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州新华学院王牌专业有会计学、护理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药学、行政管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以下是具体完整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一、广州新华学院王牌专业名单
1、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省级特色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3、药学、护理学分别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
二、广州新华学院专业排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A+ | 13 | 护理学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8 | 会计学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22 | 汉语言文学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5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34 | 工商管理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36 | 电子商务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44 | 旅游管理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5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3 | 公共关系学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7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A | 9 | 投资学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A | 9 | 统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A | 12 | 行政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13 | 医学影像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19 | 金融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27 | 艺术设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17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A+ | 3 | 信息资源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5 | 葡萄牙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12 | 传播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15 | 生物医学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21 | 税收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31 | 社会工作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36 | 康复治疗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37 | 药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50 | 经济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53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57 | 网络与新媒体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59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80 | 法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83 | 音乐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132 | 财务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142 | 市场营销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194 | 英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三、广州新华学院简介
广州新华学院(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独立学院。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转设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办学方向,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将继续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方略,开新局、谋新篇、启新程,努力把广州新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
学校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着力建构学术共同体,提高教师、学生的科研水平,以“真学术”助力“高质量”教学水平;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模式。
学校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三基三严三早”的教学传统和“早、正、严、实”的教学原则,以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为特点,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推进学分制和主辅修制,探索“互联网+”教改和学分银行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培养人文精神、强调文理医融通、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