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文化会要(套装全2册)》是将中国古代文化史和文化知识结合、能释名解物、图文并茂、认真朴质的介绍传统文化的图书。以物质文化类为主,根据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化课多年的教学实践,遴选出古代典籍中最常见而重要的9类。它们是:天时、农事、礼俗、服饰、饮食、建筑、交通、什物、体育等常见门类,每类 10万字、150幅左右插图。《中国古代文化会要(套装全2册)》具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可以作高校中国古代文化课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的知识读物。
“如今,我们看到那文化的灯塔正在建起,也看到它陷于流沙之中;我们看到中国文化有着勃勃生机,也有着失范之虞。
在新闻纸上,我们划下这灯塔增高的标尺线。我们记录在每一年的文化各领域中点选出来的原创作品,向她们致敬,以供人们来年参照,以及超越。中国文化的未来意味着平庸的广度,还是光荣的深度?不是我们的时代在问历史,而是历史在问我们的时代。”
??写在首度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上的文字
上、中、下三大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可谓是一部浩浩荡荡的皇皇大作。和许多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一样,该书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含义讲起,以华夏为切入点,带领我们俯察中国古代文化之大,品类之盛。诉述上虽平淡如水,甚乏生动引人之处,但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涵盖面之广,却无人能及。两位作者在有生之年能完成这样的巨著,实属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倘若如张荫权一样,空有一腔才华却无完整著述立身,实在可惜可叹。
没有任何一本著作能够完全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古代文化史》以时间为线,着重摘选出了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点、面,加以浓墨重彩的叙说。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采用了现实的微观视角,基本上遵循不偏不倚的原则,客观性得到了由始至终的体现。
从中华文化的起源到中国古代的地理、建筑、文化、农业、货币制度、度量衡制度等等,《中国古代文化史》从文化思想到制度礼法,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该书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普及中国古代文化最浅显易懂的教科书。特别是对中国古代交通工具和兵器的介绍,更是在其他古代文化书籍上少见的内容。通过该书,读者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虽然做不到深入,但基本可以达到全面。仅凭这一点,该书的就已经成就斐然了。
手捧沉甸甸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心中的沉重却无法用重量来计算。因为书中的绝大多数内容在今天的中国已然成为了文化化石,它们除了成为铅字之外,已无任何的实际价值,这一点虽为历史进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大势所趋,但也着实可悲。事隔两个月,当我举笔写下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才发现,中国瑰丽的古代文化,只是偶然的闪进我的视线里,跟着又消失了。只是略有一个身影留在我的记忆里。就那么一瞬间,我看见她在铁锈般的残骸中仍留有俊美的痕迹。
面对着残缺的书皮,泛黄僵硬的书页,我扪心自问,如果没有外部压力的作用,我会否主动接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著述,答案是否定的。面对璀璨绚丽的古文化遗产,我早就没有了夜郎自大的傲慢情绪,反倒是感到两道可怕的寒气在胸中交错,像两把利剑互撞,像骷髅底下交叉的骨头……原本埋藏于心底的悲哀和自责,霎时间笼罩了我整个身体,脑海里一片死寂,让人窒息。
看看如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好像到了人人哀其不兴的地步。然而,近几年发生的另一种现象却好像与之不符,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走红。
据报道,2004年纽约市政府把中国农历新年纳入法定公共假日。2005年1月24日至28日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披上了象征吉祥与喜庆的“中国红”,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而在此之前,埃菲尔铁塔从未因为一个外国的节日而改变灯光的颜色。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电视讲话,向中国人民祝贺农历新年快乐。美国总统布什携夫人劳拉向华人致以最美好的节日祝愿。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各国政要先后向华侨表达了新春的祝福。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更是穿上大红旗袍,宣布中国的春节为全国的“工作假日”。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何种标准来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呢?
有一种判断方法目前被学术界普遍推崇,那就是评判一种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更具体地说,如果以上讲的四个标志中的一个所指示的现象基本消失,那这个文化就出了较大的问题,有两个或三个标志现象不明显,这个文化就已陷入危机,如果四个标志现象都不可见了,这个文化就已经寿终正寝。很明显,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具有悠久历史和深远影响的儒家文化鲜有继承人了。由于计划生育的成功开展,中国社会也进入了家庭规模的转型期,以往的大家庭的集体居住已经越来越少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育的思想非但不能影响人们的选择,反而诸如同性恋、未婚同居、姐弟恋、老夫少妻等“社会时尚”是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极大挑衅和公然违抗。虽然语文课的存在,使得古诗词的学习依然在继续,但是却早已沦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传统语言目前只能以“成语”、“引语”一类的破碎形式残存于人们的话语之中,以“戏说”的方式闪现在历史小说之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严峻形式可见一斑。
2005年5月从我们的友好邻邦??韩国传来了一个令全体国人震惊的消息:韩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如果韩国申报成功,真不知道我们该有多么尴尬!端午节被他国“申遗”也许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比流失更可怕的是无知。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无知与无视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深刻命题,端午节之争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奄奄一息。
放眼全球,我们有理由自信豪迈;俯看国内,我们却要冷静思考。他乡的“热捧”与故乡的冷遇,中国传统文化所演绎的“变脸”,值得我们反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衰落已经在很多方面有所体现。
【中华文化史与当代油画。】
本文论述中华文化史对当代油画的影响力及其作用。着重介绍一下中华文化史与油画创作的融合,体现,传播等方面。叙述了在最近几十年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本的传统的民俗文化也开始创新,发展为新型的民俗文化。更多的艺术家们开始了研究这些民俗文化及其社会意义的工作,扩展和延伸了当代油画的创作观念,进一步使得当代中国油画有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在今天艺术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华文化史对油画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油画用不完的丰富的源泉。两者融合的如此完美,让当代中国油画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体西用。
画家们一直以来所推崇的绘画题材是中华民俗文化史,古往今来的中国油画中国,从传统的到新型的,从呆板走向灵活,从对西方油画的模仿走到今天的加入了很多我们中国的传统元素,这从某一种角度来说极大地提高了我们民族文化风韵和现代艺术家的思维意识,这是当今的艺术家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都市文化繁华的今天,很多艺术家都走向了表现民俗文化气质的风格,这在繁华的都是文化中是别具一格的,很有内涵的思维,说明了中华民俗文化的特色以及多中国油画的影响,随着现在的画家们对艺术研究的越来越透彻,把民俗文化带入到绘画作品中是很独特的一种思维,越来越的大众喜欢这种表现,对于艺术来说也更加的体现了艺术的真正价值和内涵。
追溯到古代的油画,想想到今天油画也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油画可谓是历经的千辛万苦,经过了种种挫折,可以说油画在中国也经历了从下到上的成长历程,最初是为一些达官贵族所服务的,装饰了他们所渴望奢华的生活,到今天被越来越多贫民所喜爱喝欣赏,在中国的影响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油画同时也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们互相传递信息,开拓视野,接受新鲜的事物,在创作时能融入更多的想法,打开了思维,没有局限性,何乐而不为,可以说油画从一开始就已经融入了中华文化史,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气质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被更多的人所喜欢的文化艺术,所以油画从最初就会表现出中华文化史的内容和其影响。
当今中国油画艺术很复杂多变,但是艺术家们在创作时依然偏向于使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油画创作时,通常都是把内心想法表现出来,体现在自己的绘画中。虽然说现在各种各样的风格已经模糊化了,但现实主义油画家探索的方向依旧是作品的主题。油画主题方面值得深入研究和表现的重要元素,无疑是中华文化史中饮食服装,民族游戏,宗教信仰等的民俗事项。
不仅油画的表现内容题材反映了中华文化史对油画创作的影响,作家自身的内心及油画内在语言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史对油画创作的影响。在艺术复杂化发展的中国,表现出时代,表现出中华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文化史融入了油画创作中,把自己的信仰和感情在油画作品中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新的绘画道路,更加的有意义,不论是用具体的某一事物作为绘画主题,还是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信息在绘画中,都可以说是继承与发扬了中华文化史,同时也开辟和扩展了油画的创作之路。
在一个生活,工业,科技,信息多元化的现实世界里,中华文化史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元素,从各个方面渗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带着艺术家的情怀去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奢望的生活。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了欣赏和热爱艺术。时代的气息和意蕴是一个成熟的作品所应该具有的,油画创作的成长历程进一步得到了影响。
总之,如今我们中国的油画创作,不再是一味的模仿和复制西方的油画风格。中华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中国油画发展的更加辉煌,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气质,这种气质也可以称为鲜明的民族性。
综上所述,中国油画的成长历程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华文化。油画家更加侧重于表现人的精神方面和人格尊严,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对生活的讽刺等诸多的问题,这也是当代社会和媒体所关注的方面。深受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油画家并没有抛弃我们的传统文化,而是用复杂多变的方式去探索和研究中国油画,把优雅与通俗相结合,从不同视觉表现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在创作中赋予了中国油画的东方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