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节的来历和风俗 春节的风俗由来

思而思学网 2023-12-17 19:22:59

春节是华人最重要的节日,有许多习俗流传至今。由于地域广大,各地习俗不见得完全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追本溯源,探讨一下各种春节习俗的起源。

一、关于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俗名“熬年”。现存文献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二、关于放爆竹。放爆竹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起源已不可考,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放鞭炮,让春节更加热闹,有着浓浓的年味,还寓意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和“火”,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盼。近几年,为了保护环境,许多城市已经禁放烟花爆竹。

三、关于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起源于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称作“桃符”。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四、关于祭祖。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除夕祭祀祖先,起源久远,一是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二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五、关于舞狮。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分为北狮和南狮,各具体色。舞狮起源有多种学说,有关舞狮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乐志》,至迟三国时已有舞狮子了。唐代以后,舞狮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六、关于压岁钱。压岁钱,其起源已不可考,传说是为了压邪祟。除夕夜吃完年夜饭,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祟”相传为一种小妖,能使小孩治病,“压祟”即为辟邪、期盼之意,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长寿。

七、关于春晚。特指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发起于1983年,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风俗,但目前已成为每年不可或缺的过年元素,被定位为国家项目。春晚有过无数辉煌时刻,也遇到过批评和质疑。春晚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1、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有哪些 春节的来历和相关的民俗

春节的由来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查看更多

2、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春节的历史来源简介

春节的历史来源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同时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查看更多

3、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查看更多

小时候,我们最盼过年,穿新衣、吃好饭、收岁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氛围逐步淡化了,再也找不到当年过年的快乐。近年来,针对过年缺乏仪式感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坚守也越来越强烈。但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融于我们的血脉无论怎么变迁,春节的重要意义不会改变,但形式会越来越契合时代发展变化,近年来,兴起的旅游过年逐渐成为了新的风俗。春节的习俗变迁,也是时代发展的缩影。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