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小平小道观后感800字和1000字【全文】

思而思学网 2024-01-24 15:26:23

导语:小平小道本是一条长1.5公里的连着新建县拖拉机配件修造厂和南昌步兵学校的田间小道。在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期间,文革中的邓小平经常在这条长1.5公里的小道上散步,后来人们把这条小道称做“小平小道”。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1:观小平小道有感800字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xx周年,我们院党支部于9月4日组织参观了“小平小道”。当我们踏上这个邓小平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崭新的大门让我们难以想象里面的样子。在大门口,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里面传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多么动人的旋律,这个声音在我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不经让我们想起了一代伟人邓小平。

走进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平小道纪念馆,纪念馆虽然是新建的,但却给人一种古朴和庄重的感觉,置身馆内,陈放着邓爷爷大量的生平伟绩,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小平爷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光辉历程。即使是在小平爷爷最艰辛、最困难的时期,他依然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啊,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看到小平爷爷的成功与高尚,给予敬佩的目光,但我们更应该看到隐藏在光环下的艰辛与努力,以及高尚的乐观主义精神。

出了纪念馆,我们可以看到“小平小道”划分成了四个功能区,分别是“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革命史迹浏览区、滨水休憩区和户外活动区四个部分,每个区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其中以“小平小道” 纪念馆为主,该区主要由小平劳动车间、厂车陈列室、邓林摄影展、厂职工食堂(会场)、 艰难岁月、永远的小平、小平小道楹联展、“小平小道”等。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邓林摄影展,虽然其他区记录和留下小平爷爷劳动的身影,但邓林摄影展却是一个为人子女为伟大而又平凡的父亲留下的点点滴滴。在邓林摄影展里面展览了许多小平爷爷与家人的生活照。虽然照片中小平爷爷座、站姿势不尽相同,但是,他那种慈祥而又矍铄的眼神是不会变的。相片记录了小平爷爷的点点滴滴。在他89岁的相片中,他的身体虽然没有以前康健,但从他那慈祥而又矍铄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坚强傲挺、充满责任感的父亲,一位精神矍铄、闪着智慧光芒的伟大领袖!

绕过铜像,我们停下了脚步,瞻仰了这位伟大领袖。并在铜像前,留下了合影。合影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永远要记住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让我们要永记一代领袖“三落三起”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明白那份坚持、果敢与刚毅、乐观主义和心怀人民的精神是永远打不跨的!

参观完“小平小道”,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也不由自主想起了一段古话:天将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纵观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也不正是如此吗?或许邓小平的乐观是我不能也无法想象的。但是邓小平在“小平小道”度过的岁月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忘记,他灵魂的高度是无人能超越的。它让我明白了坚持、果敢与刚毅、乐观主义和心怀人民的精神是可以征服世界任何一座高峰,我辈更应好好学习,为单位、为社会、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2:观小平小道有感800字

“小平小道”,一条极其普通的乡间土道,经过邓小平同志三年多坚持不懈的沉思与感悟,却变成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希望路,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后来之人。

对于伟人邓小平,也只是通过书籍的记载与述说才知“一人千古,千古一人”。今天,阳光似乎也沾染着一丝革命的风采,天蓝蓝云飘飘,满怀好奇与敬意,到“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邓小平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艰难岁月。

去的时候,一路上拥堵不堪,似乎也在诉说着邓小平在修配厂三年多时间里的艰辛与磨难。看到“小平小道”,心潮起伏,想到伟人走过的小道,记录了历史,承载了痛苦,积蓄了力量,见证了荣耀,不自觉就上去踩踏了几步,厚实与宁静感油然心生,一眼望去,仿佛看到邓小平一路上的揣度与沉思,时而低头,时而皱眉,久久难以释怀。

小道右转是“小平车间”,走进去一股浓郁的油墨味扑面而出,内外墙上的标语醒目而又深刻,烘托出那个年代奋斗和激情的氛围。心随眼动,邓小平工作台上的各种钳具经过时代的洗礼不仅没有锈迹斑斑,反而更加油光铮亮,躺在车间里宁静而又安详,仔细聆听,依稀还有邓小平工作时的嘈杂。在这个车间里,发生过太多太多的故事,虽然没有风光无限,却小资小调,偶尔念叨起来回味无穷。

“小平车间”对面珍藏着邓小平一生的写照,这里分别悬挂了邓小平平凡而又传奇的生活,与妻子之间爱情的见证,还有和家人天伦之乐的炫耀,这些都将会成为脑海里永不磨灭的记忆,与时代共存。

在修配厂地势的最高处,矗立着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青铜像,在台阶前伫立望去,栩栩如生,平易近人。突然间仿佛回到了峥嵘岁月,身临其境,随着邓小平在艰苦岁月中,埋头苦干,沉着冷静,坚持不懈;在安静小道上,磨砺宝刀,精神矍铄,沉思感悟;在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奋发图强…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在表达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情的爱。

“小平小道”不仅仅是记录了邓小平三年多时间里的点点滴滴,更多是承载着对未来的一份希望,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在这里缅怀伟人的过去,让我们铭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只有经历磨炼、饱受挫折,才会获取成功,得到“宝剑”,闻到“梅香”。

篇3:观小平小道有感800字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在诸多近代革命先烈身上都有体现,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之一,邓小平历经磨练,更是“三落三起”。为缅怀先烈,培养员工吃苦耐劳、积极奋斗的精神,党支部组织党员赴南昌市新建县望城岗“小平小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接受革命主义再教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平小道纪念馆,纪念馆是革命遗迹清一色的红,整个纪念馆由内向外透露出一种古朴、宁谧,置身馆内,更能感受到解放初期那种氛围从四面八方袭来。纪念馆并没有多大,简约却不简单,里面展现的大多是邓爷爷的生平伟绩。

出了纪念馆左转,我们参观了小平车间,刚步入里面,扑鼻而来的是阵阵油墨香,讲解员详细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已是65岁的高龄老人,先是他用柴油清洗小配件,可老人的手不停的发抖,于是又改让他看图纸,可老人眼已经花了,不大看得清楚,于是老人便主动提出来干一点体力活,就是站着用带有打磨功能的工具,将比较粗糙的小配件打磨光滑。早上八时上班,晚上六时下班,风雨无阻。刚开始时,小平每天从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并且还得经过一个人多且杂的汽车站,于是,从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出发,工人师傅们便从工厂后门开辟了一条径直通往小平住处的小道,即世人所称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了。

但我却从来不曾想到,一条杂草丛生的普通小道竟能构画出建设祖国的宏伟蓝图,一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竟能成为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的的康庄大道,而链接这条道路的是他,是一位坚定信念,坚守理想的老人,是我们最可亲最可敬的小平同志。

从小道归来后,我们看到了小平爷爷那宏大的铜像。铜像雕刻的小平爷爷目光祥和的望着远方,也许那时的他正在沉思中国的未来,以小平爷爷铜像为背景,我们拍了一张合照。相信每当看到这张合照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小平爷爷的智慧、淡然、伟大,想起老一辈革命家们为建设新中国所做的贡献。

人生如流水,只有在它的急流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小平同志在遭受“四人帮”迫害而下放的日子里依然奋勇前行,激流勇进,他用改革开放拉启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大幕,用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我们要以小平同志为榜样,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即便不是太阳,也能在平凡的岗位发出耀眼的光芒;即便不是舵手,也能驾驭命运之舟;即便脚下踩的是条曲折的小道,也能走出幸福的康庄大道!

篇4:观小平小道有感1000字

在中国都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在南昌读书,其实一早就想去瞻仰一下这位伟人被流放受苦的地方了。为更真切地开展毛概课程,深入实践革命传统教育,我和我的同学们来到位于南昌市新建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小道”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一行几人有说有笑的出发了,沿途美丽的春日风光是没有心思看了,一心只想着赶紧到达目的地!坐公交车大概半个小时,出了闹市区,到达了小平小道大门口,人其实并不多,可以说是有些冷清。在外面休息了几分钟就迫不及待的走了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邓小平与曾经和他一起在此工作过的老员工的铜像雕塑。铜像雕刻的很逼真,一眼就看出了邓爷爷,他虽然是中国建国以来最矮的一位*,但并不妨碍他在人们心目中的伟岸形象。都说个子矮是浓缩的精华,这句话放在邓爷爷身上真有道理。正是这样一位貌不惊人的老人带领着全中国走向了康庄大道,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什么才是我应该为之毕身追求的东西!看着这些铜像,我能够想象出当年邓爷爷在这里的艰苦岁月以及他与老工人的深刻友谊。沿着走道往里走,沿途的壁柜上展示的是一些邓爷爷当年的生活及工作用具,有很多是我小时候在家里见过玩过的,还有一些则更老。这里的一些物品把我带回了我的童年,那个深刻难忘却又渐渐模糊不清的年代,也勾起了我对那种生活的怀念。

在新建的三年,使更多的工人看到了一代伟人身上不屈不挠、勤俭节约、爱民如子、忘我工作的高尚品格。在小平同志的工作台,工人师傅们为他准备了一条凳子,可小平在工作时从来没坐下过,他曾私下对老伴卓琳说:“我不能坐,我一坐下就起不来了”。至从小平下放到江西后,他们的收入也急剧降低,然而还得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供子女读书,于是,他一天只抽很少的几支烟,只喝少量的一点酒以解除疲劳,早餐也不过是甜米酒加两个鸡蛋,午饭和晚饭多是吃一些素菜,当他家里装水的盆子漏水以后,他就拿到车间,让工人师傅给他焊一下再继续使用。在生活中,他不仅自已不浪费和节约,也是这样要求身边的人,有一次,当他看到做菜的师傅准备把切落到地上的一块茄片放到垃圾桶里时,他止住了她,说把它给洗一下就可以了。在工作后休息时,小平同志总是和工人们在一起拉家常、聊时事,总是那么的容光焕发和神采奕奕;他总是忘记了自已的年龄;他也总是在两位警卫员的监视下上下班,从没早退和迟到。我想面对挫折越挫越勇的态度只有这些久经沙场,经历过战乱年代的人才会有的吧。当年已经六十多岁的邓小平不仅没有被党内的一些叛乱分子所吓倒,反而在这三年来磨练并积累了更多治国伟略。这不禁然我想到中国历史上那些心怀祖国却被小人暗算而下放偏远地方的伟人。屈原,陶渊明,范仲淹,苏牧等,他们无不是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方成就一个个伟大的历史功绩,他们或多或少在被贬的生活中坚定了今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被贬江

西的生活促成了邓小平日后更加坚定地同敌人斗争,为百姓谋出路的信念与决心!在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辛却很闲适,远离了政治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内心得到一份安宁。邓小平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打打桥牌,看看书,听广播,自己种地,偶尔也会写写自己的生活感触,平淡的生活没有磨灭他的雄心壮志,他依然牵挂着党,牵挂着人民。他在自己的书中曾写道:我是愿意为党工作付出的,哪怕只是让我做一些简单的活。

参观了这么久也没见到小平小道,我心中不免产生疑问,跟随着大家的脚步,走了不到几十米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小平小道。这条路是当年工人师傅为了让邓小平及妻子少走弯路同时也是出于安全考虑而在工厂后门开的一条羊肠小道,全长不过1.5公里,直通将军楼。在路的起点竖立着一块石碑,写着“小平小道”几个大字。路比较窄,两旁长满了杂草野花,这些刚冒出头的花花草草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沿着小道慢慢向前走,把自己想象成一代伟人去理解并揣摩当时的心情。可惜我只是我,一个无名小卒,走着伟人的路,做着凡人的梦!沿途有不少人原路返回,我问他们前方如何,他们有点失落的回答我,没什么好参观的,前面就到头啦!我没有返回,一直走到路的尽头。从走小平小道并不是欣赏这条路的风景,也不是简单地拍几张照片,而是让我们记住历史,一个对自己国家历史都毫不了解的人谈何爱国。现在的年轻人似乎都很健忘,他们忘记了祖先,忘记了历史,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未来过得好不好,过去似乎和他

们无关。曾今有人说过毁灭一个名族只需让他们的后代忘记他们的历史。历史让我们觉醒,让我们奋进,让我们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果没有这些伟人的牺牲哪来如今的幸福生活。路似乎总是能让人产生联想,路的另一头永远吸引着旅者!

游完小平小道心情有些沉重,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曾受过这样的苦,然而前来瞻仰他的人却是那样的少。或许吧,这也是小平爷爷所想看到的,他只想默默的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