转专业范围。实验班、双学士学位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学生,在项目选拔时有明确约定的,按约定执行;如申请转专业,需先退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二、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
1. 公布接收计划。4月20日前,各接收院(系)在“本科教学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中的学生管理—转专业管理模块,填报转专业接收计划,包括接收人数、接收条件、考核方式、考核时间等信息。教务处汇总后通过转专业管理系统向学生发布。
2. 学生申请。4月21日-5月7日,学生通过“本科教学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中的学生管理—转专业管理模块填报转专业申请;提交申请后打印转专业申请表及学生成绩单(一式两份),交学生所在院(系)、书院。
3. 学生所在院(系)、书院审批。5月7-11日,学生所在院(系)、书院审核学生转专业申请,审核通过的学生信息将由系统推送至接收院(系),纸质版材料一并转交接收院(系)。
4. 接收院(系)考核和审批。5月12-20日,接收院(系)根据接收计划和申请学生情况,确定并公布初选名单;组织进入初选名单学生考核;在系统中提交拟接收转专业学生名单。5月25日前将审核通过的学生名单及纸质版材料报送教务处。
5. 结果公布。6月,本科人才培养委员会审议转专业学生名单,教务处在网站公示本年度获批转专业的学生名单。
6. 学籍变更。本学期结束前,获批转专业的学生由教务处统一报学生处学籍科办理学籍变更手续,学生按照转入专业选修下学期课程。
三、工作要求
1.加强工作规范及过程管理。各院(系)、书院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小组,制定转专业细则,组织实施本单位转专业相关工作。转专业考核方式中采用面试考核的,一般应设置至少5名面试评委。接收院(系)完成初选工作后应及时告知所有申请人,并在本院(系)网站上公布初选学生名单及初选标准。复试结束后需在转专业系统中录入复试成绩供学生查询。
2. 加强各环节材料管理。各项工作材料需统一保存不少于4年,并明确材料保存负责人。需要保存的材料包括相关会议纪要、学生提交的证明材料、考试试卷、面试记录和院(系)、书院提交的名单及申请报告等,通过线上进行面试的还应保留相关视频资料。
3. 加强对学生的权利保障与指导服务。各院(系)、书院应做好学生转专业的咨询工作,保持电话畅通并及时回复咨询邮件,引导学生理性选择专业。学生完成转专业后,各院(系)应指导学生做好原专业课程认定及新专业选课工作,尤其注意提醒学生需完成本学期在原专业选修的全部课程;进入新专业后需要补修的课程;转专业学生不再参加原招生大类专业选择。对于学生对转专业工作具体环节提出的异议,应依据事实及时回应和处理。
二、转专业对学生个人的利弊
1、转专业的好处
有些同学为了能够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选择了服从调剂或者填报了冷门的专业,实际上对于自己被录取的专业并不感兴趣。那么就可以选择转专业,去学习自己真正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东西。
2、转专业的弊端
①学习压力大。想要转专业的同学不仅要学好当前的专业内容,将要转去的专业知识也要学习,而且还不能有挂科的情况,这样一来学习压力就会变得非常的大。所以转专业并非易事,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能否成功也是未知数。
②所转的专业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有很多同学在转完专业之后发现新专业还不及自己之前的专业,甚至有的同学仍然觉得这个专业不适合自己。
转专业不是小事,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综合考量,还要充分调研目标专业的情况,做好充足的调查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