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担当做得不够的原因分析(三篇)

思而思学网

【篇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单位年度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相关要求,遵照实事求是地从内心深处认真自我剖析的标准,本着“只讲缺点不讲优点”“只讲主观不讲客观”的原则,就在局机关一个多月的工作情况,我认真对照自己近段时间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及剖析,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局机关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为告诫自己,修正错误,鉴知未来,以利工作,按照要求,本着无愧于组织,无愧于群众的态度,就本人在各方面存在问题自我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1.在思想作风上: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上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创新,理论学习不深入,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想法。学习上存在自满情绪,浅尝辄止,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学习和更新,遇到具体事情就按老套路去做。学习时间、内容和效果没有落实到位,在学习中强调客观多、主观少。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急用先学”,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对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2.在工作作风上:业务知识技能欠缺,工作方法跟不上时代要求。一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有时存在急于求成的情绪;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树立得不够牢;

工作思路不够宽,满足于得过且过,缺乏主动自觉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二是不能主动学习关于城市管理的相关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相关法律和理论,工作满足于现状,缺乏新方法、新思路;

三是对履职尽责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入细致,平时放松了自身要求,工作多点、繁琐点,就降低了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完成工作任务标准不高。

3.在纪律上:对工作纪律抓落实不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执行制度有时不够严格,偶尔有迟到早退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政治理论学习不扎实。对“履好职、尽好责、转作风、提效率”缺乏深层面的理解,思想和行动跟不上时代步伐,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2、工作作风不扎实。认为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对知识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总以为这些高新知识是上面的事,上面怎么说就怎么干,被动地去学习,而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理解性地学习。

3、对业务学习不够。业务用的着就学一点,钻的不深,没有过多过深地去研究业务,有满足于一般的思想。导致了对相关的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学得不扎实,工作不能得心应手,总在低工作效率中循环。

4、对自身要求不严。导致了不能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规范自己,使工作作风和服务大局的意识达不到优质高效的要求。

三、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端正学风。今后在工作中更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梦”等科学理论的的学习,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纪律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克服“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的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以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单位的各项任务。

2、自我加压,改进工作作风。不折不扣的落实局党委的各项政策及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全面的分析自己,合理的定位自己,不要腹中无学、夸夸其谈;不能志大才疏、怨天尤人,尤其需要进一步苦练内功,耐得住繁琐,经得起考验。廉洁自律,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严格执法,乐于奉献,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面服务。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4、经常自我反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倡导和实践共产主义文明新风,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5、改造自我思想,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热爱本职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积极进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事请教。

6、强化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推进本职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针对以上制定的整改措施,我将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时时予以对照检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我相信,在局领导和单位同事们的关心帮助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振奋精神,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本职业务知识技能,提高为群众办事水平,认真完成党和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些存在的问题一定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以克服改进。为城市管理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篇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导致学生心理失衡。有人会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上了并非自己所愿的大学。导致他们对学校一切的不满。

1.2对新环境不适应。新生离开了熟悉的家乡,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校园环境,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另一方面,同学大多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处世风格。特长爱好也千差万别,因此在交住中,难免会产生些许矛盾和冲突。

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

由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关心体贴过度,导致子女对父母、家庭的依赖性大。长辈的娇生惯养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进入异地高校,远离父母,他们的各种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

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

每个大学里都存在贫困生,他们往往因自己家境贫困而自卑、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心理上缺乏信心,行为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贫困大学生经济上的不独立、拮据和消费需求之间产生的尖锐矛盾也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障碍。

长期虚拟网络交往导致实际交往能力下降

一些整日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和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给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热衷于这种行为的学生在现实世界反应退化,甚至无法与人正常交往。

人际交往技巧缺乏

在缺少人际交往实践锻炼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自然不很理想。经常表现为:

5.1语言缺陷。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说话夹枪带棒,敲敲打打;有的出语尖酸刻薄,言外有意;冷言冷语,冷嘲热讽。这些言辞必然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融洽。

5.2交际礼仪缺乏。今天的大学生在礼仪知识方面极度缺乏,许多学生跟老师说话语气不够尊重,同学间的交流更是火药味十足。这种礼仪上的不考究使许多同学第一次交往就成了最后的交往。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指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以与别人和谐相处或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个体为此感到苦恼,常体验到负性情绪,产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1.主观原因

1.1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是指交往中首次获得的信息对以后所给对象的评价或印象产生的影响,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先入为主”。

1.2近因效应:指在交往中所获得的信息或印象对以前给对象的评价或印象产生的影响。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1.3刻板效应: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即为刻板印象。这种效应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北方人豪爽粗犷、南方人精明仔细等。

1.4投射效应: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

2.客观原因

首先是环境和角色的变化。大学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大多数新生面临着适应环境和角色转换的迫切要求。多数学生不适应这个转变导致了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其次,是经济因素。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应对策略

1.正确地认识自己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必须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找准自己的定位。其次,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里,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使自己能够较好地融入进去。

2.优化自己的性格

外向的性格有利于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具有心理障碍的人大多数是因为内向、孤僻造成的。所以,较内向的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会主动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使自己的性格逐渐活泼开朗起来。

3.提高人际交际的技巧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大学生要学习理解人际交往的理论和技巧,并运用到实际交往中。学会塑造自己,学会倾听,注意表达,关怀他人。

4.包容和互相尊重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不能理解别人。但当你换位思考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

【篇三】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新发展理念是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非常重视发展理念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后不久就提出了要创新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用新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引领新的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2015年,我国开始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时,就强调,首先要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要直接奔着当下的问题去,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根据的意见,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稿,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十三五”规划有八个部分,其中第二到第七部分基本上完全是对应新发展理念展开的。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后来,又多次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是方向和钥匙。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个坚持”的第四条,确立为坚持和发展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基本方略是思想的重要内容。十九大确立了思想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实际上也就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

新理念,在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大前后,一个重要的提法就是“十八大以来以同志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九大报告也用了这个提法。十九大后,党中央强调“深入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新理念是排在第一位的。新理念,最主要的就是指新发展理念。

在十九大后中央召开的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回顾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方面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概括了七条。他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是五年来我们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历史性变革。这就进一步把新发展理念明确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远指导意义。

通过上述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新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是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那么,这一新发展理念与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仍然要强调学习新发展理念?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呢?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38页。】可见所谓高质量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所以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当然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在建议稿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大家就提出,要“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新发展理念被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同时也被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条原则之一。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所作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建议“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在说明中还特别强调:“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从指导思想到必须坚持的原则,到目标任务的展开,到贯彻落实的要求,都与新发展理念密不可分。我们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一定要在学习新发展理念上下功夫。像说的,要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突出新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新发展理念看起来只有十个字,但内涵却极为丰富。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和此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此作了深刻阐述。

什么是创新发展?为什么要把创新摆在新发展理念的首位?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为此,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就是创新发展的主要内涵和它针对的问题,以及把它放在新发展理念首位的一些主要考虑。

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在此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对于究竟发生了几次产业革命,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概括为三次工业革命,即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是机械化;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是电气化;以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是信息化。现在世界经济正在开启和经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面貌和格局。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美国就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由美国引领的,日本、亚洲“四小龙”都赶上了。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美国为什么这么打压我们的一些科技企业,正是因为如果我国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应用中赢得了先机,我们的崛起和复兴就势不可当了。

现在我国经济总量虽然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就是“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都把创新发展摆在首位的基本考虑。

什么是协调发展?针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出,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这就是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

其实,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战略。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统筹兼顾、“弹钢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阐述建设规律的典范,实际上讲的就是协调发展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来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党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说的不平衡,包括不协调。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重点之一主要就是为了解决不协调问题。在解释这一原则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现代化建设。

什么是绿色发展?指出,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学过环境保护史的人都知道,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20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其中,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先后导致近千人死亡、75%以上市民患上红眼病;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首次暴发的短短几天内,致死人数高达4000人,随后2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此后1956年、1957年、1962年又连续发生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因工厂把含有甲基汞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俣湾中,人食用受污染的鱼和贝类后患上极为痛苦的汞中毒病,患者近千人,受威胁者多达2万人。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对这些状况作了详细描述。

我国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造成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讲,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十四五”规划建议有六个主要目标,其中一个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什么是开放发展?指出,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要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承担与我国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规划建议特别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这些都是开放发展内涵的进一步丰富。

什么是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的本质要求,是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这是就共享的覆盖面而言的。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共享是全面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内容而言的。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享是共建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四是共享是渐进共享,这是就共享发展的推进进程而言的。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贯通的,要整体理解和把握。

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的事。一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特别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坚决打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样的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这实际上是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进一步丰富。

以上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五大发展理念每一个都有丰富的内涵,但又不是孤立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他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三、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研究和宣传阐释

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新发展理念的学习,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多次强调,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因为新发展理念包含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如果只是泛泛知道其中一些概念和要求,而不注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讲话做事就会缺乏专业水准。

这就要求我们把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起来,进一步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研究和宣传阐释。这方面,我们有广阔的空间。比如,创新这个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没有用过,创新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没有,怎么说的,我们在这方面如何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与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容纳创新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在创新上比资本主义做得更好?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学说有什么发展,由此将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态?

比如,协调发展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关系?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是什么关系?

比如,生态学说是如何产生的?这些学说与我们所说的绿色发展是什么关系?

比如,我国对外开放搞了40多年了,有哪些基本经验,有哪些教训?在全球化遭遇曲折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利用我国和世界各国对外开放的经验构建新发展格局?

(1)、学校教师履职尽责敢于担当心得体会(三篇)

(2)、检察院执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心得体会(三篇)

(3)、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两篇)

(4)、个人履职担当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两篇)

再比如,共享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是如何表述的?共享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现阶段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情况下,强调共享,可不可以说是共产主义在现阶段的实践?共享的理念在什么意义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美]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中提出,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人类能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生产、分享一切物质精神资料,那将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按需分配的社会。在他看来,信息经济将导致进入共产主义。还有一本书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就是《工作的终结》【[美]里夫金:《工作的终结》,王寅通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认为共享经济将帮助很多人获得自由。因为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很多生产资料可以共享,于是就产生了大量自由职业者。当前我们国家就业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由职业者也越来越多。按照这个趋势,是不是可以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有人还提出了数字的概念。我们要研究和关注这些前沿问题,为研究宣传贯彻新发展理念作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