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版教科书更换了哪些内容

思而思学网

使用了多年的语文版义务教育教材日前修订完成,这套已使用了15年的语文教科书至此“变脸”,将在湖南、广东、四川、河南、辽宁、宁夏等省份试用,不包括北京。

5月23日,语文出版社正式发布这套修订后的教材,介绍有40%课程的内容已替换,而教材内容总量也减少了15%,新增了大量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并关注学生减负。

据了解,在修订过程中,将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换成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节选,课文题目为《死里逃生》。对此,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存在将南京大屠杀题材撤掉的问题。

今秋哪些地区启用新教材?

作为全国唯一的语文专业出版社,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独立研发全套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的出版社之一,该社曾在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语文出版社曾按教育部部署,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从小学至高中的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

据介绍,十五年来,语文版课标教材被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辽宁、宁夏、山西、四川、云南、浙江等省市的两千多万学生使用,也受到实验区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一线师生的高度评价。

23日,语文出版社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语文版修订教材,据悉,全套共计十八册,供义务教育一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使用,教材修订的依据则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语文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4月下发的《关于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语文出版社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已进入《义务教育用书目录》。

这意味着,今年秋季全国各地将有400多万中小学生使用语文版一年级和七年级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不过北京并不列入其中。

新教材更换了哪些内容?

据介绍,此次语文版义务教材修订,重点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与之前版本相比,大约更换了40%的课文内容。

其中,在小学阶段通过遴选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质兼美、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篇目,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中学阶段重视选取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经典篇目,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在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每册最后一个单元集中安排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七至九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40%,每册安排两个单元的古诗文。

还有一些和时代要求不符的课文被撤换,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于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被换为《智取生辰纲》;《南京大屠杀》被换成《死里逃生》。此外,中学课本里的《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以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

据了解,修订版教材还特别注意选择文质兼美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文本,并保留了原教材的许多传统名篇,比如《想做好事的尤拉》、《奥莉娅和莉达》等,以此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操和优秀的品德。

南京大屠杀课文因何换内容?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语文出版社自2013年起,对2001年审定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进行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将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换成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节选,课文题目为《死里逃生》,并不存在将南京大屠杀题材撤掉的问题。

之所以更换,他表示,主要原因是张纯如所写《南京大屠杀》片段《死里逃生》,不仅写了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而且刻画了一个普通中国妇女李秀英在日本鬼子的暴行面前智勇双全、勇敢反抗的事迹,感人至深,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语言文字运用题怎么出?

此次修订后的全套教材中,还注意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写话、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的设计,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还通过整体推进听说读写,突出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据介绍,在小学和中学教材都力求在单元的基本框架下,做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单元文体、课文内容的结合。

其中,用语文来说现象,分析、解释各种问题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占到50%以上,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上,话题的形式更加考虑学生的需要。

口语交际则加强了互动性,比如一二年级看图讲故事《劝说》,七八年级开一次辩论会《一分钱的官司该不该打》 等;习作加强了实用性,比如一至六年级加强应用文的写作指导,安排了8次应用文写作的练习;综合性学习加强了实践性,比如七至九年级的编演短剧、办一份小报、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

而在课后练习上,修订版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做到既有一定数量的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练习,又有较大比例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练习,还有不少则是二者兼顾。比如,修订版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了较多的读写结合题;同时,练习中多次出现“用自己的话说说”、“用自己的话写写”等题目,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的能力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