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学习心得体会【多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11 06:13:19

 三年多以来,*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响应,取得的成绩超出预期。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收集的2017一带一路战略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2017一带一路战略学习心得体会1】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论坛召开之际,*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强调发扬丝路精神、增进互利合作,并对媒体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新期待。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经济阴霾持久不散的宏观背景下,来自中国的“一带一路”蓝图,激荡着合作共赢的正能量,正成为“全球最可期的经济合作计划”。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从驰骋于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到非洲东海岸的道桥施工现场,从中南半岛的跨国铁路项目到南亚次大陆的现代化港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已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文明之间的对话,仰赖于跨越地域、超越民族的心灵沟通,离不开各国媒体架设起交流的桥梁。处身互联互通、无远弗届的现代社会,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媒体已是社会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通意合同心圆,正如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本次论坛上所言,各国媒体携手合作,促进了民心的沟通,推动了产业的对接,帮助更多人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受益。如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已成为由中国媒体举办的,参与国家最广、媒体数量最多的全球媒体峰会。本届论坛所形成的“一带一路全球媒体协作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媒体联盟”“一带一路新闻报道多语种服务云平台”等六大成果,夯实了双边和多边媒体合作,展现了传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巨大力量。

平等、合作、开放,共商、共建、共享。随着这些原则不断化为共识,“一带一路”这一“中国方案”,必将日益成为和平的播种机、发展的助推器、文化的融合剂,引领人类社会厚植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同奏响时代最美的和声。

【2017一带一路战略学习心得体会2】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顺应了沿线国家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蕴含着一个东方大国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因此,这一战略构想不仅能带动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而且还能将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效衔接;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由此所激发的效应不可估量。

“一带一路”这个包容互鉴、兼济天下的倡议,作为一个开放、高效的国际合作平台,三年来实现了从理论创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将于后天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志着这个战略构想进入了全面推进务实合作的新阶段。

一般而言,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在这个多国经济联盟的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劳务能自由流动,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并拥有一个统一的机构监督条约的执行和实施共同的政策及措施。从历史发展和演变规律看,经济一体化是个从低级到高级、从松散到紧密、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大致包括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几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一体化意味着区域内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分工与协作的加深,而分工协作的加深能极大地提高效率,实现区域中各经济体的共赢。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历史演变的必然过程。

回顾30多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一体化发展历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体化和开放成就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在新常态下,新经济发展模式在推进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经济体制改革也已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比以往更为复杂。以前的一些对外开放举措已不太适应新常态,而且与开放型经济的目标也相去较远。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十三五”时期亟须以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来适应新常态,以全新的开放和一体化来拓展新经济发展空间。并且,还要做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顶层设计,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要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开放型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面,就要着力实现“以一带四”战略:“四”,是指国内区域一体化、内外联动、自贸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四大战略。国内区域一体化战略,即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创新区域发展政策,完善区域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共同、一体化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内外联动战略是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如深化内地一体化的区域经济比如京津冀、中原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等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发展,提升港澳台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等。自贸区战略是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办事,加快构建国内更多的自贸区,积极推进全球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建设,逐步形成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善于通过自贸区建设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维护和拓展中国的利益。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不能不看到的是,2012年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渐成气候,新兴市场崛起受阻,全球化遭遇了重大挑战。而在这当口,“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顺应了沿线国家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蕴含着一个东方大国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因此,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的这一战略构想,不仅能带动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而且还能将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效衔接;“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由此所激发的效应不可估量。

上述四大战略,最终还要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来带动,所以称为“以一带四”战略。乐观估计,“一带一路”把欧洲经济圈、亚太经济圈这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两大经济圈连接起来,将成为未来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势必极大地改变世界经济地理布局。有美国专家测算,传统意义上的以减让关税、打通世界市场为主要目的的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左右,而开放、包容、共享的“新全球化”则能通过互联互通使全球经济增长10%到15%。无疑,开启世界新一轮全球化进程的“一带一路”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资料显示,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我国已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正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据悉,在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我国还有望与近20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商签合作文件。倘若各参与国在重大投资领域、投资政策、投资方式、投资风险防范等方面能形成统一的合作框架或签署“政府合作蓝本”,也将为亚投行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鉴于“一带一路”战略是新常态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国际探索,需进一步加快实施和推进,在巩固传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外,还要大力吸收加长版的“一带一路”国家,比如非洲和北美、南美洲的更多国家参加,使中国经济贸易活动扩展到全球更多领域并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同时,将“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战略无缝对接。就目前而言,推进落实“一带一路”黄金期的发展,一条较为可行的捷径,是以“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和重要节点为战略支撑,这些重要节点就是自贸区。各个自贸区就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一带一路”就如同两条“丝线”,把所有的“珍珠”通过这两条“丝线”串联起来,形成合力,就可结成“一带一路”自贸区“珍珠链”,再由“珍珠链”辐射逐步形成相互联系的“经济链”和紧密依存的经济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