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5周年两优一先典型事迹片观后感

思而思学网

 【篇1】2016建党95周年两优一先典型事迹片观后感

我是党员,无论担任何种职务,不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管理何种企业,都要将党员身份亮出来,将成绩做出来,我是党务工作者,必须把党建工作抓起来。生命只能向前,永远坚定对党的信念。

??潘柱升

夏天的雨水说来就来,敲打着南庄紫南村的河面、祠堂、草坪、亭台。诗意无处不在。

来自省、市的100多位参加全省文明村居工作会议的代表走进了紫南村,看到了家庭服务中心的欢乐,感受到了祠堂里楹联的文采韵味。“这确实值得学习!”人群里,不时传出点赞的声音。

奋楫八载,大乱大治。紫南村华丽蜕变的背后,有个个子不高却很敦实,有个不露却偶现峥嵘的人缓缓走过来??南庄镇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

出生行伍却有儒者风范,浮沉商海却有庙堂情怀。他既是让这个村发生巨变的设计师,也是日拱一卒的工匠。

党性的召唤

心系魂牵梦萦的故乡

1982年6月2日,对潘柱升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在这一天他庄严宣誓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此20多年的人生岁月里,他每一步的人生选择,都能在这一天找到精神力量的源头。

60后的潘柱升是土生土长的紫南村人,20出头的年纪,响应号召,在村民的锣鼓声中加入军营。军营里,这个敢拼善思富有进取心的年轻人常常听党课,接受党的教育。

“我们党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无论在任何时期,我们党总是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很快,潘柱升向部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从部队转业后,潘柱升进入南庄镇集体企业,随后辞职创业。商海沉浮几载,“意志坚定有点子”的潘柱升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生意人。然而这时候,几位家乡干部的到来,让正欲大展拳脚的潘柱升陷入了两难境地。

2005年,不远千里来到贵州的南庄镇领导告诉潘柱升,家乡紫南村因为内外部原因,陷入了发展的泥潭。镇领导希望他能回到家乡,带领村民们走上富裕发展之路。

“一方面,我难以回绝镇领导诚挚的邀请;另一方面,一旦选择回乡,我苦心经营起来的贵州企业将无人经营。如果不回,又怎么对得起生我养我的土地?”潘柱升在痛苦的煎熬中徘徊。2007年11月初,南庄镇领导带领的工作组第三次来到贵州请潘柱升“出山”,潘柱升动了感情,眼泪也流了出来。在故乡与异乡创业之间,他心灵的天平偏向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经过一个星期的考虑,潘柱升的党性战胜了个性,跟着工作组回到了家乡紫南村,做起了“义工村官”。这一决定,“几乎改变了我的后半生”。

党性的锤炼 率先垂范把残局下活了

当踏上紫南村这片土地时,眼前的一切让潘柱升惊呆了:依然是遍地的垃圾、低矮的破房子、凌乱的行摊,以及怨声载道的村民。

一串串冰冷的数据又加剧了他心中的凉意。当时南庄镇全年村民人均分红4000多元,紫南村只有800多元,在整个南庄镇各村中倒数第一!经济落后和管理体制混乱,又激发了各种矛盾,恶性循环,紫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上访村”,摆在潘柱升眼前的是一盘难解的“残局”。

“怎么破局?如何落子?”潘柱升认真研究起紫南村。刚开始的几个月里,他在办公室里不断翻看关于紫南村的所有资料,日夜思索如何招商引资,如何提高村民收入,如何打造干部队伍。

为加快紫南发展,他常常与伙伴们通宵达旦地工作。为打消村民们疑虑,他作出“四不”承诺:任职期间,自己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办一个企业、不拿一分钱工资、不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戚。为整顿党员干部队伍,他制定了每年一次由村民评议党员、由党员评议党支部的制度,让村民来给党员干部打分。发现自己的亲戚欠租,他甚至带着亲戚到村财务室交清欠款。

“领导和村民让我来当这个书记,不是来牟取私利的,而是让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村民造福。”潘柱升形成了自己的治村哲学:用好“非权力影响力”,就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感动村民、说服村民,让村民跟党走。

在潘柱升看来,他的人生有两个舞台:一个是市场,一个是紫南村。在这两个舞台上,都经历了变幻悲欢,但从未被困难打倒,相反在“千磨万击还坚劲”中锻炼了自己的党性,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从2007年底到,近9年时间里,共产党员潘柱升以群众的利益为导向,把这盘棋下活了!

党性的光辉 让紫南村成为中国农村典范

“公园式的环境靓过城里,每月有养老金,年终还有分红,看病几乎不用花钱。这是‘升哥’的功劳。”谈起村里的变化,76岁的紫南村村民梁苏虾满脸笑意,把小自己20多岁的潘柱升称为“升哥”。

日前在佛山召开的全省文明村居工作会议上,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带队冒雨参观了紫南村。“紫南村可以说是珠三角新农村的典范,潘柱升可以说是当今时代的新乡贤,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紫南村发生了巨变!”

在实现村集体经济“弯道超车”中,潘柱升提出了关闭一批高污染企业、迁移一批落后低端企业、引进一批知名企业“三个一批”的思路。全村集体收入由2007年的930万元跃升到2015年的8000万元; 村民人均分红由每人每年846元提升到2015年的9500元。

“发展了,还要让群众多得了一点,多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经潘柱升动议,村里每年出资500万元,为村民购买新www.cnrencai.com农保,实现全民社保。一连串的“红包”锻造了“不怕没车没楼,就怕没紫南户口”的佳话。

潘柱升希望把紫南村打造成“中国农村的典范”。“我希望紫南村的治村经验是可以复制推广的。”潘柱升清醒地思考着紫南未来之路。

“十三五”开局之年,佛山市委市政府也对城市治理工作作出战略谋划,提出没有镇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佛山城市的现代化。紫南村也站在了新的起点。在潘柱升的愿景里,紫南村将用三年时间打造“仁善紫南”品牌,在村内形成友善和谐的氛围,对外展示紫南的水乡风情、乡愁画卷。

“我是一名党员,生命只能向前,永远坚定对党的信念。”凝望着村委会前清澈的河涌,潘柱升笑容里绽放着党性的光辉。

【篇2】2016建党95周年两优一先典型事迹片观后感

又近年底分红时,对禅城南庄镇紫南村的村民来说,今年分红将采用新的计算办法:增配个人股稀释了集体股后,村民间分红差距将缩小。这是继股权固化后农村股份制改革的又一探索,它的推手是村党委书记潘柱升。

在佛山,“明星村官”潘柱升标签不少:不领工资的“义工村官”、后进村打了翻身仗的带头人、中国好人……对潘柱升来说,治村8年更像是一次次改革的进程:他主导将更多集体收入转化为村民红利,改变单纯“比分红”的观念;他身处农村却坚持城市标准建设,推动农村环境规范化;他针对发展问题不断尝试改革,大胆破立风风火火,却又都得到村民的支持。

上月,潘柱升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基层代表,向市委机关干部分享心得,引起共鸣。昨日,潘柱升接受媒体专访,治村理念一一道来。

  从分红改变的治村理念

“这次对集体经济章程的修订,调整的是21年前订立的旧制度,解决的是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潘柱升形容。紫南集体经济的总股份中,既有个人股,也有以村小组为单位的集体股。但各小组集体股数量差距较大,就造成集体股二次分配后拉开了村民分红的差距。2008年,当全村平均分红千元时,多则1400元少则600余元,今年,全村平均分红预计可达万元,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样的差距极易为矛盾埋下种子。

潘柱升提出对此进行改革:增配个人股,稀释集体股。这一改革获得全村4800多名股东的投票通过。集体股在总体可分配收入中的比例由约35%下降到8%,对分配影响大大降低。

8年间,改变“分红理念”是潘柱升一直推动的事。村集体经济红红火火之时,紫南村的分红数值却并非排在最前,只是保持稳定的增长。村里将更多集体收入用于公共福利和服务:老人能领到700多元起/月的老人金,每人千余元支持村民参加社保,看病二次报销……比起分红,紫南村在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的投入更“大手大脚”。

“如果把集体收入都用于分红,数字是好看了,但今天用1块钱可以解决的问题,明天就要花10块钱的代价,这不是可持续发展,不是共享成果。”潘柱升说。最终,这一思路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不怕没车没楼,就怕没紫南户口”,村里流传的一句话道出了村民获得的实惠。

以城市标准改变乡村建设

在人们印象中,农村都是“自然生长”。但来到紫南村,发现规矩不少:建筑材料、杂物不能乱堆,否则会被罚款; 自留地可以种叶菜,但不能搭棚架。一个村庄,仿佛进行着城市管理。

“我从来没把紫南当成农村,一直认为要用城市的标准来建设。”潘柱升说。城市理念,这是他治村8年坚持的改革方向之一。他的执着来自观察:为什么农村人希望搬到城里住?城里居住环境更好、配套更齐全、生活更方便。那紫南能不能把城市好的标准移过来?

这一逻辑之下,紫南村近年的多项升级不难理解,针对污水横流、居住环境差,近年在河涌整治、污水管网、环境提升上累计投入过亿元; 小学硬件不错但质量一般,村里继续投入千余万升级,然后主动找到名校九小“求合并”; 村民维护村容村貌整洁意识跟不上,村里仅管理就出台村规民约10余份,细化累计超过300多项管理规定。

将改革理念转化成制度执行,是改革的最终一步。今年9月底,村里进行公开投票表决,将股份制度章程修改和出租屋管理两项重点改革的投票权交给4000余股东、村民,都获得了通过。自建房、村容村貌管理等多项制度,也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固化下来。“一届好的班子能为村里留下什么,我相信是制度。”潘柱升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