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最新

思而思学 2023-11-02 01:26:02

郑义门,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 900多年。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2016最新,希望大家会喜欢!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2016最新【1】

昨晚,各乡镇街道和机关部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利用夜学时间收看廉洁动画片《郑义门》。这是“江南第一家”的故事首次以古装动漫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通过《以法齐家》、《加法如山》等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不同单位、社区街道或用电视机,或用投影仪观看,工作人员们齐坐一堂学习郑氏规范。“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随着稚嫩的童声响起,故事徐徐展开,虽然每集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其立体的画面感、生动活泼的风格深深吸引了每一位观众。一位刚刚观看完《郑义门》动画的年轻工作人员说:“我们单位组织工作人员学习观看了两集,感觉意犹未尽啊,虽然一集的内容才几分钟而已,但当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却值得我们深思,回味无穷。”

城管执法局的工作人员陈亚佳告诉记者,这部动画片以人们喜闻乐见的风格方式拍摄,老少皆宜,小孩子、普通老百姓可以学习其中的孝义、家规,为官者可以学习其中的廉政文化。“片头以孝义为主题的诗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小孩子听几遍很快就能记住,易于传颂。”陈亚佳说。

郑宅镇政府党委委员杨珊岚说:“朋友圈被《郑义门》动画片给刷屏了,这感觉太好了!”“这是我们自己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论单位组不组织都一定要看的,之前我自己在网上看了一集,拍得很不错!”郑宅镇另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说。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2016最新【2】

3月14日晚,实验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专题讨论收看廉洁动画片《郑义门》的体会感受,集中学习家风、家规教育。

郑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时称义门郑氏,太祖朱元璋亲赐封“江南第一家”。其中,郑氏168条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凝聚了中华民族修身齐家的优秀传统文化,《郑义门》正以生动趣味的动漫形式,深入挖掘了这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家风”和“家规”的重要性,寓教于乐,让收看的党员干部、老师们深受启迪。讨论会上,大家联系工作实际,各抒己见,纷纷表示要将《郑义门》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实验幼儿园园长卢梅梭说:“良好家风不仅仅有助于教师师德师风的建立,也是全体教师应有的修养。教师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响到校园风气乃至社会风气的大事。《郑义门》是一种创新的宣传教育方式,希望我们的老师可以通过这种轻松活泼的形式领略到更深刻的廉洁奉公的道德教义,并在工作生活中实践出来。”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2016最新【3】

“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3月9日晚上,兴华社区党员聚集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同收看央视播出的廉洁动漫片《郑义门》。

《郑义门》廉洁主题动漫片共15集,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浙江浦江“郑义门”168条家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郑氏家规为纬,通过“江南第一家”《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5个生动故事来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引导当下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廉洁动漫片,让党员们在享受传统戏剧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廉政教育。观看廉洁动漫片《郑义门》结束后,党员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积极发言畅谈观后感。党员吴老师说:“片头的诗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又讲了孝道,我回去之后还可以带孙子一起看。”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2016最新【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中国的人文学者和江南人家中,郑义门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年。它十五世合族同居的奥秘,它被宋、元、明三代正史所传颂的荣光,以及它那部传世家规《郑氏规范》中所蕴藏的“学问”,都被归置在研究者的案头,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在一个江南雨后的下午,我们来到了矗立于浦江之畔的郑氏宗祠。这是一座别有韵味的古式建筑。有记载说它“石柱林立,横梁盈抱”,有亲历者赞其“庭院幽深,别有洞天”,看来这些都并非浮夸之词。移步室内,眼前的一幕幕是如此亲切!那个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他为郑家家谱题写“郑氏家宝”的故事,在导游的娓娓讲述下似乎就发生在不久之前;那个大家并不陌生的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写下了我们早在初中就熟读的文言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作为郑氏家族的朋友和恩师,正是在他的参与和修订下促成了《郑氏规范》的最终成熟;那个我们感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为郑氏私塾东明书院培育的英才,他为这个家族题写的楹联“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就静静地悬挂在祠堂的旁柱上……

漫步在郑氏宗祠,那一字一句镌刻着《郑氏规范》的木牌,依然还端端正正摆放在祠堂的中央。祠堂的大门开开合合。数百年来,被家规温润的光芒和智慧润泽着的郑氏后人,走出了大宅。环绕着郑氏祠堂,两层三层的江南民居,白墙黑瓦相映,一座接一座向四周铺陈、延展,形成了今天的郑宅镇。还有许多的郑氏族人散布到全国、甚至海外……

触碰那口悬挂在宗祠左侧的大钟,耳边响起悠远而又熟悉的钟声。回望郑氏义门,那本被视为其家族灵魂的《郑氏规范》,其中的一些条款或许与今天的人们产生了时空上的隔膜和认同上的疏离,但这种以一纸家规将“孝义”精神传承至今的创举,以及蕴藏其中的重教育、尚节俭、睦乡邻、崇清廉的理念,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今天的人们治国治家的启示和借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