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纺织大学比较好的专业统计
1、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省级)
2021年度武汉纺织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轻化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财务管理、环境设计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表演、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环境科学、公共艺术
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编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类名称 | 专业名称 | 备注 |
1 | 武汉纺织大学 | 金融学类 | 金融学 | 国家级 |
2 | 武汉纺织大学 | 化学类 | 应用化学 | 国家级 |
3 | 武汉纺织大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 |
4 | 武汉纺织大学 | 材料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国家级 |
5 | 武汉纺织大学 | 电气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 |
6 | 武汉纺织大学 | 纺织类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国家级 |
7 | 武汉纺织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 | 国家级 |
8 | 武汉纺织大学 | 工商管理类 | 会计学 | 国家级 |
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编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类名称 | 专业名称 | 备注 |
1 | 武汉纺织大学 | 财政学类 | 财政学 | 省级 |
2 | 武汉纺织大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广告学 | 省级 |
3 | 武汉纺织大学 | 材料类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省级 |
4 | 武汉纺织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省级 |
5 | 武汉纺织大学 | 自动化类 | 自动化 | 省级 |
6 | 武汉纺织大学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 | 省级 |
7 | 武汉纺织大学 | 工商管理类 | 财务管理 | 省级 |
8 | 武汉纺织大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物流管理 | 省级 |
9 | 武汉纺织大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 | 省级 |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 专业类 | 专业名称 | 备注 |
1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 |
2 | 纺织类 | 纺织工程 | 国家级 |
3 | 设计学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国家级 |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 专业类 | 专业名称 | 备注 |
1 | 金融学类 | 金融学 | 省级 |
2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英语 | 省级 |
3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省级 |
4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省级 |
5 | 材料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省级 |
6 | 电气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省级 |
7 | 纺织类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省级 |
8 | 轻工类 | 轻化工程 | 省级 |
9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 | 省级 |
10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省级 |
11 | 工商管理类 | 会计学 | 省级 |
12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 | 省级 |
13 | 设计学类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省级 |
14 | 设计学类 | 数字媒体艺术 | 省级 |
2、国家特色专业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批次 |
1 | 武汉纺织大学 | 艺术设计 | 第二批 |
2 | 武汉纺织大学 | 纺织工程 | 第三批 |
3 | 武汉纺织大学 | 轻化工程 | 第四批 |
4 | 武汉纺织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第六批 |
3、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1 | 武汉纺织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 | 武汉纺织大学 | 轻化工程 |
3 | 武汉纺织大学 | 纺织工程 |
4 | 武汉纺织大学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5 | 武汉纺织大学 | 工业设计 |
6 | 武汉纺织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7 | 武汉纺织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8 | 武汉纺织大学 | 环境工程 |
4、工程认证专业
工程认证专业 | |||
专业 | 有效期 | 认证批文 | |
起始年月 | 终止年月 | ||
纺织工程 | 2018年1月1日 | 2023年12月(有条件) | 工认协﹝2018﹞10号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9年1月1日 | 2024年12月(有条件) | 工认协﹝2019﹞29号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2022年1月1日 | 2027年12月(有条件) | 工认协﹝2022﹞21号 |
5、国家特色专业:设计学类、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湖北省品牌专业:设计学类、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会计学。
2、武汉纺织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学校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博士8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国家级人才10余人,省级各类人才200余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