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全文解读(一)

思而思学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落实稳中求进系列措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0.6亿元,同比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1503.4亿元,增长23.7%;规模工业增加值870.1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159.4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亿元,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7068元、14092元,增长9.1%、11.2%。省定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尽管部分指标离预期目标有些差距,但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工作:

着力稳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企业。出台和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实行重点企业点对点帮扶,设立中小微企业过桥专项资金,加强银企对接等,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信贷规模保持适度增长,全年新增银行贷款168.6亿元。企业发展逐步趋稳,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937.8亿元,增长11.2%。稳投资。实施重点项目240个,完成投资突破800亿元。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1.7%。稳消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结构,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住房消费基本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持续增长,旅游休闲消费趋旺。新增水府旅游区、昭山风景名胜区、盘龙大观园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稳重点区域。湘潭经开区、湘潭高新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3.2%、18%。昭山示范区生态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湘潭县、韶山市推进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建设进展良好。湘潭县启动“一区多园”模式发展乡镇工业。湘乡市园区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3个县(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

着力调结构,发展格局逐步向好。积极引进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泰富重装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吉利汽车首个新能源战略项目落户湘潭,湘潭电化新基地正式投产。威胜电气产业园、上海大众汽车配件产业园等重大工业项目,华拓数码、中国网库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万达广场、中国(中部)国际商贸城等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坚持以创新促转型,风力发电装备制造获批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湘电2兆瓦级超低风速直驱式智能型风力电机组等2项科技成果入选全省产业技术创新10大标志性成果,工矿电传动车辆国检中心投入运行,市产业创新研究院、湘潭大学科技园挂牌运行。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576.6亿元,增长23.3%。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湘潭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省预验收,韶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运行。完成进出口总额2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增长18.8%。着力优化农业结构,粮食等主宗农产品保持稳产增产,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达630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由2.2:1提高到2.4:1,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8.4:58.9:32.7调整为8.4:57.3:34.3。非公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6.7%,提高3.8个百分点。

着力推改革,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权限172项,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较上年精简20.7%。完成城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市直事业单位完成分类。预算绩效管理覆盖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经验在全国推介。42家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改制。驻潭央企省企分离移交办社会职能工作稳步推进。着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新设企业增长50%。开展PPP模式试点,第一批42个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湘潭经开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被列为全国30个示范项目之一。第一个代建制项目市体校交付使用。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并轨。在城市区逐步实行农村低保、“五保”城乡一体化。在湘乡市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成行政村调整合并,全市行政村数量减少299个。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耕地流转70.1万亩,流转率达40.3%。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100家和210家。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城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工业企业排污单位。

着力抓建设,城乡面貌持续改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沪昆高铁湘潭站、韶山站投入运行,湘潭迈入“高铁时代”。长韶娄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域内高速公路达到7条。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段加快建设,九华大道、芙蓉大道二期、天易路二期等城际道路建设进展良好。湘乡-壶天、锰矿-湘潭等干线公路快速推进。实施北二环提质改造。东二环及五大桥、高新路等竣工通车。开工建设G320绕城线城际思而学道一期(含昭华大桥)和白云路。湘江风光带新建成通车14.7公里。编制绿地系统、景观风貌等23项专项规划。开展城市绿荫行动,启动城区绿道建设,湖湘公园二期、木鱼湖公园一期基本建成。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复查。改造老旧社区5个。河西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全面建成。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加大城管考评力度,集中开展渣土运输等“五项”整治,持续推进城市净化、美化、亮化工程。规范城区338条道路名称。调整优化公交线路55条,开通全省首条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公交线路。加强和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依法调整出租车运价和特许经营,依法打击非法营运行为。治理超限超载,“双超”率由40%下降到3.8%左右。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进展较好。启动建设花石、棋梓、银田3个特色镇。梅林桥城乡统筹示范片、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韶山市启动全域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新建农村公路587公里,改造危桥62座。完成“三边”造林1.5万亩。完成水利建设投入12.8亿元,创历史新高。建设“五小”水利工程3.2万处,解决2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3个县(市)和雨湖区成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实施鹤岭地区和杨梅洲供水工程,解决3万余人供水问题。推进锰矿地区治理和建设,关停重污染涉锰企业28家,废渣废水治理工程即将竣工。大力推进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湘潭县成功关闭煤矿5家。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实现重大突破。竹埠港28家重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创造了在全省可推广的经验。河西、河东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湘江湘潭段全面禁止采砂。超额完成湘江干流两岸规模养殖退出省定年度任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空气优良率提高14.2个百分点。

着力惠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63%。省、市为民办实事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全省领先,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和大病医疗互助的最高支付限额分别由6万元、18万元提高到9万元、25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调整为每月1012元。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惠及农村居民194.9万人,参合率达98.2%。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保障卡应用工作。为2.5万余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近3000万元。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5735套,改造农村危房3050户,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2所。强化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提高了职工住房消费支持能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成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92所、公办幼儿园9所。建成农村教师周转房372套。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全面完成完全小学以上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876个,大班额问题基本化解。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居全省第一。市工贸中专通过国家示范校验收。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人口计生工作连续6年保持全省模范。完成140个村卫生室建设。雨湖区成功创建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创建。成功举办全省全民健身节。组织开展“欢乐潇湘·幸福湘潭”群众文艺汇演百余场次。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正式公演。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开拍。《东山学堂》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有效保障了食品药品安全。开展百日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事故和事故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正式启用。一批重大疑难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全面强化立体治安防控,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国防意识明显加强。外事工作获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民族宗教、档案、供销、移民、气象、水文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央、省驻潭单位为促进湘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着力促规范,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聚焦“四风”问题,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3”清单管理。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首批343项审批服务事项进入中心。依法清理税费优惠政策,规范与行政职权关联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收费行为。推行建设项目“一表制”收费管理。对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全面推行预算、结算、决算“三审制”。规范土地管理,发展建设用地得到较好保障,耕地得到较好保护,土地市场供大于求调控初见成效。加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健全政府合同审查管理机制,防范行政决策风险。设立市本级政府偿债准备金,制定债务管理办法,着力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格财政支出管理,“三公”经费在上年决算数基础上压减20%。完善政府投融资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在湘潭县开展委托乡镇执法试点。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建议提案办结率为100%。积极采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和行政效率。强化正风肃纪,严肃查处政府工作人员违纪违规和贪腐行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各位代表,尽管去年工作压力很大,但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力争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同时,自觉负重奋进,积极创先争优,系列重大工作跻身国省平台。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准,湘潭获批创建全国首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社会保障卡综合应用示范城市,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先进矿山装备集群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韶山灌区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等等。这些,都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在中共湘潭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潭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湘潭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感到困难和问题仍然严峻。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市经济结构动力不足的双重影响,部分经济发展指标没有达到年初预定的奋斗目标;发展方式总体仍然粗放,新产业培育还不够,传统产业发展困难较大,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市宜居水平离群众的愿望还有差距,城市设计、功能配套、管理精细化等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仍相对薄弱,环境卫生和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改革任务繁重,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障碍等还不同程度存在;作风建设还需加强,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仍然不强,部分干部仍存在求稳怕乱、缺少担当、劲头不足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