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西交利物浦大学最好的专业名单
2024年西交利物浦大学最好的专业名单及排名为国际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科学、金融数学、精算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序号 | 专业名称 | 等级 | 年度 |
1 | 国际商务 | 国家级 | 2019 |
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国家级 | 2019 |
3 | 生物科学 | 省级 | 2019 |
4 | 金融数学 | 省级 | 2021 |
5 | 精算学 | 省级 | 2021 |
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省级 | 2021 |
二、西交利物浦大学专业排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A++ | 1 | 国际商务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1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1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1 | 建筑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5 | 经济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32 | 生物科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4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42 | 英语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 | 经济与金融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4 | 数字媒体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7 | 传播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8 | 汉语国际教育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6 | 城乡规划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0 | 公共事业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1 | 环境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3 | 人力资源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7 | 工业设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9 | 市场营销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8 | 应用化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94 | 土木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00 | 工商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2 | 会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4 | 精算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A | 5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0 | 金融数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7 | 生物信息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6 | 广播电视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9 | 数字媒体艺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9 | 机械电子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三、西交利物浦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双一流大学名单可知:西交利物浦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要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西交利物浦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简称“西浦”) 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鲜明特色的新型国际大学。她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所以理工管起步,强强合作,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
大学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均采用全英文授课。本科毕业生同时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国际认可的利物浦大学学士学位证书。研究生可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利物浦大学学位。西浦所有学术院系均设有博士专业,对研究生教育的持续投入和重视是西浦实现其“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愿景的必由之路。
自 2006 年 5 月 23 日建校以来,西交利物浦大学经过十余年发展,探索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五星”育人模式和学生发展体系,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现代大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其独特的大学理念、高水准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浓厚的国际化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被誉为“中外合作大学的标杆”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
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使师生“Happy life and successful career(幸福生活、成功人 生)”为核心理念,以保护和发展人类生存能力为核心目标,以多元、规则、创新、自由、信任为核心价值,利用其在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上的空间,直接面向世界和未来发展趋势,融合东西文化与教育精华,整合全球资源,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培育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世界公民,以期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