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白鹿原观后感【优秀】

思而思学网

电视剧白鹿原观后感一

今夜下了点滴小雨,看完《白鹿原》已经夜晚十一点半了,但我依然觉得很精神。

我觉得它是继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之后又一部耐人深思的优秀华语电影,展现了王全安导演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这个故事如果硬要抽出一个模式的话,那就是情欲与道德,或者说人性与教条。白嘉轩代表道德,田小娥代表合理欲望,又是一个法海一个妖孽的模式。法海虽然可敬但也着实让人讨厌,如果白嘉轩当初不恪守白鹿原的规矩成全黑娃和小娥的婚事,也就没有后面那么多纠结。妖孽虽然是妖,但让人怜悯,她只有最朴实的愿望,希望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田小娥就像白鹿原上一颗美丽的炸弹,又像一个照妖镜,照出了一群人的丑恶、自私。换一个角度,是不是男人天性爱美女?亦或美女无敌?除了“法海”白嘉轩,几乎人人都在她面前溃败现形。而白嘉轩的不成全,被鹿子霖解读成嫉妒,在鹿子霖的挑唆下,引爆了她邪恶的复仇行动,也直接导致她死亡,她成了白鹿原邪恶私欲的牺牲品。

给我印象最深的三个演员,分别是白嘉轩、黑娃和田小娥的扮演者。尤其是白嘉轩的扮演者,演得水乳不分,似乎他就是白嘉轩本人。黑娃的刚烈和血性演得很充分。田小娥的扮演者张雨绮很年轻,刚开始感觉有些在演,但拿捏得很到位,好在她死死抓住了人物的核心,那就是一个朴实的愿望??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她把自己个性中对爱的坚定和人物对爱的坚定融在了一起。

而影片中的政治风云变换和《霸王别姬》《活着》类似,但侧重点各不一样。白鹿原的变迁是政治风云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残酷反映。政治风云变来变去,老百姓却没有得到实惠,人们只想过简单有吃有喝的生活,管他城头变幻大王旗,哪方唱罢哪方登台。

如果略有不满,就是它的结局,在日本人的轰炸声中结束,被释放的鹿子霖回来了,他似乎期望着日本人的飞机炸掉白鹿原的一切,这个愿望充满了他个人的私恨。也许一切还会重复上演。

《白鹿原》真是这几年来不可多得的好影片!

电视剧白鹿原观后感二

拍摄名着改编的电影一直是很有风险的事情,因为很多人都对名着有着先入为主的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文字语言的勾勒而在脑海里唤起的,它必然是带着自己的视域想象出来的,从而有很强的私人性,也就是所谓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用视觉语言重新表现那些文字语言写成的名着的时候,就会产生落差,文字可以描写一个人的美丽,但即使极尽铺陈之能事,它在不同人心中唤起的仍然是不同样子的美人,而视觉语言直接把这种美丽固定下来,它摒弃了浮想联翩,观众所能做到的就是接受导演的视域创生出并拍摄下来的影像或者厌恶它。比如陈英雄的《挪威的森林》出来之后,很多人惨叫“这货不是直子!”

但这部电影并未因此类情况使人产生失望之感,多数拍砖者不喜欢的仅仅是:它不忠于原着。其实,改编作品并不是一定要忠于原着,拍出自己的风格就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撇开《白鹿原》原着,单从电影呈现出来的故事的角度,这也是我感兴趣的那种作品。面对时代洪流,老辈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小辈人选择独立道路之间一直会有冲突,而这批年轻人老了之后仍旧会遭致下一代的反叛,他们同样也会坚持自己的传统恍如他们年轻时没有反叛过一样。这甚至就是希腊神话般宿命的现实。

由于有多种冲突存在,所以可以做很多种解读,比如族长白嘉轩与儿子的冲突,虽然并没有多少口角,但是影片开篇鞭打幼小的儿子,影片中部鞭打那长大的儿子,都可以做父权解读,而儿子的阳痿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常用桥段了,祠堂的象征意义也很明显。再比如黑娃因为父亲鹿三杀死了田小娥而削父亲的头发,也可以做弑父的解读。还有比如族长与鹿子霖之间的争斗,可以看作是传统两大势力的冲突。

但是,由于他们的角色承载了太多的符号,所以人物脸谱化的情况也就多些,造成了角色塑造方面的弱势。张丰毅的面无表情有气无力坚持到影片结束都没有变化,既没有演出来为父的威严,也没有演出来族长的气势。鹿三全场一个形象,就是高声喊叫。黑娃全无心理变化的交代。事实上,除了白孝文那符号化的改变之外,整个电影都没有心理变化的表现,即使是导演浓墨重彩刻画的田小娥。

而之所以塑造角色没有立体感,与导演的镜头语言有很大的关系。导演拉远镜头,着重刻画全景,常常见到镜头内满满当当的人好像木偶般地放置在规定区域,舞台风格很明显,这种风格在刻画批斗的时候是很适合的,当被捆绑被批斗的一帮人在下一个镜头气宇轩昂地成为批斗者的时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滑稽景象让人嘘唏。但是,在其他时刻,这种镜头语言也使人远离了人物,看不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冲突,只有外在的形式感的冲突不足以使人物立体起来。

整个影片用金黄的麦子作为基调,继续秉持了第五代导演喜欢颜色的偏好,但是不断地用它和牌坊作为转场的方法实在不高明。鹿子霖与田小娥的那段剪地莫名其妙,应该是总局干的。而且黑娃在割麦子的镜头貌似与开场的割麦子镜头重复使用了?放火烧麦子的第二天没有麦子烧焦土地烧黑镜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