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汇总】

思而思学网

 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我们既要看到工作中的成效,更要看到工作中的问题;既要看到问题的表象,更要认清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收集的谈谈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谈脱贫攻坚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实现这一目标,党中央作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在全国各地打响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作为基层审计机关特别是处于国家贫困县的审计机关,要切实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以实际行动促进脱贫攻坚,助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笔者以为,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把握扶贫指示精神,主动作为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的新形势下,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去年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对扶贫工作作出的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指示精神,加深全面脱贫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五个一批”精准实施脱贫攻坚的行动计划,对症施药,精准发力,推动贫困群众限期脱贫、精准脱贫的精神实质。紧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结合审计工作特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整体谋划,强化责任,自觉以精准的视角审视扶贫攻坚、以精准的思维谋划扶贫攻坚、以精准的措施推进扶贫攻坚,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办法,主动作为,为“在2020年实现小康目标,不让一个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二、聚焦“六个精准”,助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基层审计机关在地方党委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程中,要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聚焦“六个精准”,开展扶贫审计,助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一)聚焦扶贫对象精准。主要检查是否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有无将符合条件的未纳入、不符合条件的纳入扶贫对象等问题;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否到位,有无将贫困户信息录入不准或录入不细,甚至弄虚作假现象。

(二)聚焦扶贫帮扶精准。主要检查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是否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和帮扶项目“三落实”;是否通过“实名制”,将财政奖补资金直接扶持到户;资金投向、使用范围、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是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三)聚焦扶贫资金精准。主要检查扶贫资金是否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有无挤占挪用、出借、克扣问题;有无虚报冒领、骗取套取问题;有无虚列支出、高估冒算、贪污私分问题;有无购置车辆和通讯工具、弥补机关经费问题;有无发放人员奖金、津贴和福利、公款吃喝、挥霍浪费等问题。

(四)聚焦扶贫项目精准。主要检查扶贫开发项目的选择是否精准,是否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经济实际;是否突出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和投入重点;有无脱离当地实际盲目立项,导致项目效益不佳,低收入人口收益分配不到位,未完成扶贫开发目标任务等问题。

(五)聚焦资产管理精准。主要检查各级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所形成的资产,产权是否明晰,股份是否量化到人,收益分配是否到人。扶贫资产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因政策不明或不切合实际,导致扶贫资产管理不到位,甚至造成资产流失,贫困人口的收益得不到稳定和持续等问题。

(六)聚焦扶贫成效精准。主要检查是否严格按照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总体目标,分年度制订了计划,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落实了规划、政策、项目、资金,确保实现推进精准扶贫时间、进度、效果“三统一”。

三、加大民生审计监督,服务和保障扶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中,基层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要积极发挥审计的服务和保障作用,扎实开展好政策及涉农惠农等民生审计,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促进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保证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一)加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力度。重点揭示和反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进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关于扶贫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精准,促进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各行业部门扶贫责任。

(二)加大各类整合资金审计力度。对整合用于精准扶贫的各类资金和项目进行审计,重点关注产业支持资金、民生资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等方面,促进产业扶贫、农民增收,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保障扶贫。

(三)加大配套投入资金审计力度。重点关注国家和地方对贫困村配套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是否足额拨付到位,在使用上是否真正用于贫困村基础建设,是否存在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确保用于改善贫困村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脱贫。

(四)加大涉农惠农资金审计力度。重点关注用于贫困村(户)的扶贫救灾、退耕还林、农村医保、新型合作医疗、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计生补助、征地补偿等涉农资金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使用和管理的情况,促进党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五)加大农村改革专项审计力度。重点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农村债务化解、县乡财政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财务管理等,从宏观上、机制上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建立健全建设的保障机制。

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审计质量和实效

审计机关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审计质量和效果,力促脱贫攻坚顺利推进,确保脱贫如期实现。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紧紧围绕本地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开展扶贫审计,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大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力度。

(二)坚持审计创新。进一步完善上审下、交叉审、同级审、联合审等审计组织方式,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审计信息化手段,提高扶贫审计质量和效率,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推进扶贫审计制度化、规范化。

(三)坚持问题导向。要依法查处审计发现的问题,凡是骗取套取、贪污侵占扶贫资金、侵害群众利益、挤占或挪用扶贫专款、奢侈浪费、搞“形象工程”、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坚决依法查处。

(四)坚持支持改革。对各类资金通过整合,凡是有利于用于精准扶贫的、有利于精准扶贫项目稳步实施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坚决予以支持。

(五)坚持实事求是。要客观分析推动消除制度障碍,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制度缺陷,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着力消除不利于精准扶贫的体制制度机制障碍。

【谈谈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

近段时间以来,脱贫攻坚是广大农村最热门话题,总的来说,通过大量不断的和逐步深入的政策宣讲、说理教育,干部群众对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新思路、新举措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形成了普遍共识,对放弃长期以来形成的扶贫资金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思想有了心理准备,心理预期有所降低,全社会的认识氛围也基本形成。但也有不少具体和比较现实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

一是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在精准对象的过程中,通过反复宣讲,大多数群众对政策的合理性持认同观点,但普遍对大家公认的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但客观上又确实贫困的这部分人意见较大。有的贫困对象,致贫的主要原因就是好逸恶劳,缺乏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是其真实写照。二是预期较高的问题。一方面,贫困对象认为精准扶贫国家政策多、投入大,“大有搞头”的心理预期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另一方面,非贫困群体担忧现有农村惠民政策力度会减弱或都倾斜给贫困群体。三是摘帽后要求继续享受政策的问题。部分贫困对象,经过帮扶和自身努力,达到脱贫要求后,已经宣布销号,但由于自我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普遍要求继续享受帮扶政策。四是如何兼顾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利益的问题。非贫困村群众对重点扶持建档贫困村表示理解和赞同,但也普遍要求在基础设施、产业扶持、公共服务、金融贷款等方面,在重点支持贫困村的同时,也能兼顾非贫困村,或者同等享受优惠政策。五是如何实行动态管理的问题。乡、村两级组织认为:新的脱贫对象没有3年左右的巩固期,返贫的概率会比较大;非贫困人群中,有一部分是离脱贫线较近的群体,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大小伤病或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随时有可能成为贫困人口。他们担心,对象精准后,如果只出不进,返贫和新增的贫困人口将成为新的矛盾和问题。

针对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对政策的学习和理解,结合九龙实际,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明确思路

脱贫攻坚工作根子在基础和素质,问题在观念和思路,关键在政策和落实,动能在基层和群众。

立足九龙县“电矿资源开发早,经济指标高位运行,但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资源优势明显,但分布不均;农牧民人均收入较高,但贫富差距悬殊较大;优势产业明显,但群众受益不多;地理优势明显,但区位优势不突出”的实际,个人认为九龙县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是:明确“一个目标”,即:坚定脱贫和奔康目标不动摇。坚持“六个原则”,即: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坚持用好用活扶贫政策,切实惠及各族群众;坚持营造脱贫攻坚氛围,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内外结合,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既突出重点,又长短结合、统筹兼顾;坚持既统一要求,又不断创新举措。做好“三个结合”,即:重点帮扶与保持全县农牧民持续增收相结合;精准扶贫与产业扶持相结合;精准到户与精准到群体相结合。

二、选好路径

务实编制好规划。要创新思路,坚持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原则。第一步,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聘请专家指导,先拿出编制规划的指导性意见;第二步,由县级联系领导牵头,县级帮扶部门与乡、村共同编制贫困村脱贫实施方案和“一户一策”方案;第三步,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汇总,专家组进行编写;第四步,按相关程序进行审查。总之,要改变以往重点针对争取项目资金编制规划,转为重点针对实用性、操作性而编制规划。

学深吃透政策。根据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央、省委、州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进一步组织各级干部学深吃透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把握方向,明确要求,掌握政策,用好用活政策,避免工作中出现失误,确保不犯错误。

破除观念障碍。实际中,仍有一些不良观念制约和影响脱贫攻坚工作。一是畏难悲观。一些地方和同志认为精准脱贫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而面临的困难又都是啃“硬骨头”,言行中表现出畏难悲观情绪,这实际是能力不足的表现。二是盲目乐观。一些领导和干部,调研不深入,下情吃不透,认为九龙县贫困发生率不高,条件相对较好,而出现眼高手低、盲目乐观的思想,这实际是作风不实的表现。三是“等靠要”思想。一些地方和群众,包括少数干部,认为坐等上级的政策和支持就可以完成任务、得到实惠,这实际是懒惰思想的表现。四是“过渡”思想。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明年就要换届,当前的工作应付过去就行,再重要的工作自有后来人干,贪图享乐、安于现状,这实际是不作为的表现。五是山沟意识。主要表现为思想不解放、观念落后,小富即安、得过且过,互不买账、“窝里斗”,心思不用在发展,而是相互攀比、上访告状。这些错误的认识和观念不及时纠正并加以破除,必将阻碍脱贫奔康工作的顺利推进。

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体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和内因,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调动主体的内因作用,不但要讲道理,还必须制定一些条条款款,形成一定压力,倒逼自身努力。比如,建房帮扶,要建房才能见钱;产业帮扶,一定要实实在在动起来才能逐步兑现;有的项目资金要整合起来开发公益性岗位,让贫困对象通过劳动获得收益。总之,不能以发钱代替帮扶。

完善帮扶机制。要发挥关键作用,必须要在制度机制上做文章。当前,要抓紧完善干部帮扶制度,建立对点帮扶机制;完善部门帮扶制度,建立驻村帮扶机制;完善联系帮扶制度,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完善责任帮扶制度,建立督查追责机制。

着力产业培育。脱得了、稳得住、能奔康,才是管长远的、最重要的目标。结合九龙实际,旅游业和特色农牧产业是最能惠及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广大群众。近年来,我们重点支持九龙牦牛、花椒、核桃、魔芋、茶叶“五朵金花”,均有龙头企业引领,已初见成效,农民积极性也很高,结合脱贫攻坚,还要着力支持和培育壮大。牦牛产业,到2020年存栏55000头,商品率力争达到10%,同时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花椒产业,到2020年发展到5.55万亩,同时要进一步支持乃渠双富花椒油厂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核桃产业,到2020年发展到7.81万亩,同时要进一步支持乌拉溪绿滋源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魔芋产业,到2020年发展到3万亩,同时要进一步支持烟袋镇鸿鑫魔芋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茶叶产业,到2020年发展到1.5万亩,同时要进一步支持魁多天乡茶叶公司做大做强。在抓好“五朵金花”产业培育的同时,要大力鼓励农户发展小杂水果和庭院经济。另外,随着伍须海、猎塔湖景区的开发和九冕路改造,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

统筹基础设施。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在重点支持贫困村的基础上,坚持统筹兼顾,结合正在实施的彝家新寨、藏区新居、新村建设等项目,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大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县的脱贫奔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着力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提高素质、立足长远、脱贫奔康最根本的保障。近年来我们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战略,按照“县城园区化、片区重点化、乡镇精品化”布局和“藏区一流、人民满意”的目标,强力推进教育发展,补齐设施落后短板,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大幅提高,全县上下支持教育的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据统计,全县贫困户适龄子女均在校就读。要进一步把教育帮扶的措施落实好、落实到位;同时,要大力动员社会力量,“一对一”或“多对一”帮助贫困户子女完成大专以上的求学梦。教育办好了、贫困的代际传递阻断了,脱贫奔康才真正有希望。

动员全社会参与。重点做好两个层次的动员参与。以“10.17”扶贫日为契机,动员全社会开展献爱心行动;策划与对口帮扶九龙的广东东莞市、省煤田地质局、农行四川省分行、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等单位职工的献爱心帮扶活动。

强化宣传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宣传好政策,把握好方向。要重点宣传好关于扶贫开发、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和论述精神,以及中央、省、州、县重要文件精神。二是营造好氛围,形成正能量。深入基层一线,到群众身边,大力宣传扶贫攻坚的现实意义、任务需求和阶段成果。让群众知晓精准扶贫“扶谁”“扶什么”“怎样扶”,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认同感和参与度。三是抓好典型宣传,发挥好正面激励作用。对扶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努力形成一批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在宣传中,还要特别注意把握两点,一是对具体政策宣传不能过度,防止产生过高的心理预期和群体心理失衡。二是特别要注重宣传靠自身努力脱贫奔康的典型。

三、探索实招

结合九龙实际,要在以下几方面积极探索创新。

在具体举措上探索创新。在省、州“3+17”方案的基础上,新增3个专项方案。一是创建健康文明新生活专项方案。九龙彝区群众在婚丧嫁娶习俗中,大操大办、分“坨坨肉”、彩礼过高过重,由此造成贫困的人不在少数。要通过党委、政府引导、民间倡导的方式予以改革或革除,目前已取得较好成效,但还需巩固和完善。二是贫困户因灾致贫救助专项方案。将与保险公司积极配合,以财政出资为主,建立农村自然灾害公共财产保险机制。三是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培训专项方案。将通过财政投入和整合劳动培训经费,通过县校合作和县企合作,对贫困对象中有条件的人员进行实用技能培训。

在扶贫项目资金投资转股上探索创新。有条件的乡镇要对一些精准到户的资金,入股到当地效益好的企业和专合组织,长期享受分红收益,增强造血功能。目前,洪坝、乌拉溪等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要及时总结推广。总之,产业培育起来,脱贫奔康才有条件和基础。

在建立奖补激励机制上探索创新。在认真落实省、州关于摘帽、销号后不取消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九龙实际,对脱贫销号人员每人给予600元左右的一次性奖励,以此来调动主动脱贫群众的积极性。

在开发公益性岗位上探索创新。要大力整合一些行业和部门具有公益性质的项目和资金,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发公益性岗位。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和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全县应基本统一标准,每个岗位每月300元左右为宜。2017年县层面可先行在乡村道路养护、林地管护、草原管护等行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乡镇层面上在每村的公用经费中统筹1万元,县财政给每个乡镇再补助2万元,结合城乡提升战略开发公益性岗位。以上四项每年可整合400万元,按每个岗位每年3600元计算,可开发1110个公益性岗位。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