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最好的专业名单及排名一览表

思而思学网

一、2024年重庆工商大学最好的专业名单

2024年重庆工商大学最好的专业名单及排名为经济学、金融学、贸易经济、环境工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土地资源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社会工作等。

序号专业名称等级年度
1经济学国家级2019
2金融学国家级2019
3贸易经济国家级2019
4环境工程国家级2019
5工商管理国家级2019
6市场营销国家级2019
7会计学国家级2019
8财务管理国家级2019
9物流管理国家级2019
10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2020
11土地资源管理国家级2020
1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2020
13社会工作国家级2020
14投资学国家级2021
15审计学国家级2021
16电子商务国家级2021
17经济统计学国家级2021
18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级2021
19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2021
20体育教育国家级2021

二、重庆工商大学专业排名

专业档次全国排名专业名称星级排名办学层次
A++1贸易经济5★中国一流专业
A+7市场营销5★中国一流专业
A+18国际经济与贸易5★中国一流专业
B++8印刷工程4★中国高水平专业
B++9投资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A9土地资源管理4★中国高水平专业
B++10知识产权4★中国高水平专业
B++11审计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A14物流管理4★中国高水平专业
A17财务管理4★中国高水平专业
A19社会工作4★中国高水平专业
B++19经济统计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28经济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32环境工程4★中国高水平专业
B++34工商管理4★中国高水平专业
B++38金融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40会计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45电子商务4★中国高水平专业
B++49体育教育4★中国高水平专业
B++5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中国高水平专业
B++72食品科学与工程4★中国高水平专业
B++135数学与应用数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A++1智能车辆工程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36广播电视学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44服装与服饰设计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50广告学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50社会学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85统计学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146应用化学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28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三、重庆工商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双一流大学名单可知:重庆工商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要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重庆工商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重庆工商大学始创于1952年,2002年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高水平财经类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学校传承和弘扬“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的重工商大精神,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抢抓高等教育发展重大机遇,综合实力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以“双一流”国家战略为引领,瞄准学科发展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庆市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大商科+新工科”的商工融合创新发展为驱动,以“经管一流、理工精品、文法艺特色”三大学科群建设为目标,构建商工融合、多科协同的学科生态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积极促进科学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拥有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科技部、教育部和重庆市级科研机构。

学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积极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学校与多个国家(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建有一个海外孔子学院,一个海外语言文化中心,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成员高校。 开设了ACCA、CFA等国际特色项目班,获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建设院校,是重庆市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 与重庆、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市)的多个区(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西南财经大学等多个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NIIT、新道公司、太极集团等多家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同时,按照“传、联、搭、赞、助”思路,不断建立健全校友组织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校友作用,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