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动作片绑架者观后感【精华篇】

思而思学网

《绑架者》也赢得一票口味刁钻的影评人的喜爱。的确,正因为老徐对电影品质一丝不苟的“死磕”精神,才使得该片精彩不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绑架者》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血动作片《绑架者》观后感【篇一】

因为喜欢明道的缘故,去看了《绑架者》。这是徐静蕾导演的第一部警匪片,也是明道的第一部警匪片。

明道的演技,果然还是好好好好好好好啊!(原谅我花痴,呵呵哒。)

不过,就剧情而言,很多人说,看了开头就能猜中结局。

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事实上,在我观影的过程中,我也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但又说不上来具体少了什么。

你说剧情单一吧,确实可以再丰满些,支线多几条,不过考虑到是商业片,如果剧情太复杂,其实对于受众也是一种负担,不一定有利。而且单看剧情,其实比较其他同类题材的商业片,也差不离。但为什么其他的商业片就能有悬念呢?

于是我对比了剧情类似的几部电影、电视剧,突然间明白问题在哪了。

在选角上!

具体而言,观众已经知道主角就那么三个:白百合、黄立行、明道。

所以按照一般警匪片套路而言,以反面人物出场的杨念(黄立行饰)肯定能够要洗白;重案组民警林薇(白百合饰)自己丢了女儿,反转概率很小;那么如果剧情要有反转,如果警局中要出现内鬼,那么这个人只可能是??由明道饰演的陆然。

当然,如果要剧情出乎意料,不按套路出牌,也可以就让林薇反转(当然这一下剧本改编难度就大了很多),也可以在杨念身上下功夫,做出一些更新的剧情来。??不过,这一下,改动成本就大的多了~

有什么办法,能够在保持原本剧情的情况下,却增加剧情的悬念呢?

方法很简单,多请几个大明星,饰演警局的其他人物,同时增加这些人物的曝光频率,稀释掉明道的明星光环,这样观众就没那么好猜了~【事实上,明道的戏份并不算多,而警局其他人物的戏份也并不少。】比如说,将林薇的上司周sir的扮演者换成一个大明星,可能观影效果都会比现在好很多!

接下来,我想谈一个问题:无良症是如何形成的。

剧情中,明道饰演的反派在死前反复说了一句话:我也不想的。

意料之中的台词,所有坏人都会说的台词。

事实上,你会发现,任何警匪片,看到末尾,总会非常套路地这样的场景。

坏人痛苦地会说:我都是不得已的。

他确实有可悲之处,但他却以此为借口,忘记了他其实是有选择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人,他们之所以变成这样就是太习惯于用自我防御机制中的合理化了。

我们常常会怒骂:这么这么没有良心,没有道德啊!怎么能做出这么丧尽天良的事啊!

那么,人为什么会一步一步突破道德底线?这里就要提到自我防御机制了。

自我防御机制最早是精神分析学派鼻祖佛洛依德提出的,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虽然日后佛洛依德的理论被各种抨击,但我以为这都是不客观的。因为不管怎么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要具体说明自我防御机制,还得从弗洛伊德提出的几个重要观点入手,分别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分区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

佛洛依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层次,两者之间有前意识为中介。意识是你被你能觉察到的,能意识到的,能进行反省和思考的部分。反过来,潜意识是你觉察不到的,藏在意识之下,但时时刻刻会影响你的行为。弗洛伊德指出,潜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这些内容因为同社会准则相违背,无法得到直接满足,只好被压抑在潜意识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潜意识虽然被压抑,而未被个体察觉,但它并不是被动的、僵死的,而是积极活动着的。

同时,佛洛依德还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服从快乐原则,自我服从现实原则,超我服从道德原则。具体而言,本我是没有规章、制度、规律可循的,它是不会思考的,只会寻求快乐,怎么快乐怎么来。自我则是人格当中相对理性的一面,它通过感知外界刺激、了解周围环境、储存从外界获得的经验,来协调着本我和外界之间的关系。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所有的本我都是潜意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虽然它极大影响我们的生活,而且确实存在,但是你却是感觉不到的。自我和超我则是既有潜意识的部分,也有意识的部分。

一般来说,本我、自我、超我是察觉不到的,只有他们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才能察觉到他们??这就涉及到了自我防御机制。所谓自我防御机制就是人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烦燥、焦虑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从而进行的一种自我的心理调节,达到保护自己的一种作用。佛洛依德认为,遵循快乐原则的本我,如果受阻或迟误,便会出现厌烦和焦虑。当自我在承受本我欲望压力时,同时又兼顾现实压力时,自我便形成了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可以使人们在不知不知觉中,用一定的方式进行自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比如说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你即使再困,也不会把眼睛闭上,因为这样很不给朋友面子;当你在开会的时候,你即使再饿,也不会立刻拿出 一个香喷喷的鸡腿就啃起来,因为不给领导面子;当领导无意中批评了你,你即使在难受,你也不可能去揍他,因为这不符合你的职场规则。而上述三种则是自我防御机制中最常见的压抑。

自我防御机制还有投射、反向、合理化、生化、转移等等。而无良症患者用的就是合理化这一招。他们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即编一个借口,让自己好受一些,找一个替罪羊,减轻自己的罪恶感,于是就有了我们常见的句子:

都是他们逼我的!

我是不得已的!

我是有苦衷的!

然而,他们忘记了,无论你有再大的苦衷,你永远都是有选择权的。很多年前,有一部韩国励志电视剧很火,叫《大长今》,讲的是孤女长今如何惨遭迫害,但依然百折不挠,最后成为韩国第一位女御医的故事。

在剧中,头号迫害长今的应该就是崔尚宫了,崔尚宫利用卑劣的手段,做出了非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然而,在她获罪时,有人甚至心疼起崔尚宫来,认为崔尚宫是被家族绑架,为了家族不得不这么做,她的内心也备受良心折磨。而剧中,编剧也通过崔尚宫和长今的一段对白直击了这个难题,崔尚宫问长今:如果今天你和我换一下身份,你是不是也会这么做?

长今没有直接回答崔尚宫。但编剧却在后面的剧情中,暗中回应了这个问题。皇后因为宫廷政治斗争,为了保全自己位置,不得不让长今去通过医术让本就患有重病的世子悄悄死去。皇后是长今的恩人,无论是从报恩的角度,还是从服从上级命令的角度,亦或是保命的角度,去悄无声息的结束一个本就体弱的世子的生命,应该都算合乎情理。但长今没有这么做,她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能利用自己的医术妄夺他人性命。期间,长今也有过机会向皇上禀明一切,这样一来,她就有了既拒绝皇后命令又同时保命的机会,但长今依然没有这么做。??她不能为了保命,而伤害自己的恩人。

长今也曾在权力面前,生死面前,遭遇道德难题,但长今终于还是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故事的最后也告诉我们,即便皇后没有利用权利斗争夺取世子的性命,她最终还是保全了她的地位。??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的恐惧而吓倒的;坚持做对的事,并不一定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相反,如果采用卑劣的手段去获得一些东西,哪怕仅仅是保护自己,最后都有可能会一步错,步步错,最后让自己没办法回头。

永远记住:你是有选择的。

热血动作片《绑架者》观后感【篇二】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极端却言之在理:电影学会了绕路,学会了直达视觉、听觉等感官,头脑内的运动越来越少,看电影从脑力劳动变为体力劳动,扁平化成为必然,电影的文化留存期也在缩短,电影堕落且变得愚蠢。映后老徐也承认商业电影让自己没底,失去了作者电影的信心,而映后的普通观众反馈也有表达电影后半程打斗太少不过瘾的观点,作为大众艺术,作者表达和受众期望早已经在商业电影里很难调节了。

《绑架者》的故事本身比较好总结,“我是谁”的母题,“寻找孩子”和“寻找记忆”的双线,“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矛盾,框架清晰也迎合了片末反转的大趋势,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们已经习惯了为了推进剧情而提供的浅埋线索,跟随主人公不停在跑、不停在通关的公路电影,虽然看似是悬疑,但临时给与线索拼凑的答案并不能让人真正满足,反转是一个好办法,多次反转也不鲜见,但过渡总还是需要的,突兀的强行反转估计会抵消不少好感吧。以幕后BOSS为例,前半段天台追逐的克制明明已经树立起了伟大光荣正确,也承认高估了李淳这个角色定位的酱油属性,前半程的格式化去迎合一个格格不入的反转结局,不光女主角戏里有吐槽,观众也懵逼啊!“我想做一个好人”人人都能说,《无间道》给出了教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