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优秀篇】

思而思学网

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1:

通过一年多的挂职经历,深感自身学识与国家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差距,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跟上新步伐,适应新形势。201X年伊始,更加认识到学习充电的重要性,只有用正确的理论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自己除参加各类培训、集中学习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意识,不断增强了民族团结观念,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提高了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自觉性,使自己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不断强化了党员意识和党的观念,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现将本人开展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孜合孜行政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临近国道213线。孜合孜行政村有8个自然村,村支书:加考;村主任:林茂庭;村会计:扎考。孜合孜行政村群众饮水、供电、通讯基本已落实到自然村。自来水由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供电属夏河水电站联网电,通讯方式为手机,大部分农牧户都有卫星接收器、电视机,卫星信号较好,能收看电视、收听广播。区域经济为半农半牧性经济,基本没有草场,人均土地面积、耕地、林地、牲畜存栏量、农牧民纯收入均处在较低水平。群众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农牧业和水泥厂打工,收入较低,由于生产要素资源占有量相对匮乏,加之生产方式落后,造成生产要素资源产出量和产出率极低,成为导致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

二、工作调研情况

(一)孜合孜行政村及村委会的情况

孜合孜行政村有8个自然村,水、电全通,道路大部分已混凝土硬化,除果瓦塘村村道长约1500米、宽2.5米,上马力巴村村道长约2000米、宽4.5米未硬化,雨天道路泥泞,加之属山区,坡陡路急,群众出行不便。

孜合孜村活动室会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办公建筑面积496平方米左右,按照村委会标准(即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为民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六位一体”活动中心)建设,按目前状况,现办公设备及村民活动娱乐条件,距离标准化村委会建设标准还有不小差距。村委会现有15名工作人员(即书记、村委会主任、计划生育专干、会计、各自然村村长),村领导带领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进行季节性务工,村委会工作大部分都由乡政府驻村干部代办。

(二)农牧户的情况

孜合孜村总户数207户,总人口数887人,劳动力总数546人,党员人数49人、预备党员5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豌豆,洋芋和油菜籽。享受低保户77户,人数319人,五保户7户,正常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334人,医疗保险人数为834人,残疾人数33人,计生两户30户。全村享受低保户86户,人数330人,五保户5户,正常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392人,医疗保险人数为864人,计生两户30户。通过这几年的特困户建房、危房改造及残疾人建房等项目,住房条件较挂职初期有了很大的改观,群众在这方面的工作较为肯定。县人口局为村专干及技术服务人员办理了意外保险,有力提升的村干部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农牧民群众温饱能自给自足,但生活质量与的要求差距不小,缺乏科学发展思路。究其原因,一是依赖政府思想严重,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二是经济收入来源狭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和依靠政府保障性补助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三是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落后。以上因素,直接导致致富创收思路不开阔、接受致富信息能力不强、自身发展造血功能不足。

(一)缺少特色主导产业。孜合孜村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国道旁,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资金、技术投入不足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缺少农民合作组织,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缺乏投资能力,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产销、管理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项目缺少资金支持。主要表现在好多贴息贷款、低息贷款的政策,手续复杂且严格,群众怕麻烦,村民缺乏有效的市场评估能力,自身怕担投资风险,不愿投入发展。有些项目农牧户怕周期长、回报慢、市场变化快等不确定因素,不愿涉足发展。青壮年多愿意从事就近打工创收。

虽然孜合孜村通过近年来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自身努力、帮扶单位的全力支持,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但农业产业化体系从根本上未得到改变、农民自身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缺乏

四、今后发展目标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人认为从以下几个反方面努力: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委会是最前沿也是最直接面对群众的第一道窗口,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凝聚群众人心、反映社情民意、疏导群众诉求情绪的重要关口。按“六位一体”活动中心的要求新建村委会,积极帮助村委会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使其发挥好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例如:县人口局投资打造的孜合孜行政村计划生育村级工作室、人口文化大院,在服务群众、政策宣传引导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那些具有共产主义理想,懂科技、能致富、会带头的年轻人不断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发家致富的有力后盾,年轻党员成为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三)加强科技技能培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先行,才能不断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要结合发展产业的实际,每年举办适合当地种植、养殖的科技培训,逐步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同时,要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相信科学,破除守旧思想束缚,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四)加强部门协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帮助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协助群众申请畜牧养殖类的扶持政策,及贴息和低息小额贷款,发展畜牧养殖业。引导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根据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成立专业协会组织,创建信息、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争取产业做大做强。

总之,通过近一年多的选派任职,个人感觉受益匪浅,既看到了希望,更体会到肩头的责任之重。因此,我认为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本着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摸索出合适本村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及方法,为创建新家庭做出更大贡献。

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2: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杜村镇匡家庄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匡家庄村现状

(一)村情概况

匡家庄村,位于胶州市西部,距杜村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寺后村,南靠大郐家沟村,西接吕家大村,北毗肖家洼村。全村共有110户,335口人,党员15名,低保户9户。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2.5亩。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2001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2002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2003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带动作用。

(二)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运出租业,这些业户在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从87年的人均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8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9868元。全村80%的户有电话,电视拥有率达90%。村庄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村的统一规化,房屋宽敞整齐,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二、匡家庄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匡家庄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匡家庄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匡家庄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三、匡家庄村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匡家庄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匡家庄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匡家庄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四、下步工作计划

匡家庄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庄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另外一定要紧紧抓住“明山岭”开发建设的契机,做好大文章。

(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在村南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

(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四)针对受土地规划影响制约村庄发展空间的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积极争取能给村庄调整一些建设用地,给村庄以发展空间。这个问题牵扯国家政策,难度很大,所以要尽己所能努力争取。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