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阳下乡记电视剧观后感

思而思学网

《马向阳下乡记》观后感一

城乡结合、天雷偶现的政治文艺轻喜剧《马向阳下乡记》在CCTV一套播出后,收视率高居不下,并且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讨论热潮。这部大明星主演、反映农村改革的片子,在带着强烈政治色彩的高帽下,破天荒的得到了老、中、青三个年龄阶层的观众的喜爱,网络评论的网友甚至还以90后居多。这部电视剧的魅力究竟在哪?它又为我们思想上又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本剧讲述的是一个略微懒散的基层公务员到大槐树村任一年的第一书记期间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和感人的事。嬉笑怒骂中透出来的满满的正能量,接地气的生活场景和诙谐幽默的语言更让人欲罢不能。

马向阳是市商务局的一个科长,他是我们公务员队伍中普通一员,也是现在很多年轻公务员的一个缩影。他被组织安排到大槐树村出任一年的第一书记。下乡之前市委书记给他提出了3个题:1.要健全和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建设;2.带领村民致富;3.要推动农村工作的民主化管理。这3个问题同样也摆在了我们广大领导干部面前,怎么解决这3个问题,就是在直接考验年轻公务员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水平。

就像剧中所展现出来的,现在很多农村面临各种问题:“九九六一三八村”,留守人员中老人妇女和小孩占绝大部分比例;“空心村”,存在大量闲置土地和宅集地;村子内部斗争严重;村委会没有长期发展规划等。虽然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发展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但是农业依然是第一产业,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发展水平。“三农”问题是历届领导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搬开这块大石头不是一天两天的活儿,而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事业。可现在很多年轻干部身处高楼机关,对着文件吹嘘“假大空”,把农业的国策、政策和方针可以说得像模像样,但是真正触及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却是素手无策,就像马向阳一样,在市委书记面前问农民:两垄地是多大?年收入50万?这个情节虽然好气又好笑,但我相信电视机前不少年轻干部也回答不出来吧。

曾经毛主席鼓励知识青年下乡接受再教育,如今社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年轻干部积极下乡已不是这个基调,而是为广大农民带去科技春风,是去打破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模式,是去完成*赋予的任务,同时向农民学习传统农业知识,了解本地村务和民生情况。这种“双向互动”模式,既有利于领导干部和农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也有利于年轻干部的提升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只有深入农村得出的结果才能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长远规划,坐在办公室编文字是永远做不到的。

说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不得不提剧中会计梁守业的一句话:村上现在的情况是,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现在很多农村都是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发展模式,土地集中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但是不少农民对土地留守抱有陈旧观念,这种看天吃饭的思想看似可笑,可确实真真存在,要做通农民的思想工作就是第一大难题。在剧中大槐树村的村民们前一年因土地流转被承包户所骗,极力反对再次流转,群众和村领导干部之间的信任度岌岌可危,新去的第一书记马向阳应该拿出怎样的态度来处理好干群关系?其次,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在基层农村,很多地区农民一年难得听到一次农业讲座,甚至几年几十年都见不到农科专家的影子。虽然现在每个村都配有卫星远程教育设备,但是利用率极低,上面检查使用情况都是临时填写收看记录应付检查;部分乡镇在村上搞项目试点,不以土质、地形和水利情况为基础,哪个村和领导关系好就去哪;基层人才待遇得不到提高,人才流失严重。现代化的科技型农业在农村之所以推进缓慢,一部分是受客观条件的局限,还有很大部分是我们部分年轻干部没有把工作落到实处,没有把心思花在带领农村人民致富上。就像最初的马向阳一样,抱着只是下派一年,随便做出点成绩交差的心思的年轻干部恐怕不在少数,这样“来一趟打一枪”式的培养村官是否可行?

网上有一些评论说这部剧剧情夸张,胡编乱造,农村根本没有这么多事。可实际上现在很多农村就是这样,发这些评论的网友可有真正深入农村过?电视剧还在继续热播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更多农村问题将会一一呈现,我们年轻的干部在观剧的同时是否会有触动,会有反思?

《马向阳下乡记》观后感二

马向阳,一个原本在城市生活的潮人,一纸调令,就成了大槐树村的“第一书记”。从公务员到村官,从城市到农村,他有些许的无奈、委屈、绝望……,最终,他却以坚韧的耐力给大槐树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震惊于这些传奇的同时,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

对马向阳在市委书记面前问丁秋香:两垄地是多大,年收入50万?我们感到吃惊。对他惧怕老鼠,被迫夜睡大槐树下,我们感到可笑,但笑过之后才发现这其实就是我们的缩影。初到农村任职的我们跟马向阳一样,不适应农村落后、单一的生活,对农村的认识更是一片空白。仍记得第一次下村庄,在七零八落的村子里迷失了方向;第一次走田埂,在狭窄泥泞的田埂上东倒西歪;第一次去农田,错把水稻当韭菜等。在农村,无数的第一次让我们感到无助,甚至怀疑曾经的那个选择,但是,在马向阳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要想认识农村就要热爱农村,时刻把农村地点滴记在心上,只有这样,你才能慢慢的融入农村。

“沉不下来,太浮躁”是刘世荣对马向阳的评价,“下来镀金,回去升官”是村民们对马向阳的认识,作为村官的我们第一次到农村时,也曾面对着村民们淡漠的态度和怀疑的目光,其实,这是村民们最简单的思维,如何让朴实的村民转变对我们的看法,就应该向马向阳那样,用行动证明一切。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些真情,我们才能坚定自己的选择。

从站立在大槐树下到抵押房子建大棚,这些举动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追逐心中的那个梦想??让大槐树下长出金子。农村舞台,大有作为,树立理想,才有前进动力,否则,我们的村官生活只能在浑浑噩噩中渡过。

选择村官,就要脚踏实地,服务农民,就要真心实意,做到“前半生不害怕,后半生不后悔”,无愧于曾经的选择

《马向阳下乡记》观后感三

在云之东的博客上,看到关于马向阳下乡记的剧评。当时想,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看一看。想看这部电视剧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部剧由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应该有一定的收看价值吧。

前几天闲来无事,就打开了这部电视剧。虽然现在热播战神和北平无战事等电视剧,但是马向阳下乡记从第一集就吸引了我。我也是农村人,对于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有种本能的偏好。乡村爱情看过很多季,搞笑成分大于电视剧的深度。而马向阳下乡记则很好的切入了农村土地流转这个主题。都说穷山恶水多刁民,大槐树村也不例外。人均收入不过几千块钱,跟我的家乡也是一样。不同的是,家乡没有剧中的那样好山好水好风光。现在我们村也是993861村。额外收入,一是靠外出打工,二是靠西安收废品,三是靠开收割机,四是靠做建筑工。真正仰仗土地过活是不可能了。

不得不承认,马向阳是个有着大智慧的年轻人。没有暴脾气,遇到事情能够冷静处理,从内心里能够为民所想。而这种干部,中国大地上实在太少见了。 在与刘世荣和李云芳斗志斗勇中,他很好展示了一个干部的良好素质。首先,你要想做成事,就不能先考虑自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领导,你首先考虑的是中饱私囊的话,那么当你有求于民的时候,老百姓就不会买账了。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很遗憾的是,大队书记从来不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也不会与剧中一样,马向阳就生活在这个村中,每天都要与村民打交道。

马向阳到村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现在村村通工程造福了很多老百姓。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具体到农村,并不是每家每户门前都是水泥路的。水泥路只能铺到村干部门前。我们家门口就是一条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所以,我觉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最原始的。无非是茅草房变成了楼房,而与当政者有什么关系??我今年30岁了,这三十多年来,我并没有发现我们村有多大的变化。非但如此,每年过年,村民们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赌博。人精神上更显得贫瘠。

再说二叔刘世荣,农村中,这样的刁民不多了。这样有个性,有家族荣誉感的刁民不多了。最后二叔说了一句,没有他,也成就不了马向阳。这句话我是认同的。看二叔,我们更像看到村中有隔阂有矛盾的领居们。他们并不是十足的坏,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当利益出现时,就会产生结。有结,就会不痛快。在刘玉斌买大槐树时,我被二叔的立场感动了。如果一个地方,处处都是顺民,没有一点反抗精神,没有一点骨气,什么事情都顺着上级和权威。那么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是最可悲不过的。与之相比,我想到了我们的学校,为什么上级领导能够推行那么多不合理的制度,就是因为很多老师敢怒不敢言。虽然知道存在诸多不合理,但是都不想当那出头鸟。

剧中,一亩地流转,可以得到1500块钱。但我家的地流转给别人,一年才得到600块钱。这就是现实。太不平衡了。

农村的脱贫致富从来都是个历史性问题。但是,真正能干事的人并不多。也就是说无能的领导太多,骗吃骗喝的领导太多。不会有人想着带领村民走向小康。三十年前,我们村是这样,这三十年来,我们村没有丝毫的改变。地里的庄稼还是那个样。 人们活得并不如意。领导们并没有想办法去探索出一个脱贫致富的途径。

这部剧让我很感动,也很震撼。也许有些理想化吧。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