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两篇

思而思学网

我国农业还处在艰难的爬坡的现状,从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最长期的任务是在农村实现。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2017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7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

根据县政协年度工作安排,近期,县政协调研组就我县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深入部分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认真查看建设现场和成效,了解建设进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乡镇和县美好办关于美好乡村建设情况介绍,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进行交流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我县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6个美好乡村重点中心村示范点建设任务,初步呈现了“特色产业明显、生态环境优良、百姓生活和美”的农村新面貌,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效应,为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今年我县美好乡村建设继续以抓点示范为主。在完善上年度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确定了吴圩镇东大岗、连江镇岳庄、定城镇周庄、炉桥镇盐化新村、藕塘镇大杨新村和张桥镇北张胡等6个中心村为新的示范点。其中东大岗中心村为精品村,岳庄、周庄中心村为特色村,盐化新村、大杨新村和北张胡中心村为达标村。在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下,责任乡镇高度重视示范点建设工作,及时分解落实建设任务,安排专人驻守工作一线,驻点现场监督施工,协调解决问题,推进建设,目前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其中,岳庄、盐化新村进展较快,已完成建设任务80%以上;周庄完成约60%;北张胡、大杨新村和东大岗是新启动的示范点,建设进度较慢,北张胡、大杨新村完成不足30%,东大岗完成了规划和拆迁任务,示范点内主干道基本建成,其他建设基本未动。从调研情况来看,今年的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重视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编制示范点发展规划。示范点选点、建设坚持群众意愿和科学规划的有机结合,注重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干群关系顺、干部服务意识强的中心村作为重点示范村;邀请专业规划编制机构和本县规划设计院专家实地座谈、评估、勘测,坚持从用地规模、人口集聚、服务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完善编制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符合群众要求,彰显乡村风情和个性特色。特别是在建设规划中,坚持把“原貌整治、塑造特色”作为主导模式,尊重现状格局,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已有农房、基础设施等要素,统一规划实施,力求保持各村特色风貌。

二是突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村庄建设和配套。中心村建设坚持以示范点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安全饮水、垃圾污水处理、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河塘清淤等事关民生的工程建设为重点,严格按建设规范、时间节点组织施工;县美好办科学统筹谋划、严格督查调度,指导督促各示范点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建设协同推进,各示范点在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连江镇多渠道整合筹措资金对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项目进行全面修建完善,村民住宅及村庄绿化已全部建成,道路、水电、通讯和有线电视等已实现户户通,大戏台和民俗文化馆已完工,体育健身场所、水冲式公厕和便民超市已建成使用,每户卫生改厕及沟塘清淤已全面完成。

三是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为示范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全县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示范点乡镇都编制了美好乡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土地整治、集中流转的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和合作社建设,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多数中心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为中心村农民就地就业和自主创业创造了条件,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如连江镇引进的新海岸生态园林、穗园生态种植等农业投资公司建成了15000亩的环岳庄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林下养鹅、龙虾、泥鳅养殖、茭白种植、花卉苗木;吴圩镇示范点精整流转3200亩土地种植特色经济苗木、草莓、水蜜桃和有机水稻等;张桥镇示范点农户已流转土地达76.2%,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生产。

四是保障措施坚实有力,确保示范点建设推进有序。在运行机制上,坚持高位推进、多方联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建设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县美好办和县直机关单位加强工作谋划指导,注重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各示范点乡镇都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指挥部,主抓示范点建设;示范点村也组建了村民理事会等,明确工作职责、议事制度等,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和管理。在资金投入上,深化农美公司管理和运作模式,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整合项目、农民自筹、社会资助、部门帮扶、市场运作等多种途径,广辟融资渠道,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今年仅县财政投资用于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预计达3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总体行动较快,力度较大,并取得预期成效。但从实施情况来看,依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县委、县政府对美好乡村建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但是在部分干群中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仍有一些干部群众认为美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跟自己关系不大,等上级发话,靠上级支持意识较浓,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参与的热情不高。

二是资金整合难度较大。美好乡村建设无论是基础建设、自然村庄整治,还是长效管理等,镇、村除了上级补助资金外都需投入大量的配套资金。现有镇村经济水平和实力有限,配套不到位,社会资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较少。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用于示范点建设仍较分散,而且由于建设项目的申批程序多、流程长,导致专项资金拨付滞后,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

三是整体进度差距较大。由于各村的基础不同、经济实力不同,再加认识不同,推进进度不一、力度也不一,有些村力度很大,效果已很明显,有些村建设进展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吴圩镇东大岗示范点,由于老民居保护建设规划等迟迟不能落实,导致村庄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严重滞后,如不加快推进,势必影响我县美好乡村建设省市整体验收。

四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村承包地流转形式单一、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不顺畅,制约了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土地、水面等资源不能很好利用,影响了农村种养殖业规模发展;一些中心村缺少区位优势或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还比较缺乏,短期内发展特色产业十分困难,农业收益低,多数农民的收入来源还是以外出打工为主。

五是长效管理机制乏力。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部分乡村把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农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一整套自治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仅仅依靠村民理事会发挥有限作用,示范点建设明显出现了“三难”,即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等。

三、工作建议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理清发展思路。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局,立足村情,统筹谋划,修订完善村庄规划,找准发展路子。从农村长远发展出发,注重相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并注重发挥规划的导向和控制作用,严格按规划抓整治、搞建设。杜绝规划与建设不一的现象发生,做到少走“弯路”,减少损失。结合各村区位、资源、产业和群众现实需要,实行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与管护,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有特色的示范点。

二要凝聚建设合力,加快建设进度。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水平,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激发他们投身建设的热情。要把准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真正以他们所愿、所想、所盼作为第一出发点,保证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抓好各级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县美好办要对照标准,加强指导,组织学习先进,完善建设成果;各职能部门在抓好份内工作的同时,要增强协调配合意识;有关乡镇要自觉提高执行力,主动作为,加快工作进度,突出工作重点;县领导要加大调度的频次和力度,实行倒逼机制,强力推进建设进度。

三要加大整合力度,解决资金难题。美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乡村经济压力重,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统筹安排,有效整合。县财政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整合资金力度,按照创建目标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扶持,并加大本级资金投入,全力支持中心村的建设;要及时拨付扶持资金和奖补资金,简化工作流程,开辟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美好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要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社会捐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模式。

四要注重产业支撑,增强发展动力。美好乡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既能为美好乡村建设积累资金,又能培育农民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我县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基础条件,这是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优势,要注重立足当地优势合理布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推进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一村一品;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的带动作用,培育壮大一批经营主体,促进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盘活集体资产,探索以集体资产入股、租赁等形式发展符合农村实际的产业,兴办一些公共服务项目,为农民群众发展农家乐、家庭工业等提供场所和服务,壮大集体经济,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持续的动力。

五要加强机制建设,延续建设活力。美好乡村建设要将创建与保护紧密结合,既要高标准抓好建设,又要切实加强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等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建设成果。要落实完善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县委、县政府要适时调度,强化整体推进力度,重视考核奖惩,强化结果运用,确保美好乡村建成一个、提升一个、巩固一个。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美好乡村建设管理队伍;要以美好乡村建设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结对帮扶、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配备、引进和培养人才,确保美好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真正得到保障。

【2017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

小城镇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为全面了解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建议,加快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近期,县人大常委会小城镇建设调研组对我县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城建、土管和浒湾镇等单位与长期从事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一线同志和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县小城镇建设的真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打造一流县城的同时,从统揽全局的高度,以村镇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格局。

1、科学编制规划,以规划引领农村小城镇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首先要科学规划。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按照“政府组织、专家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注重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以超前规划引领农村小城镇发展。早在2007年,各乡镇就聘请了东华理工大学和华中科大联合编制了《总体规划》,确定了各乡镇的区域规划、城镇性质、总体布局以及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环保环卫、建设控制等目标。今年,浒湾镇和对桥镇分别围绕“文化旅游名镇”、“生态旅游边贸新镇”的目标,再次请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集镇建设规划进行了修编,浒湾镇还聘请了专业部门完成了污水管网和书铺街老城区建设规划,为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县土管局自2008年开始,聘请相关部门对各乡镇集镇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编制,去年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并正式实施。

 2、强化基础设施,以项目带动农村小城镇发展。项目是集镇建设的“引擎”,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好项目快发展,无项目没发展。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的要求,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以镇村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小城镇发展。从2008年开始,全县各乡镇每年实施100多个村镇建设项目,切实加强了农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委、县政府还印发了《关于推动乡镇集镇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大力实施“十个一”建设工程,即一套科学超前的总体规划、一套集镇管理的长效机制、一套安全清洁的供水系统、一条亮化美化的集镇街道、一个文明安全的和谐社区、一个功能齐全的农贸市场、一个优质便民的服务中心、一所群众满意的中心学校、一个设备齐全的卫生院、一座温馨祥和的敬老院。2015年,各乡镇安排了143个镇村项目,总投资达7.75亿元。随着每年实施的镇村项目成功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小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2011年,我县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全市年度综合考评中获第二名。

3、突出重点建设,以示范引导农村小城镇发展。按照全省实施“百镇示范工程”的安排和要求,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突出抓好浒湾镇、对桥镇等高速公路、国道、景区沿线重点集镇的小城镇建设。浒湾镇充分发挥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和地处抚州“6+1”城市群较为中心地带的有利条件,通过多渠道筹资,积极加强项目建设。先后建设了金浒广场、浒湾抚河大桥、金溪三中综合大楼、老街道路改造、新街路灯亮化与下水道工程、自来水设施建设和浒湾中心医院大楼等基础设施项目。目前,正在开展“一渠两岸”及书铺街开发等项目建设,促进了小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至2011年底,浒湾镇人均道路硬化面积7.1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2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75%,城镇化率达40%。对桥镇以龙虎山风景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国道沿线交通优势和毗邻华东交通枢纽城市鹰潭市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示范镇建设。先后建设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及集镇美化亮化硬化工程、便民服务中心及文体活动场所、对桥镇中学校园环境建设工程等项目。至2011年底,对桥镇人均道路硬化面积6.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6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5%。为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要求,县新村办通过镇村联动等方式,对浒湾、陆坊、琉璃、对桥、石门等乡镇所在地或边缘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布点,有力地推动了上述乡镇集镇的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硬化等工作。

4、健全管理机制,以管理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注重管理是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各地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清扫、保洁、清运、管理、执法、监督“六位一体”的小城镇建设管理体系。例如:浒湾镇制定了《小城镇环境管理实施细则》和《浒湾镇镇区卫生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了临街单位、住房、商店“门前三包”责任制;在原有4名环卫人员的基础上,增配2人,并购置了垃圾处理专用车等清洁工具,及时清扫街道,及时运送垃圾,确保路面全天候整洁;成立了街道管理巡逻小组,有效遏制了违规现象的发生;成立了交通管制小组,进行全天候沿街巡逻,确保辖区交通畅通;对镇区广告乱贴乱挂、商户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丢乱倒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提升了镇区环境卫生水平。为切实加强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今年8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彭县长亲自召集乡镇主要领导开会,明确责任,进行部署。县新村办还在省、市、县安排的农村清洁工程经费中对集镇环境卫生工作给予经费奖补,推动了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秀谷镇大力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的“五化”工程,强力推行门前三包制,路段长、班子成员包片制,绿化认养制,举报奖励制等管理模式,成功营造了小城镇管理的良好氛围。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对县城小街小巷进行全面监管,消除卫生盲区,保障了城区环境卫生。大力协助有关部门抓好社区建设、市民教育,为我县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不足

1、编制缺乏长远规划,集镇功能不够完善。2007年乡镇虽然聘请了东华理工大学和华中科大联合编制了《总体规划》,但当时规划编制粗糙,乡镇有应付差事的现象。且该规划已时过境迁,难以完全适用当前和今后小城镇建设的现实需要。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除浒湾、对桥完成外,其他乡镇均未开展。究其原因:一是经费紧张,编制一套规划需15万以上;二是规划很难做到科学、实用,在实施中规划与建设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随意性较强,很难长期严格遵照执行。 集镇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显,吸附承载能力不强,商贸不旺,功能也不完善,与“十个一”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也不够平衡。人口较多的集镇功能相对比较完善,人口少的集镇功能有萎缩的现象。

2、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近几年来,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主要是依托项目投入,县、乡财政直接安排资金投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少。乡镇财政主要是保工资、保运转、搞乡镇政府大院建设,对集镇的公共设施投入除了购置部分环卫设施、支付保洁人员工资和街道路灯电费,再加上零星修修补补之外,自有资金投入较少。县财政主要以项目配套为主,单项列支专款用于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多,与国民经济发展,与县级财政增幅,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功能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小城镇的环卫、园林、公厕等公用设施比较缺乏,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也未能跟上。

3、土地经营文章做得不活,集镇发展缺乏后劲。据统计,2009年-2011年,全县乡镇公开出让乡镇国有建设用地共4宗,面积8.4亩,成交价117.45万元。其中浒湾镇2宗,何源镇、双塘镇各一宗。据了解,当前乡镇一是土地收储难。农村集体土地收贮价格较高,乡镇很难承受。原粮管所、供销社等乡属单位占用的土地纠纷较多,闲置土地很难盘活。二是为节约成本、图省事。乡镇为规避土地出让相关税费,同时也为了省去争取用地指标难的麻烦,干脆“单打碎敲”单宗出卖。三是农村建房滥占乱建现象比较普遍。一户一宅、拆旧建新制度未能建立,农民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集镇土地出让价格不高。四是缺乏长远打算。当前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维稳压力任务繁重,经营土地没有硬性任务和考核指标,乡镇主要领导没有也很难把经营土地放在应有的位置。由于土地经营做得不活,社会资本参与集镇建设与开发的力度不大,大多数集镇年年老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4、环境卫生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垃圾处理设施缺乏。除双塘、石门建有简易垃圾中转站外,其他乡镇没有垃圾中转站,也没有规范的垃圾填埋场,大部分乡镇租农用车作为垃圾清运车。二是保洁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数量不足。目前,保洁人数较多的有浒湾、对桥,保洁较好的有双塘,但普遍存在着保洁人手少,保洁效果差的问题。三是集镇居民保洁意识差。单位和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基本没有建立,少数集镇虽建立了,但落实差,垃圾乱丢乱倒现象严重。

三、几点建议

1、要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强调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化”同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和谐秀美乡村,其中要求至2015年全省50%左右的乡、村要达到和谐秀美的标准。小城镇作为乡镇的政治、生活、文化、信息中心,作为城乡“三个文明”建设的展示窗口,县、乡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小城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主攻“两区”建设成效明显,城区建设荣获多项殊荣。相比之下,我县农村小城镇镇建设虽有较大进步,但与“三化”同步相比,与和谐秀美乡村标准相比,与农民和集镇居民幸福指数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把小城镇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核心是要强化县、乡领导抓小城镇建设的责任意识,并形成政府、部门、社会、群众齐抓共建的的格局。

2、要切实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乡镇要切实做活土地经营文章。要加大土地收储的力度,对原乡镇站所、厂矿、学校、砖瓦窑等闲置土地要因地施策,尽快收储;对集镇规划区内的农民集体土地要像秀谷镇抓“两区”建设征地一样,责任到人,限期征收。要加大土地公开出让力度,通过“招、拍、挂”引进竞争机制,控制用地数量,提高竞拍价格。要大力推广浒湾、合市等地事前公示、联审联批制度,加大农民占用耕地税的征收力度,遏制农民占用耕地建房。浒湾镇对集镇规划区内居(农)民建房采取不接电等方法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取得了较好效果。土管部门要适度安排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支持集镇搞活土地经营,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县财政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建议从始,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推磨转圈的方法,集中抓好1-2个乡镇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镇村联动”项目也要主动跟进。对乡镇编制规划所需经费,建议县财政适当奖补,以调动乡镇搞好规划编制的积极性。

3、要切实加强小城镇的环境卫生管理。小城镇建设要“建管并重”,尤其是环境卫生管理,今年内要有明显的改观。要完善集镇垃圾的清运处理办法。浒湾、对桥、陆坊、左坊等交通便利的乡镇,应建立垃圾中转站或简易的停放场,并出资委托县城管局统一运至县埋焚场,县财政给予适当的奖补。其他乡镇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填埋场。要增强和稳定保洁队伍,用足用好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制度。适当提高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和政治荣誉,完善保洁员的责任和奖罚机制,提高清扫保洁效果。乡镇要定期对集镇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解决集镇乱停、乱堆、乱倒的“脏、乱、差”的问题。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