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豫剧张伯行观后感【最新】

思而思学网

《张伯行》以热闹欢腾的寿诞开场,热闹之下暗藏杀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伯行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豫剧张伯行观后感【篇一】

豫剧《张伯行》删繁就简,集中焦点,以江南科考舞弊案为故事主线,以江苏巡抚张伯行与两江总督噶礼的正面冲突为主要矛盾,展开了一场廉洁与贪腐、正义与邪恶的惊心动魄的交锋,以点带面地刻画了张伯行的精神与人格,而故事的编织又做到了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张弛有度,戏味十足。

以李树建为代表的艺术家们的出色表演,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相对于“义孝节三部曲”中程婴、张元秀、苏武式的衰派老生,张伯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点,李树建在保持以情灌注、体验与表现相结合、程式化与生活化相统一的李派特色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拓展。如果说与妻子抱头痛哭时的长篇咏叹最能体现李派唱腔的苍凉悲怆,那么“青菜贺寿”的匠心独运、当庭审案的机智果敢、怒斥噶礼的大义凛然、金殿述怀的满腔忧愤,则赋予了李树建的表演艺术以大气、壮烈、豪迈、奔放的美学风貌。

《张伯行》的几个配角也都性格鲜明,王惠的嗓音宽阔明亮,表演丰厚圆润,一个公而忘私、深明大义的噶母形象跃然台上;贾文龙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唱出了康熙胸怀天下的气概;李庚春饰演的噶礼,残暴之中暗含狡诈;袁国营饰演的钦差总共只有几句唱词,但他那委婉洪亮的唐派“二本腔”一出口就是满堂彩。尤为难得的是,魏俊英饰演的张夫人、孟祥礼饰演的老秀才尽管唱词不多,却都以全心投入的演唱感动了观众。张伯行为了不连累亲人,要忍痛与夫人离别,张夫人做出了这样一番告白:“你坐监我给你把饭送,你杀头我给你收尸身。披麻戴孝回老家,安安稳稳送进坟。每顿饭照样给你盛一碗,清明节我给你把纸钱焚。百年后跟你葬一起,下辈子还做你的人!”这样的语言平凡质朴之极,魏俊英唱来却是字字融深情,句句含热泪,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贿考者飞扬跋扈,众生员无辜被抓,老秀才忍无可忍,终于失声痛哭:“可怜我寒窗苦读数十冬,从少年读成白头翁。……一生科考一场梦,梦到尽头恨无穷!”孟祥礼这段唱如泣如诉,酣畅淋漓,将满腔的愤恨、懊恼、悲伤、无奈倾泻而出,把人的心都要唱碎了。这个仅有一段唱词的老秀才就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以唱传情、以情动人的豫剧之美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豫剧张伯行观后感【篇二】

近日由省纪委大型新编廉政历史剧《张伯行》,此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将张伯行表现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深受好评。

由于张伯行为官清廉,以百姓为心,从不以私废公,故能深得士民的衷心爱戴,因而福建士民在鳌峰书院之旁为他建祠塑像;江苏建春风亭为其立祠;山东立其生祠于五岔口,这就是为官清廉者在人民群众的地位。而今一些官员精神空虚,自律失控。物欲横流,想入非非。利用人民赋予的手中权力忘乎所以,作威作福,为所欲为,贪污腐败,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我们每位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珍惜幸福,时刻绷紧清正廉洁这根弦,才能真正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争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豫剧张伯行观后感【篇三】

张伯行一生经历丰富,功绩卓著,既是廉洁自律的清官、不畏权贵的斗士,也是穷理致知的醇儒、学富五车的学者,尤其是殚精竭虑治理水患,违背上命开仓赈灾,广散家财解民倒悬,广建书院促民教化,等等,选其任意一点搬上舞台都可光彩照人。豫剧《张伯行》删繁就简,集中焦点,以江南科考舞弊案为故事主线,以江苏巡抚张伯行与两江总督噶礼的正面冲突为主要矛盾,展开了一场廉洁与贪腐、正义与邪恶的惊心动魄的交锋,以点带面地刻画了张伯行的精神与人格,而故事的编织又做到了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张弛有度,戏味十足。

一方面,《张伯行》紧扣科考舞弊案的主干一气呵成,以情节的起承转合实现结构的完整统一。一二两场舞弊案发、群情激愤,三至五场对簿公堂、剑拔弩张,六至七场赴京攻辩、天理昭彰。全剧做到了立主脑,减头绪,绝无旁逸斜出的细枝末节,情节紧凑,冲突集中剧烈。开篇第一场将科考放榜与噶母寿诞置于一处,是一个出色的安排。这场戏清晰地交代了科场舞弊案的环境氛围,为此后的冲突展开提供了有力的动作支点;初步揭示了张伯行、噶礼在性格特点、价值观念及处事方式上的对立立场,为二人此后的生死较量营造了充分的行为动机;直接展示了江南官场的奢靡之风,暗示反腐任务之沉重及张伯行治贪之艰辛;正面刻画了噶母深明大义、不徇私情的性格特征,为剧末噶母为张伯行仗义执言、大义灭亲之举做了性格、情感和心理上的铺垫。而最后一场康熙对群臣的训谕,尽管或多或少存在着配角遮蔽主角的问题,可从叙事的角度看,确是全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剧作冲突抵达制高点后的“解结”所必需,同时还是借康熙之口强化主旨,是全剧激浊扬清的主题升华之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该剧虽然冲突剧烈,却并非长驱直入,而是一波三折,动静相间,冷热相济。《张伯行》以热闹欢腾的寿诞开场,热闹之下暗藏杀机;钦差审案刚到关键处却戛然而止,紧接着荡开一笔,插入了夫妻夜谈的温情场面;重要证人接连遇害,张伯行只得上折奏本,却置自身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于是与妻子、仆人生离死别的抒情段落就水到渠成了;夫妻抱头痛哭一场,是全剧最打动人心的情感高潮,在紧张激烈、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外在冲突暂时中止,而人物内心却汹涌澎湃;有此作为铺垫,到最后金殿激辩一场戏,张伯行当着康熙和文武百官的面慷慨陈词,表达“壮士勇断腕,惩贪不留情”的决心,自然就满腔热情、毫无惧色了。这样的安排或松于表而紧于里,或止于行而动于情,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舞台张力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

在具体细节的安排上,《张伯行》也彰显出娴熟的叙事技巧与智慧。噶礼借为母做寿之机大肆敛财,地方官员纷纷献媚,所送都是“黄白情”,唯有张伯行不循常规,用“一桶青菜”让噶母十分赞赏,因为青菜不仅“新鲜味美补家用”,而且“尚能提醒为官清”,更暗含“祝愿大清永一统”的深意。这是张伯行的性格使然,也是剧作家的创意表现。两位丑角考生戏份不多,却场场出彩,即使是过场戏,也不露痕迹地融入了故事主干之中,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节点。贡院门前,众生员痛斥科场舞弊,两位贿考中举的丑生眉飞色舞、洋洋得意,舞弊者的有恃无恐、恬不知耻暗示了舞弊案情之严重;钦差审案,两位丑生插科打诨、丑态百出,既满足了“无丑不成戏”的审美需求,营造了机智生动、妙趣横生的舞台气氛,更坐实了舞弊之举,引出了噶礼的受贿行径,这成为案情推进的重要突破口。尤其是剧中设置的太监一角,表面看来似乎只承担着传旨的任务,并不直接参与剧情,其实却充分激活了其潜在的叙事功能,甚至有一石三鸟的妙用。一是交代背景和前情,使叙事更加简洁、经济、流畅。二是直接就剧中人的遭遇表达同情、反思或反讽之意,体现着近乎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的评论功能。三是直接与观众交流,引导观众参与剧情、展开思考和评判,有利于舞台气氛的渲染,收到了良好的剧场效果。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