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入学考试,入学指南,开学时间及新生转专业

思而思学网

北京服装学院1959年2月建校,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以服装命名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1984年获批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2年获批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现设有7个院系(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语系、造型艺术系)、3个教学部门(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计算机信息中心),以及研究生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有在校生8600余人,其中,本科生59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50余人,留学生3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余人。有28个本科专业,4个双学位专业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有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北京市级科研机构,以及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之一的民族服饰博物馆和中关村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


学校秉承“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建立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现代服装教学体系。目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视频精品课2门,承担国家级规划教材20余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评“优秀”。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58人,其中专任教师531人,其中教授73人,副教授184人。教师中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市级百千万工程人才称号1人,获光华科技奖1人,全国十佳设计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人员5人。聘用蒋士成院士等兼职教授52人。


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900多项,授权专利75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17项。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2015年王锐教授主持的“PTT和原位功能化PET聚合及其复合纤维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植根纺织服装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与福建晋江、河北容城等产业集群地展开战略合作,建立了北服-爱慕人体工学研究所、361°-北服高性能运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北服南山中国职业装研究院等校企研发机构。
学校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圆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系列服装,神舟系列航天服饰及舱内用鞋,建国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队和志愿者服装,南京青奥会官方制服,以及北京市中小学校服、两代学位服等设计研发工作。特别是圆满完成了APEC会议*服装工作,“既充满了中国传统元素,又体现了现代气息”的“新中装”,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学生在服装服饰类大赛中成绩斐然,学校被誉为“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摇篮”。近年来,获德国“红点奖”至尊奖、“汉帛杯”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金奖、国际钻石高阶会议(HRD)钻饰设计大奖赛金奖、美国AOF全球时装设计大赛金奖、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金奖、ELITE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中国区总冠军、IFDC国际鞋类设计大赛金奖等1900余项。
建校50余年来,学校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万余名,许多已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军人物。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创新、创意、创业”特色工作体系成效显著,毕业生创业率达7.54%,远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被评为“北京地区高校首批示范性创业中心建设校”。学校获“功勋学院奖”、“北京时装之都建设育人贡献奖”、“北京时装之都建设特别贡献奖”。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4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建立了境内外交换生培养机制,并聘请国际著名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学校持守“弘毅日新、衣锦天下”的校训精神,以“传承民族服饰文化、打造纺织服装强国”为己任,立足纺织服装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服务首都,辐射全国,面向世界,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纺织服装大学而努力奋斗!

班,入学考试科目为数学和英语。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