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精华篇】

思而思学网

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是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的,讲述了16岁的邓小平从1920年至1925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曲折跌宕的故事。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篇一】

再小的鸟儿也会有长大的一天,能够飞翔到更广阔的天空;

再矮的树也会有长大的一天,能够洒下一片绿荫;

再不起眼的花儿也会有长大的一天,能够盛放自己的光彩……

那我们呢?即使岁月的流逝宣告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变得不合身的衣服预示着身体的成长,但我们真的长大了吗?

不由想起,1920年,码头那个十六岁的少年??小小年纪便要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寻找救国图存之道,只见他双眼满含泪水,揣着母亲亲手编织的三双布鞋,向着父母离去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去,却不能再回头,因为他??早已在自己的肩膀上撂下千斤重的担子,无怨无悔。

但初来法国的一腔热忱,很快便被现实无情地浇灭。我会记得,在得知因为政府的停止供应而这是最后一课时,是他,率先脱去了自己的西装外套,拿出所有的钱财,苦苦哀求老师让同学们继续学下去;也会记得,在外出找工作受到法国人米歇尔的排挤时,是他,毅然接受了掰手腕的挑战,并狠狠地撂下一句“我会长大的!”更会记得,那个巨大包裹之下瘦小的身影,那艰难的步伐,和那永远不会变的坚定的眼神。

生活的艰难险阻无法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正确的思想引领他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他遇到了周恩来,赵世炎,聂荣臻等许许多多志同道合之人,他们携手并进,追寻革命真理之火,共同创办杂志《赤光》,在另一个国度,将手中的笔作为武器,以自己的方式,远远地支持着共产党,守卫自己的国家。

那时的他,还小,二十岁还没到呢,个头也不高,永远是大哥哥大姐姐们心中的小弟弟;但他,也不小了,小小的身躯掩盖不了智慧的光芒,岁月的打磨已让他的思想不断成长成熟。

他真的长大了??可以挑起旅欧中国共青团的重担,可以将示威活动安排得有条不紊,可以在完成一切工作后,平静地离开法国;他也在一直成长??在法国朋友米歇尔身上,在国内革命现实面前,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要去奋斗,去完成。

而在许多年后的今天,他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他就是改革开放的巨人,也是我们心目中的巨人??邓小平。

一个世纪以前,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告诉党,告诉国家,他会长大的;一个世纪以后,我们也见证了自己,见证了党,见证了国家的成长。国家在党的带领之下,越来越繁荣昌盛,逐渐成为世界的一面旗帜;党,也在不断完善思想体系,始终引领着发展前进的方向;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着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奋斗拼搏,只顾风雨兼程。

但无论是他,还是共产党,亦或是我们,不管经历了什么,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险阻,只要心中始终抱着一个必胜的信念,我们终将会长大,成长为我们所希望的那样。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篇二】

这部影片努力地再现邓小平在法国的成长之路,也尽力地传达着当时丰富而又感人的情怀。听邓老将曾经的岁月缓缓道来,我们仿佛不再是广阔的时光之河对岸的旁观者。这部影片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去感受了一些我在此时此境所无法体会到的情感波动,听到一些只有那时那地才会发出并觉震撼心神的呐喊,也让我有了一些并不新颖却更为真切的感悟。

影片的开头,16岁的少年听着父亲的敦敦教诲,尚且对之后坎坷的命途一无所知,在一切的开端,他能做的就是轻易地坚守住年少的无所畏惧和将眼前故土的一切深深烙印进心里,不论是那繁忙的人来人往的传统集市,还是父母转身暗自抹泪渐渐远去的背影,又或者是站在船上看到的那纤夫赤裸佝偻着的身躯,一切恋恋不舍的,一切悲哀而想极力改变的。而这一切,在之后的日子里,都会一次又一次地在需要之时化作缓慢却平稳浮出水面的礁石,让他在湍急而又凶险的人生河流中能够坚定方向和稳稳落脚。

惆怅的分别后是梦中的天堂,只是,这美梦有些短暂。短暂出场的刘厚带领着心中满是希冀的莘莘学子参观校园,他最后大喊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只有先低头认输,有一天才能够昂首做人!”想必众学子听得也是心潮澎湃,在短暂的低头后,他们必定是祖国的救赎!然而后来他们终会明白,为昂首而受的苦绝不会那么简单。只能说命运弄人,学子为留学而远渡重洋,学习却仅5个月,剩下的便是漫长的苦苦挣扎的谋生之路。

邓希贤等人不得不面对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流浪谋生之中,他们渐渐看到了这个号称人间天堂的法国的另一面,与此同时,他们的意志和品格也面临着最严酷的考验。有的人对底线的坚守渐渐松懈,有的人不堪其苦彻底崩溃,也有的人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可幸这个年仅16岁的少年便是。

影片渐渐走向高潮,之后我印象最深的有四处。

其一是米歇尔和邓希贤比试扳手腕,邓希贤输掉之后不甘心地冲这个半聋的法国壮汉大喊:“我会长大的!”一个少年的力气输给一个当过兵的壮汉再正常不过,然而有多少人考虑过后续呢,那一句长大的话之所以会造成冲击,大概是我们多数人输了之后便想着认输,对,输了就输了。我们不做多想,不过是因为我们其实没有那么想赢,没有那么不甘心。正是这一股韧劲打动了米歇尔,虽然此处让我觉得有些戏剧化,不过不也正是这一份坚忍不拔的独特品质在之后令周恩来等人对其另眼相看吗?他把终会长大作为鼓舞自己的一种口号多次提起,时间缓缓前行,他也从少年步入了青年,然而,让我真正觉得他长大了的时候是他在提起要发宣言后立马拿出了提前拟好的宣言草案,身边的人拍拍他的肩,欣慰地说:“你长大了,变化太大了。”而他平静又无奈地答道:“这都是逼的。”我想,真正的长大就是懂得主动出击,未雨绸缪,能够作为一个成年人去独当一面。早在见识周恩来主持拒款大会拿出他提前拟好的宣言时,我就颇受震撼,这两人一致的作为仿佛暗暗预示着他们都将成为优秀的领袖。

其二是周恩来等众人为国为党献智献勇所散发的气场与气度。他们在集会中侃侃而谈,文思敏捷,言辞激烈,勇于反抗,同时他们又极具凝聚力,互帮互助,给华工讲课,传播先进思想,懂得团结群众。就好像他们将真理紧握在手中,同时也相信他们手中的一定是真理,在不明真理的大众中,他们势必要呕心沥血地把真理发扬光大,并用此挽救深陷泥泞中的国家。曙光已在黑暗中乍现,他们在追随光明的过程中自己也成了光明的一部分,轻而易举地就能让寻求救赎的人心潮澎湃!群众需要的就是这种人,他们必须有自己的修养,确保自己决定的正确,加上勇于承担、无畏身先士卒的凛然气度来号召众人跟随自己的脚步。邓希贤很庆幸自己在接触党的工作之初就遇上了他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崇拜他们,追赶着他们,也终成为了他们。去站上和他们一样的高度,去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想,这就是对自己信仰证明的最好方式。

其三就是邓希贤和邓邵圣分别时对他说:“邵圣叔,你是个好人,可光靠勤劳善良,救不了中国,你心里应该多装些大事才好。”不是因为想救国而苦于只有勤劳善良,而是心中并没有装大事所以只能做到勤劳善良。心中装大事,说来轻巧,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偶尔听听新闻,知道一两件家国大事或者在别人聊天时多问几句,多发表一些自己一知半解的见解,凡此种种就算是装了大事吗?许多人并未了解实情就急着加诸爱恨,自以为的爱国言行就真的是益国言行吗?装大事是对大事的主动关心,一为主动,而主动又暗含着深入之意,二为关心,关心必先细致了解,随即牵肠挂肚。看起来并不简单,然而任何国家都最为需要这种人,因为能做大事的首要前提便是能装大事。

其四是邓希贤告别法国,也就是法兰西岁月的终结,他在火车上深深地望着路旁已然苍老虚弱的米歇尔跛着腿艰难地拉着货物。邓希贤是远行人却也是目送者,他眼眸深深,目送着米歇尔,目送着这段时光里并肩作战的所有战友,目送着这里充满艰辛却又豪情满怀的时光,也目送着曾经在一片水深火热中摸爬滚打的自己。这一幕仿佛和来时他站立在船上重叠,同样的别离,纤夫可悲的佝偻爬行和米歇尔艰难的弯腰跛行又是何其相似!不过他不再是从前那个单薄的少年了,他是已手握光明的成功盗火者!

“再见了,法兰西,总有一天,法兰西人民和政府会铺着红地毯,欢迎中国的友好使者,重访这个美丽的国家”在念白响起的同时播放着邓小平总理重访法兰西的历史画面,令人感慨万千,邓老用那一段漫长的岁月在此处种下了一个因,如今他终于如约来摘这个果。这是他和法兰西的故事,最后的最后,他只是用淡淡的语调怀念着当初的那些陪伴过他的人。怀念必定是淡淡的,因为太重的都深埋在心底,说不出口。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