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专业有几千个,每个学校开始的专业也不同,不同的高校相同的专业排名录取分数线也不同,所以导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本文思而思学小编帮大家整理北京理工大学最新的开始专业目录表,包含北京理工大学文科专业、北京理工大学理科专业、北京理工大学特色专业目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北京理工大学的招生目录为准。
一、北京理工大学有什么专业
类别 | 专业名称 |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西班牙语 德语 日语 英语 |
历史学类(本) | 文化遗产 |
数学类(本) |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学类(本) | 应用物理学 |
化学类(本) | 应用化学 化学 |
生物科学类(本) | 生物技术 |
统计学类(本) | 统计学 |
力学类(本) | 工程力学 |
机械类(本) | 车辆工程 工业设计 机械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仪器类(本)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材料类(本) |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能源动力类(本)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电气类(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类(本)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封装技术 |
自动化类(本) | 自动化 |
计算机类(本) |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
化工与制药类(本) | 能源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
航空航天类(本) | 航空航天工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 |
兵器类(本) | 信息对抗技术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 武器发射工程 装甲车辆工程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生物医学工程类(本) | 生物医学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 | 安全工程 |
生物工程类(本) | 生物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商管理类(本) |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 会计学 |
工业工程类(本) | 工业工程 |
设计学类(本)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设计类(专) | 环境艺术设计 |
其他(本) |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
二、北京理工大学比较好的特色重点专业目录
国家特色专业 | 软件工程 安全工程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车辆工程 信息对抗技术 自动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
三、北京理工大学相关资讯推荐
(1)、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新生怎么转专业难不难,附转专业的要求和条件
(2)、2021级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3)、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4)、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5)、2021级北京理工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6)、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北京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7)、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8)、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9)、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新疆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10)、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四、北京理工大学简介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创立于1940年,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在英国QS教育集团公布的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居世界第389名、亚洲第76名、中国大陆第17名。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栉风沐雨,北京理工大学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历久弥坚。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现设有20个专业学院,拥有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材料、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学科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全世界前1‰,形成了“强地、扬信、拓天”的学科特色和理工并重、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现有教职工3342名,汇聚了21名院士、40名“*”入选者、34名“*奖励计划”教授、3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名“*”领军人才、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和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拥有1个“2011计划”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8个国家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