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12 12:15:09

关于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第1篇】

目前,我参与扶贫的佛子山镇南巷村已完成贫困户的建档立卡,按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的要求。我们对南巷村各贫困户逐一进行了调研及深入走访,具体情况如下:

一、村情简介

南巷村位于佛子山区东北,距离镇区约有4公理,南邻王岭村,北连京山雁门口阮沟村,东靠代河村、西靠佛山村,是一个岗岭起伏的丘陵地区,祖辈靠传统的种植粮食为业,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236户,1036人,耕地面积2200亩,这里水资源条件极差,粮食生产靠天收,水利设施老化,农业生产不发达,尽管这些年打了两个坝,挖了当家堰,修了水渠,农业设施有了改善,但是致富奔小康还有很大差距。全村现有贫困户36户,133人,是全镇的精准扶贫重点村。

二、精准扶贫开展情况

贫困户全部建档立卡。基本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 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使贫困户应扶尽扶。 截止目前,我校所有在职干部、教代会主席团成员与驻点村贫困户人人结对。

三、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基础工作方面。

1、突出问题是扶贫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 不够强,贫困人口档案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一户一 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具体增收办法匮乏。

2、贫困户评定标准设置操作难度大。现行贫困户评定标准以人均纯收入为衡量指标,对住房、固定资产、家庭用具、人均牲畜数量和耕地数量、劳务输出、牲畜出栏等指标未计算之内,而且人均收入统计难于操作,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统计不准的问题。

3、贫困人口整体素质不高。一些贫困户存在不思脱贫, 主动返贫的等、靠、要思想仍然较重,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形成“贫困-扶贫-贫困依赖-贫困陷阱”的恶性循环。掌握实用技能的群众不多,导致贫困户普遍生产能力不强。

4、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存在分散、细碎、撒胡椒面的现象,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

5、贫困区域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贫困村基础设施依然滞后,水、电、路施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尤其是村组道路普遍偏窄,道路硬化成本大,要有效解决这个问 题,还需很长的时间。

(一)贫困户脱贫方面。 一是人地矛盾突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2.1亩,近几年随着该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房屋等建设大量占地,致使人均拥有耕地寥寥无几,资源匮乏,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二是抗御风险能力弱。大多数贫困人口在前期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家庭收入明显增加,但由于因病、因学、因灾 致使贫困户返贫严重。(二)精准扶贫举措方面。 一是缺乏村级集体经济,缺乏村级自身发展能力。

二是该村除了18亩堰塘开展养殖以外,其他其他特色产业、发展不力。

四、精准发力的举措

(一)做好基础工作,精准扶贫有的放矢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针对贫困户 的贫困现实以及经济基础差、群众收入低的现状,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 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 帮扶举措既要可行,更要有效,既符合政策要求,更要符合广大贫困户的愿望,切实提高帮 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贴近村民民情,精准发力助农增收

1、从实际出发,帮助村里制定适合本村特色的产业发展 规划,力求发展多种产业。

2、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 工作。

3、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要有计划地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兑现贴息资金。

4、统筹把握好探索扶贫模式创新与形成扶贫长效机制 的关系。重点建立健全扶贫投入增长、激励和约束、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制度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5、积极调动全民致富的积极性,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 开发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他们自我脱 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南巷村脱贫产业规划

(一)利用本村水库、塘堰的水资源,依靠得胜养殖合作社和新城畜禽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养鸡、养猪、养鱼的村级主导产业,扩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

(二)依靠庄品健集团企业,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推动土地流转,增加群众收入,力争每年集体收入突破50000元。

后段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市扶贫办的正确领导下,将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力争贫困户早日脱贫。

关于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第2篇】

一、村情概况

祝家台村位于太平镇西部,西边与宣恩县交界,周边与本镇三岔口、枞阳坡、沙园等村相邻,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属“老、少、边、山、穷”村。全村幅员面积34.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0余亩,林地面积45802.2亩。全村共有村民230户,总人口702人,少数民族357人,辖4个村民小组。地处二高山,山大人稀,峡谷地带,坡陡、高寒,平均海拔1200米,生存条件差。

二、贫困人口识别

三、产业状况及收入

该村抢抓武陵山实验区和脱贫奔小康建设机遇,抓基础产业发展,全村主导产业以烟叶、魔芋为主,散种玉米。2015年发展烟叶250亩,主要集中在该村二、三组。养殖业以牲猪、蜜蜂为主,其中牲猪人平一头,养蜂技术缺乏,产量不稳定,饲养少量牛羊及家禽。人均纯收入5995元。

四、公共服务及设施

通过安全饮水工程及“三万”项目帮扶,一、二、三组都已修建水池20口,入户水管20000米,全村用水问题大部分解决,剩下四组用水困难。

通村公路弯多路窄,道路安防工程正进入实施中,预计七月底完工。该村四组不通公路,长度为16公里;三组产业基地公路为砂石路,长度为4公里,严重制约当地烟叶产业发展;该村为高寒地区,沼气建设少。

该村没有卫生室,与邻近的三岔口村共用一个中心卫生室,中心卫生室有乡村医生1名,办公场所200平方米,配有诊断室、输液室、病床、药房等,能够满足村民最基本的看病需求。,祝家台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95.72%。该村没有小学,大多数村民选择将学生送到太平集镇、鹤峰县城乃至县外就读。该村按照“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纳率达95%。

五、近两年变化情况

近两年烟叶发展迅速,祝家台村烟叶发展面积100多亩,2015年烟叶面积达250余亩。建设蓄水池5口,铺设自来水管道7000米,解决200人安全饮水问题。村支两委换届,村党支部充实两名高中学历干部,入党积极分子4名,村组后备干部力量不断增强。村风文明,村容整洁,最美评选模范涌现。

六、致贫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道路建设方面,虽然在2012年实施了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入村道路有了很大改观,但四组还没有通公路,二、三组通组公路无硬化,严重制约了烟叶产业基地发展需求,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在饮水工程方面,四组水管和水池建设滞后,还存在饮水困难;在扶贫资金筹集方面,渠道狭窄,仅依靠扶贫项目资金和县直单位的有限帮扶资金,难以满足该村发展的扶贫投入需求。

(二)产业发展滞后。祝家台村山大人稀、山高坡陡,农业产业发展条件欠缺,不能规模化实施小型机械化耕种,农业生产效率低;其次,该村农业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留守的“老”“弱”“病”“残”,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仅县外务工就占全村人口的32.33%,产业发展没有充实的劳动力量;第三是交通条件差,通村公路弯多路窄,产业基地公路还没有实施硬化工程,运输成本高,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运力需求;第四是技术管理不到位,如魔芋种植、养蜂等缺乏技术性指导和支持,收益不稳定;第五是前期林业发展如柳杉、厚朴、落叶松等生长周期长达20年,村民年化收益低,占用优质土地资源,无法发挥土地资源效益。

(三)村民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在走访、座谈中发现,留守群众学习意识不强,观念陈旧,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如有的村民发展养蜂,在雨水多的年份蜜源不足的情况下,不能有效预防和科学养蜂,导致蜜蜂死亡;有的村民种玉米喂猪,卖猪的收入不能算经济账,入不敷出,依旧停留在10几年前传统发展模式上,没有好的发展门路。外出务工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缺乏等原因,收入不均衡、不稳定,不能有效把资金转移到村组建设及产业发展上。

七、对策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祝家台村处于二高山之间,山高坡陡,交通是制约该村发展的最大障碍。通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正在实施,预计今年7月底完工。该村四组通组公路及各组公路硬化工程、烟叶产业基地公路硬化工程建设必须马上列入实施日程,从而有效提升道路运力,不断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该村四组需要建设蓄水池及铺设水管,满足该组群众安全饮水。

(二)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根据祝家台村山大人稀的客观自然条件,在产业发展增收上,要找准脱贫致富命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相应资源与服务,做好留守人员“老人经济”,抓实农户产业稳定增收,向土地要收益,向产业要效益。1.全力发展“一年种、多年管、多年收”农业产业:根据该村气候、海拔、地势等自然条件特征,推进油茶、薇菜种植;政府加强政策扶持,积极争取资源,培育银杏产业发展;烟叶是核心产业,要继续抓实抓好,做大做强。2.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业发展,利用广大山林资源优势,对回村创业者予以政策支持,规模化牛羊养殖、中蜂养殖。同时,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支持。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座谈交流等活动,加强村民的政策宣讲培训和思想引导,不断提升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掌握专业农业栽种和养殖技能,让广大群众有脱贫致富的信心,有产业发展的好路子,有创业干事的希望和激情。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