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四中全会心得

思而思学网

正在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度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各方期待,在改革开放进入第36个年头的时候,中国的法治建设该如何换挡提速、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此后,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对此作出强调。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新时期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衡量标准。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有了法治的护航,改革才能不走样、不变道、有章法,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维是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的重要武器。改革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任何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就要牢固树立理念。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只有牢固树立了理念,才能确保改革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确保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增强维护的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才能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公平是法治的灵魂,是法治理念的核心。公平正义是的价值追求。我们党*民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就是为了建设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就要走出“边抓牌边定规则”的思维定势,确立“定好规则再抓牌”的法治思维。无论是哪个领域的改革,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作为,都必须以法治的方式推进。公平就要求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既要做大“蛋糕”、做好“蛋糕”,同时更要分好“蛋糕”、用好“蛋糕”。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建设法治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理念。以理念指导法治社会建设,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理念的本质要求,让法治成为信仰,坚持公平、正义,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