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人民的名义交千字观后感【汇总】

思而思学网 2024-01-07 19:23:44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反腐话剧,由国话、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北京嘉会本末文化艺术创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作家周梅森编剧,导演王晓鹰执导。下面由思而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党员干部《人民的名义》交千字观后感,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党员干部《人民的名义》交千字观后感一】

“久经沧海难为水”,但一部电视剧能让我产生惊悸的感觉,今个,真有了。

早餐时忍不住径向夫人特别推介,“你有空好好看看,这是我从未看过的最好的反腐电视剧,如现实中的真人真事迹近无二,而且全是知名演员主演,听说群众演员大部分是江苏检察系统的人。”

就算是普通人,就算我们不是公职人员,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教训,接受启发,吸收正能量,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啊。

昨晚小儿吃了一个咸鸭蛋,掏空了里面的蛋黄,扔在桌上,净留下蛋白。

我是忍不住唠叨开了。“儿啊,我和你妈妈最开始吃的第一餐饭是炒白菜就米饭。能不能不要浪费啊?”当时我想到我自己的父母那时节一挂肚肺一家六七口就挨过年的光景。没曾想儿子明显不接受批评,只见他指指旁边他母亲的饭碗。我顺眼看去,见到基本上和儿子差不多一个样的掏空咸鸭蛋也残存在那只碗里。我默不吱声。还怎么吱声?

日子好了,我们不仅要自己保持住我们的本色,还要多方面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包括不能浪费。他们的人生路,还早着呢。以小见大,大环境的染坊,我们没有太大的力量屏蔽掉,但我们自己的小环境,我们得做好孩子的榜样,教育好孩子要有明辩是非的能力啊。

候孩子回他自己的房间继续做作业,我站在正在刷锅洗碗的夫人边上说叨此事,夫人羞愧的回首一笑,外加一声叹息的检讨,“唉,蛋白确实太咸了。但还是做成坏榜样了。”

因为这样的结果,做父母的自然需要检讨,但做儿子的,也自然应当在眼前看到的听到的物事面前,有正确选择的学习模仿,而不是抱着“人家能那样,我就能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肯定是不对的,最终,还会害了自己对于人性中正能量的坚持。

我们也必须要承认,但凡是人,人性中定有一定的或多或少的阴暗面,包括还有“丑恶”。有必要否认这一定吗?管真真的能否定得了的吗?但正因为社会必然是前进的,社会环境自然会要求所有人符合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规律,包括不能违反现行大环境所定下的公序良俗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你就会被这个大环境淘汰出局。那后果一定是极凄惨的。

但有多少人,特别是那些位高权重者,如何能果如他们站在台上所宣称的那样“谦卑谦卑再谦卑?”特别是那些官爷,如何能扼杀自己内心的魔鬼,控制住自己的贪欲,在如今如此这般如大染坊一样的环境中,能抗拒诱惑、能跳脱出自己人性的弱点洁身自好呢?

有些东西,即或真烂了,也不需要隐讳,更没必要忌医。坦诚面对、下决心加大力度、果敢处置是必须的。而《人民的名义》这个好剧,来得太及时了,这部剧真正把现实中的腐败及打击这个腐败的过程通过当今中国各路知名演员的努力演绎得气势磅礴,石破惊天!

这部剧,活脱脱一部现代版官场现形记,尽显官场生态。

也许是因为我亲身看得多、接触多了官场的那种“丑恶”,所以,乍乍看到这么好的电视剧情节表述得如此逼真到位,还有能让我真正的“走心”,所以,现在的心,一直都是欠欠的。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表现的尺度极大,真实极大的暴露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商组合、公检法系统无非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姻亲关系、同乡关系、主仆关系,各种子承父业,兄终弟及,盘根错节、尔虞我诈、贪赃枉法之严重、之触目惊心,为中国历代所不及。

作为一名普通基层民众,真切致敬中国的高层!倘没有他们真正为国为民的决心,这部电视剧相信不会面世。国家有如此高居庙堂之人,实为中国民众之福!

没有哪位权重者脸上写着贪字,没有哪位官爷身上刻着腐字,没有哪个人一开始就想跌下深渊、滑下泥潭。我真心想说,哪怕就是普通百姓就如我等,只要是满了十八岁的成年人,想法抽出时间和空间来,好好看看这部电视剧吧。

这部电视剧所表达出来的教育及警示意义,不敢断定是不是能影响一代人,但真能影响我们的人性,包括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选择及运作的方式方法,这倒可能,是真的。

【党员干部《人民的名义》交千字观后感二】

《人民的名义》不仅是普通观众的期待,也是党员干部学习反腐倡廉的生动教材。

“腐败分子太有‘创造力’了,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 编剧周梅森说。剧中一位国家部委项目处的处长,住在家具装修土的掉渣的旧屋中,吃着炸酱面,口口声声“人民”“党和政府”,每个月只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块的生活费。而最终,在他另一处隐蔽的豪宅里,办案人员找到了现金2亿3955万4千6百块。这是电视剧开篇还原小官巨腐魏鹏远的情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有贪必肃,真反腐败,坚持铁腕反腐,“打虎拍蝇”,体现了捍卫国家政治制度和根除腐败顽疾的决心意志,在党内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党中央向全党表明,在贪腐问题上,没有特殊党员,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惩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

《人民的名义》,既有平民百姓一碗炸酱面的“底层”写照,又有一杯高档酒的“阶层”腐朽,既有三百块孝顺金的初心残留,又有两亿元贪腐金的人心异变,这样的故事,在大刀阔斧反腐、正大光明倡廉的今时今日,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引发共鸣。

《人民的名义》,以惩治腐败的许多典型案例为原型,在何谓“名”又何谓“义”的深究中?剧中那些以人民之名行苟且之实的“执权者”,那些满嘴人民正义而又满身铜臭气味,满脸风光得意而又满心纸醉金迷的“老虎”“苍蝇”,究竟会给荧屏幕观众多少深思,又将唤起多少党员干部对人民“名”与“义”的考量?剧情仍在继续,“老虎”“苍蝇”最终会被绳之以法。

【党员干部《人民的名义》交千字观后感三】

对照剧中出现的侯亮平、祈同伟、高育良、陈岩石、李达康、孙连成等一系列干部形象,笔者认为,高育良的形象塑造得最丰满、最真实、最客观。他身居省委副书记、省政法委书记的高位,有着深厚的学养,儒雅的风度,丰富的经验,老练的作风,稳重的性格,远大的追求,却被赵瑞龙、祈同伟之流“绑”上了腐败的破船。最后,落得个牢狱之灾,实在是令人扼腕。

之所以说高良良的形象塑造得成功,是因为剧作者没将高育良塑造成绝对好或绝对坏的角色,而是客观地反映了他由一个追求“权力”的学者型干部,堕落为一个腐败分子的过程。

客观地说,现实生活中类似高育良一样的干部不少。你说他好?他确实有很好的素质和能力,为党和人民做了不少贡献;你说他坏?他确实有不少缺点,有些甚至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其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理应该追究。

反思“高育良现象”,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没能管住自己的“心魔”。

“心魔”是什么?我们不妨借用佛家的说法,“贪、嗔、痴、慢、疑”五毒是也。“贪”有很多种,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为盛。表现在高育良身上,其最大的“心魔”就是贪色。

“五毒”中的“嗔”就是生气,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遇,想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痴”则是不明事理,不分是非,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搞不清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慢”就是傲慢。为人、为官傲慢,必然做出道德、纪律、法律所不容的事。剧中的光明区公安分局局长程度拘禁工人代表郑西坡就是因为权力傲慢。“疑”则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

由此可见,要管住自己的“心魔”,就要像孟子所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是要修身正心。要向善为善,立德修身,讲究仁义廉耻,培元正心,涵养浩然正气;二是要素位而行。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自觉祛除非份之想,不做与自己身份、职责不相称的事;三是要见贤思齐。既要见不贤而内自省,又力求做到“不二过”(孔子赞颜回语);四是要寡欲求真。人虽不可能没欲望,但一定要节制欲望,特别是管束住自己的财欲和色欲,放下那些不该求、不能求的东西,努力追求内心的清静,追求超越自我的崇高。

当前,全党正在努力构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只要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管住自己的“心魔”,积极修炼内心,涵养浩然正气,就一定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