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九法学习心得体会【二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07 18:00:08

《群众工作九法》是栗战书书记长期深入和了解群众总结出来的先进方法,下面思而学教育网网为大家整理了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群众工作九法》学习心得体会1:

通过党委中心学习组的组织学习和全体乡村干部大会以会代训以及自学等方式,我认真学习了栗战书同志发表于《学习与研究》2011年第5期《群众工作九法》,深刻认识到《群众工作九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核心要求,是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的根本途径,是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

一、真心实意为人民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条件 胡锦涛主席在“七一讲话”中告诫全党:“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要求我们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栗战书书记《群众工作九法》方法一“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 方法二“放低姿态,平等交流”深刻践行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这一法宝。带着感情去工作,做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需群众之所需,彻底去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冷、硬、横、推、拖”的衙门作风,真心实意地纾民困、排民忧、解民难,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克服,把群众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去解决,用诚挚的情感赢取群众得人信任和支持。

二、求真务实抒民困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

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栗战书书记《群众工作九法》方法八:“贴近群众,问计基层”深刻揭示这一道理。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任务和基本职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用务实的行动赢取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重理依法解矛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途径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更不能依权仗势,欺压群众。栗战书书记《群众工作九法》方法三“说群众说的话,讲百姓讲的事”; 方法四“学会道歉认错,敢于让步妥协”; 方法六“有理说理,以理服人”深刻强调这一

点,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合法合规,也要寻求群众的理解和配合,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爱护群众,不摆架子,不以权势压人,有理有利有节,执法不能“硬来”,有理更不能“胡来”,更不能简单粗暴,打骂群众,激化矛盾。处理矛盾纠纷不“硬来”,对群众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讲事实,摆道理,用真情感化群众,用道理感染群众,用法制凝聚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接近群众、扎根群众、融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平等相处,融洽相处。用公平、公正处事风格赢取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四、激浊扬清强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

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栗战书书记《群众工作九法》方法七:“言而有信,兑现承诺”; 方法九:“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时时刻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朴实的风格、扎实的作风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五、锐意进取谋发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要求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栗战书书记《群众工作九法》方法五:“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体现了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把群众凝聚在“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来,把群众凝聚在促使“改革发展双领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跨域”中来,为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和持久常新的力量源泉。

《群众工作九法》学习心得体会2:

通过领导班子集体学习、讨论,自己认真研读省委书记栗战书《群众工作九法》。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解决好群众工作的理念、感情、本领和标准等问题,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执政为民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是我们党的生命之基。历史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也只能归于人民并造福于人民。只要我们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就会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配合我们。当今时代,社会已进入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期与矛盾凸显相交织的关键时期,各方面的矛盾比较集中,相对突出,迫切要求我们加大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迫切要求我们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用新举措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尽心尽力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唯有坚持执政为民,一切从群众出发,才能从群众中获得力量源泉,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真挚的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条件。基层工作,与群众面对面,无论是计划生育工作、安全生产工作、还是维护社会稳定等等,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对群众的真挚感情,我们的工作将步履维艰。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信念,坚持群众路线,把感情贯穿于群众工作的始终,是我们争得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关键。在利益调整中,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在工作实践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都需要我们带着真挚的感情走进群众,用心与群众交流,用心去倾听广大群众的心声。有很多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要做,群众工作能不能做好关系到各项工作、各方面工作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与群众保持联系,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积极搭建与群转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过硬的工作本领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光喊口号是不行的。"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完成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只有切实提高乡村干部的群众工作的本领,动真本事,拿硬措施,找到做好群众工作的"船"与"桥",才能真正做通、做好群众工作。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不断提高乡村干部的群众工作本领,总结运用以往好的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各种办法和手段,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我乡的发展,涉及群众广、问题多、情况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支群众工作本领扎实、过硬的乡村干部队伍。全体干部要切实提高群众工作本领,脚踏实地,面对征地、拆迁等困难大、矛盾多、协调难的群众性工作,要不缩、不推、不避,一门心思扑上去,提高自身宣传、发动、服务、引导群众的本领,增强调解、沟通能力,把群众工作做好。

四、群众满意的标准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目标。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衡量我们党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尺。如果一件工作做得很漂亮、很完美,却没有给群众带来任何好处和实惠,没有让群众满意,那么可以说这是一件毫无意义的工作。因此,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考虑群众会不会拥护、会不会赞成、会不会满意,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群众满意,就要求我们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参与作为第一路径,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幸福作为第一追求。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观念,凡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克服困难也要干成、干好、干出成效。我们要求群众做的事,他们就会做得更好,就会更加支持和拥护我们。

《群众工作九法》学习心得体会3:

《荀子.劝学》有云:"群众不能移也",《史记.礼书》:"宰制万物,役使?众"。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来"以人民群众为本"的观点。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近期,细心研读了栗战书同志的《群众工作九法》,颇有些许心得,当即将这些不成体系的想法和所得记了下来。

心得一:群众工作九法实质--悉心求法。《谈群众工作九法》全文从九个方面归结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这些方法可谓每个都很实用,每个方法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工作非常有益。除此而外,另一个问题凸显出来,这些方法何来?难道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吗?当然不是,这是笔者在长期的群众工作的基础上,悉心总结而出。因此,与其说,《群众工作九法》表述的是单纯工作方法,还不如说,通过这个"九法"我们看到了一个悉心求法,一心为民辗转于群众之间,奔走在重大项目工地的共产党员,一个实事求是的共产党员,笔者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再次证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大胆论证,才能拿出有较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工作措施、方法。观其文者,若能看出笔者这点良苦用心,也就能理解"为政要正。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真正含义。

心得二:群众工作九法基础--饱含深情。《谈群众工作九法》只要认真研读的人都会发现,在这样文章中,栗战书同志可谓是深情款款。古代文人写文章的时候总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就是告诉我们写文章应是饱含深情的,且要以情感人。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激情的形象化描述,这句话,若要放在我们公务员的身上应包含两重意思:这个"情"一则为干事创业之情,二是爱民恤民之义。《谈群众工作九法》一文中,笔者指出,"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中就有多重"。这点启示我们:唯有一心为民的拳拳之心,才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除此而外,爱民之情其关键在于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为民请命,"情"不可少,且要持久。

心得三:群众工作九法意义--醍醐灌顶。也许,与一定范围的群众接触,拥有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不难,人们对待群众工作的态度也尽相同。有的人不满足,通过不断探索,掌握了较丰富的群众工作的经验,有心的还将其整理成册;但是有的人,小富即安,自以为是,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谈群众工作九法》一文,凝聚了笔者大量的工作心血,是众多工作的总结,不但给我们提供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具体有效的方法,也在提醒我们大家,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群众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群众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我们的群众工作方式是我们一段时间群众工作的重点。因此,重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与时俱进,保持与民休戚相关的血肉联系。这要求我们冲脱离群众的窠臼中挣脱出来,既拥有走到群众的勇气,也应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此文的意义在于,醍醐灌顶。

《谈群众工作九法》一文,不但给予我们工作的启发和指导,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和实践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理论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我们可以大胆的想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出现更多的首创性"群众工作八法"、"群众工作十法"等,这也许也是栗战书同志提出"群众工作九法"的初衷。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