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新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集锦】

思而思学网

2017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一: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做到了知识性、趣味性、竞赛性和高雅性的结合。

选手陈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更看重专家对自己诗词世界的引导。“哪些作品开始读,用什么方式读。对我们业余爱好者而言,这是接触老师,接触经典很好的机会。”

至于,怎么才能成为接近老师的百人团成员。颜芳透露,百人团的诗词背诵大致在300首?3000首。“至少要熟背《唐诗三百首》。这是最起码要求。”颜芳说。

除了内容,第二季的比赛还升级了赛制,如“飞花令”的设置,让节目效果更加出彩。

有网友说,节目太注重选手的故事。阚兆江承认对选手 的选拔有所控制。他说,如果只是为了比赛,节目组大可以去高校里最顶尖的中文系请几位学生来参加。

“我们今年特意丰富了百人团的构成。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一百多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不分年龄、不分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阚兆江介绍,“一个人在这里有好的表现能激发一千个一万个跟他差不多的人接触诗词。百样人生才能激发最大的文化价值。”

2017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二:

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对于武亦姝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直接原因是竞争对手们纷纷“落败”。对于大多是中小学课本里就有的诗句,选手们失误频频,百人团也十错五六。这说明什么?说明国民整体上“古诗词修养”还低于底线。“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实事求是地说,不多。”王白云指出:“武亦姝的获胜,还表明当下不仅有广泛的应试教育,还有深厚的应试文化。16岁的中学生获胜,固然与她的诗词趣味和修养有关,毋庸讳言,与她正在熟练使用的应试技巧也有关系。”

有的网友则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武艺姝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嘛还要背?”

2017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三:

在比赛层面上,考功考量是必须的,但作为诗词比赛,不该仅仅如此,甚至站在诗词普及的角度,我反对考生僻。但生僻可以作为个人追求。

诗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载体,相对其他文体来说,篇幅短小。可以把他当成古代微博来看。

还记得微博上,“我有一壶酒”的联句么?

流传下来的诗词,在唐宋以前几乎都是佼佼者。

明清以后开始有人收集平民微博,比如袁枚的《随园诗话》。

央视节目中也收录了一枚修自行车大爷。

当然,我不会昧着诗词标准说大爷的诗写得特好,但这个行为真的真的特别好,是在鼓励大家尝试着走近诗词。

以我华夏之大,难道找不出诗词好的人么?如果今天拿个什么文学博士硕士的诗词来秀,可能就真会让大家觉得,要文化特别高的人才能做诗词。

答案,当然不是的。

诗词言兴,歌以咏志。

我个人理解的话,诗词是一种全方位超次元ps。

比如说,我有次看到秋天开了枝紫藤,于是就随手写了句“秋雨无端开紫藤”(原谅我桀骜不羁犯孤平。)

实际上我一个冲刺跳把她摘下来了。

但是我这么一写就假装自己没有破坏绿化……(好孩子不要学_(:з」∠)_)

这也实在不需要什么文化,纯属有趣好玩。

诗词需要高度,但拔太高,我们如果只能停留在仰望追忆的阶段,那旧体诗词恐怕真要绝迹了。

还有拿中小学生课本范围说事的,教材的作用难道不是示范么?三曹李杜白居易的名篇作示范有啥问题么?

当年跟着老师学诗词时,老师说有功底了,才准去看龚自珍,怕我会跑偏,可怜文化低如我,当年根本不知道龚自珍是谁。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