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放思想找短板大讨论发言稿【汇总】

思而思学网 2024-01-12 19:49:31

导语:找短板就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下面是2017关于解放思想找短板大讨论发言稿,欢迎参考。

篇一:2017关于解放思想找短板大讨论发言稿

当前,教育实践活动到了“盘点交账”的关键时刻,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就看能否走稳走实“最后一公里”。

“短板”理论告诉我们,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整改落实中被动应付,为改而改,浅尝辄止,存有观望心理和“闯关”思想等问题,是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拦路虎”,也是教育实践活动圆满“收官”必须要补齐的“短板”。这些“短板”不补齐,前期取得的成果难免功亏一篑,教育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存在这些“短板”的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还是思想缺位、宗旨意识淡化。因此,要真正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首先要补齐思想“短板”,解决思想上的“最后一公里”。

思想是本,服务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补齐思想“短板”,要坚决防止“闯关”思想和松劲、懈怠情绪,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各项工作。只有补齐思想“短板”,对查找出的问题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小有小改、大有大改,才能避免政策“走在路上”、整改“停在嘴上”、制度“贴在墙上”等新的形式主义产生,才能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篇二:2017关于解放思想找短板大讨论发言稿

“短板”作为一种理论范式,源于著名的“木桶原理”,即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如同木桶盛水一样,一个环节薄弱、一个领域滞后,都可能成为影响全局的关键性因素。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辩证法应当是我们看待、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善用辩证思维查找短板、补齐短板,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找短板是党的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实践,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找短板就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最终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的过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为指导,紧紧抓住什么是、怎样建设等重大问题,开辟了的康庄大道。

当前,中国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关键时期,我们特别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当看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和十分有利的条件,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找问题与讲成绩并不矛盾,找到并解决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们找短板,不是用放大镜有意夸大问题,不是自我否定,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央要求找短板,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省委和各级党委不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而沾沾自喜,而是认认真真找短板,扎扎实实补短板,体现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责任担当。

找短板反映了强烈的

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

找短板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反映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邓小平同志曾预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就一般情况来说,短板就是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

讲成绩与讲问题不是对立的。坚持以讲成绩为主,才能真正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才能体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找短板、讲问题,才能激浊扬清、解决矛盾,推动社会进步。讲成绩与讲问题,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把两者对立起来,用成绩来回避问题,或用问题来否定成绩,都是片面的。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怕讲问题的。我们有些干部怕讲问题,一是能力问题,二是思想问题。能力问题主要反映在工作方法上,平时调查研究不实不细,学习不深不透,面对复杂矛盾和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思想问题主要反映在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上,有意回避矛盾和问题,生怕问题讲多了影响了自己的政绩和仕途。其实,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管你承不承认,总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领导干部要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上领先一步,就全面深化改革来说,要解决的都是影响全局的深层次问题,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能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改革就难以深入推进,发展就难以打开新的空间。

找短板就是抓机遇求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问题当作更上一层楼的机遇。改革就是问题倒逼出来的,当年一些地方率先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要解决吃不饱肚子的问题。

浙江的改革开放也是倒逼出来的。改革开放前,制约浙江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多地少底子薄。浙江人民硬是把困难当成了机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短板转化成了长板。问题和机遇就是一对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讲补短板,既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思想变为行动,把问题意识转化为问题导向,问题就会变成机遇。

近几年,省委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出台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换三名”“浙商回归”“四张清单一张网”和特色小镇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系列组合拳,既解决了长期困扰浙江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又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把问题变成机遇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发展机遇永远存在。浙江改革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矛盾和问题越多,机遇也越多。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机遇走,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虎口夺食的勇气,在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中不断发现并抓住新的机遇。

坚持用科学方法找短板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把找短板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短板的存在不会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与我们的工作思路、发展理念、实践路径和精神状态等因素,都有着紧密联系。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态和党建各领域的短板,相互之间也存在制约关系。应该深刻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相互交错,纷繁复杂,形成了一个矛盾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找短板补短板必须依照整体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不顾此失彼。如果说“八八战略”是浙江省委运用系统的方法,充分发挥浙江各方面优势,以长补短,促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那么,转型升级“组合拳”就是查找问题,补短促长,走在前列谋新篇,树立了在新常态下运用系统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范例,值得我们各级干部深刻领会并贯彻到实践中去。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把找短板当作一个事物矛盾来对待。辩证法的“两点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必须全面,不能片面,要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既看到存在的问题,也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看到物的因素,也看到人的因素等等。找到了短板还要找到补短板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只有厘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才能找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重点,才能牵住牛鼻子。一只木桶可以有多块短板,但盛水的多少却只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所以,找短板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找短板当成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面装。而是要找出最短的那块板,也就是抓住最突出的影响全局的问题,把主要精力投在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上,明确主攻方向,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找短板当作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来对待。就浙江来说,沿海与山区,城市与农村,改革与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等等,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存在的问题,必然差别很大,这就需要很好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全省统一部署的工作,也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我省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首先就要突出一个“特”字,因而在实践中就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要通过对每个特色小镇的具体分析,弄清楚哪些是工作方法不对路的问题,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的问题,哪些是客观条件不具备的问题等等,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找到短板不是一劳永逸,不是权宜之计。长板与短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今时今地是短板,时间地点条件变了,短板就有可能成为长板,劣势也可能变成优势,反过来也一样。因此,找短板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把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特殊性问题与普遍性问题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可能影响全局的倾向性问题当作一般问题来对待,也不能把特殊的某个方面问题作为全局性问题来处理。用发展的眼光观察、思考、解决短板问题尤其重要。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类实践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运用老经验老办法去找新常态下的新问题,就有可能南辕北辙,把长板当成了短板,把优势当成了劣势。我们要用战略思维来谋划找短板,充分发扬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扎扎实实补齐短板,推进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三:2017关于解放思想找短板大讨论发言稿

浙江省委领导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号召大家找短板,提出:“补短板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坚强有力的行动回答好,认认真真找短板,扎扎实实补短板。”当前,找短板已成为全省上下高度凝聚的共识和齐心协力的行动。

什么是短板?经济学上有一个木桶原理或称短板理论说,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说短板决定全局。

认认真真找短板

浙江省委号召的“找短板”,不仅仅是这么简单,这个“找短板”,蕴涵着广阔高远的思想境界,体现了一种非同一般的政治自觉,包含着卓尔不群的工作方法。

众所周知,“十二五”期间,浙江的经济社会和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美丽浙江享誉四方,全面小康实现度位居全国前列。仅举一例:有的省担忧是否不把贫困带出“十三五”,而浙江做的是不把贫困带进“十三五”。但是,面对“十二五”的巨大成就,浙江省的领导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以超出许多人意外的举动,提出以找短板开启“十三五”新的发展历程。

找短板,体现了一种高远的理想与目光。我们的理想有多高,我们的目光就会有多远。曾记得,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此,他提醒,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当年,在取得全国性伟大胜利的划时代阶段,党仍然保持如此的坚定清醒与远大理想。在我们跨入“十三五”的今天,我们更不能踌躇满志、裹足不前,“十二五”只是我们万里长征中很小的一步,我们的梦想很高远,我们的征途还很长,我们面临的困难与矛盾还很多。在我们举目向远方的时候,我们需要整理自己的步伐,看清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方向与任务,从而更加坚实地踏上新的征程。由此可见,我们为什么要找短板,是因为所有的成绩都只是身后的一串脚印,所有的不足都是我们前行需要填补的路基。

找短板,体现了一种气度与胸怀。记得我们在历次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中有两句话:一是“为什么会发现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把标尺拉高”;二是“成绩不找跑不了,缺点不找改不了”。当下的找短板,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精神。为什么老找不到问题,就是因为标准不高。做得再好,标准提高了,问题就出来了。浙江许多方面的工作都走在前列,但是,面对新的征程,我们已经把标准拉高,同样是建成小康社会,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一种气度与胸怀,体现了永不满足、与时俱进的高标准与严要求,更是体现了践行考察浙江时提出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嘱托。全省把这种气度与胸怀传导下去,把这种使命与担当肩负起来,都确立这样一种高标准与严要求,浙江一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地方,浙江的未来将是不可估量的。

找短板,体现了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找短板是一个充满辩证法的命题。找短板要注意相对性,任何事物总是存在长短两个方面,有长短是绝对的,长与短是相对的。长是优势,是优点,是强项;短是劣势,是缺点,是弱项。并且,这种相对性还体现在,别人那里可能是长板,但在我们这儿它成了短板。找短板要注意动态性,长短板会发展变化,今天,我们补了短板,解决了问题,但明天可能它又变成短板,因为其他方面又发展了。找短板要注意整体性,找短板要求我们对解决问题要有一种全局的观念,整体的观念,水桶装水,决不只是看几块木板,而要全局地整体地去把握,从比较分析中,从全局整体的效应中来把握各块木板的状况,提升长板,补齐短板,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找短板还要注意关键性。找短板就要求我们不要平均发力,特别是面对短板比较多的时候,要抓住最关键的短板进行补齐,从而带动全面水平的提高。并且,我们不仅要把短板补齐补全,还要把长板做强做优,所以补短板也要打好组合拳。补短板还要注意系统性。“木桶理论”本身自问世以来一直不断发展:决定木桶容量的,不只是短板长度,还有木桶的直径、木桶的形状……如果把补短板简单理解为缺什么补什么,那么往往就会忽略矛盾的全局性、复杂性和长远性,要真正实现补短板,就要了解形成短板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总之,找短板,绝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教给我们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果通过找短板的过程,大大提高浙江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那么,找短板就能够长期起作用,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所以,找短板过程中,最重要的短板是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短板。这个短板补齐了,其他短板就好办了。

扎扎实实补短板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找短板呢?

找短板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不同的地方和单位,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环境条件,短板当然是不同的。各地各单位情况千差万别,既有共同的短板,也有自身特有的短板。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找短板的灵魂。找短板,首先需要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真正把实情摸清楚,把各种问题找出来。要确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特别是要把那些不易发现的和不太明显的细节短板,那些影响“最后一纳米”的细节短板找出来,夯实补短板的基础性工作。其次,要对短板进行深入的分析,善于查找原因,分析因何而短。注意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抓住关键的影响全局的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短板,因地制宜、“因短”施策,实施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加以改进与加强。再次,找出短板,关键在于抓紧补好短板,要坚持立找立改、边找边改的方式,让找短板的过程,成为马上办的过程,成为早见成效的过程,成为群众早日满意的过程。

找短板要敢于碰硬,虎口夺食。正如指出:“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为此,我们在注意显性的短板的同时,要更加注意隐性的短板;在注意当下所见的短板的同时,要更加注意长期积累的沉疴宿疾类短板;在注意背景比较简单的短板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具有各种复杂矛盾与关系的短板;在注意补齐短期能解决的短板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基础性的能够长期起作用的短板。在注意上级领导关心的短板的同时,要更加注意老百姓最期盼、最关注的短板,这样补短板才最得人心。总之,找短板,最能看出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最能体现敢于担当的精神境界。

找短板要强化看齐意识。要向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看齐,看看哪些方面做得不足,还有哪些薄弱环节亟待改进。要向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的决策部署看齐,看看还有哪些方面落实还不够到位,还没有解决好“最后一纳米”。要向先进地区和单位看齐,看看比较这些先进,自己还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别人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劣势在哪里,别人的经验是什么,我们的不足是什么,进一步强化追标兵、赶先进的意识与行动,实打实提出针对性强、精准度高、操作性好的思路对策。聚焦问题补短板,聚焦重点抓落实,真正把各项工作搞上去,把短板补齐,让自己进入先进的行列。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