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利弊剖析:公务员还是铁饭碗吗(一)

思而思学网

“毕业时,看不起那帮考公务员的同学,但是这么多年在社会打拼,让我明白稳定而且长期有保障的生活,才是我需要的。”太原男子孙远年薪已达15万元,但还是参加了当地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吧。对于劳动不分贵贱的说辞,大家也都能接受。但是,当事实和道理码在一块的时候,相信只剩下纠结的份儿了。当“铁饭碗”和职业自豪感对撞的尴尬发生,这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相信可以从很多现实中剖析出来。

【身份焦虑】 个别职业的资源垄断与“拼爹”叠加

虽然其他职业或低学历也可能带来高收入,但由于学历的标签作用和个别职业对社会资源的垄断,导致身份焦虑的加剧;而另一方面,各种“二代”、“拼爹”现象层出不穷,又让身份焦虑更为凸显。

对自己行业的抱怨、对编制的趋之若鹜,背后反映的实为社会上逐渐蔓延的“身份焦虑”。

近日,一则“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新闻引发人们思考。在外人看来,新闻中这名研究生有点“高不成低不就”,只想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否则宁愿先回家务农,最终让父亲觉得“蒙羞”。

找不到“体面工作”宁愿待业,这一下子又勾勒出当今“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并存的怪相。有评者不无感慨的叹道:这种社会成员都对某一种职业趋之若鹜,或对某一种职业无人问津的现象,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吗?这种现象其实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有人在上海市对4000户家庭做了一次入户调查,发现他们中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众人最期待的工作是公务员。而这似乎也不难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收入分配不太均匀的格局下,职业的身份外衣往往决定着由薪酬多少带来的“阶层定位”。必须承认,不同职业带来的社会评价是有差别的,石油、电力、银行的从业者和普通民企职工当然不可相提并论,吃“皇粮”的公务员独成体系的福利待遇也令人艳羡。如何消除某一行业高高在上的待遇差别,才是缓解求职跑偏现象的根本之道。

这种收入差距,也易让人联想到普遍存在的城市焦虑心态。

此前,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这样一份调查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果真如此吗?一位在二线城市生活的网友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但生活还不错,该有的都有了。”在他的眼里,“钱是永远没个够的”,只要合理安排,即使收入不高,生活也完全可以放松地过。与此同时,几个月前,一名银行员工在网上发帖抱怨说,自己年薪20万元在北京生活压力依然很大,感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这样的“哭穷帖”引来的只是嘲讽。

对此,《新华社每日电讯》曾刊文指出,工资表象背后的身份焦虑才是根本症结。腐败问题、贫富差距其实是个人惶恐被隐蔽的深层原因。因为与惶恐相对的是确定性、是希望,很多人感到“惶恐”是因为对未来缺乏把握。如今职业选择集中化甚至窄化,竞争成本升高,再者公务员等个别职业催生了大量“失意者”,职业焦虑自然会演变为个人“惶恐”的一部分。

文章写道,虽然其他职业或低学历也可能带来高收入,但由于学历的标签作用和个别职业对社会资源的垄断,导致身份焦虑的加剧;而另一方面,各种“二代”、“拼爹”现象层出不穷,又让身份焦虑更为凸显。

【福利诱惑】 铁饭碗的“防火墙”功能

并非所有人的晋升渠道都是畅通的。尤其在名额有限的编制问题上,更是如此。由于保障的缺失,编制之外的人往往没有归属感,而为了一个“事业编制”,毕业生们争当清洁工也就不难理解了。

扫大街,曾经是不求上进的孩子被家长[微博]指着鼻子骂的时候,恨铁不成钢的“代用语”。

在部分人的评价坐标中,向来以“嗤之以鼻”来形容的扫大街,在数千名大学毕业生、甚至硕士毕业生那里却成了香饽饽,这种反常来自哪里?在这里,还是前文提到的“编制”这个东西。

有数据显示,自1996年实行辞退制度以来至2003年8年间,全国公务员辞退率仅0.05%,人员流动率为1.25%,是名符其实的“铁饭碗”。

有评论人士认为,铁饭碗的“含金量高”,或许并不体现在账面上,而是体现在隐性福利上,小到一块肥皂,大到一套住房,从医疗到社保,从机关幼儿园到形形色色的部门福利……该人士还以国外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根据美国联邦审计总署的调查,美国只有3%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可以考虑应聘公务员。是他们的觉悟问题吗?非也。

美国公务员的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均低于私企,法律管得严,公众盯得紧,岗位油水少。“最美女教师”张莉莉曾经没有正式编制,当她救人的壮举感动了社会以后,当地才将她转为正式员工。

显然,并非所有人的晋升渠道都是畅通的。尤其在名额有限的编制问题上,更是如此。

由于保障的缺失,编制之外的人往往没有归属感,而为了一个“事业编制”,毕业生们争当清洁工也就不难理解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