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学院(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简称西航,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学校创建于1955年,原名为西安航空工业学校,隶属原航空工业部。1957年合并兰州航空工业学校。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西航教学管理系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西航教学管理系统
(点击下面图片直接进入界面)
西航教学管理系统:http://score.xaau.edu.cn/web/web/web/index
西安航空学院简介
西安航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学校创建于1955年,原名为西安航空工业学校,隶属原航空工业部。1957年合并兰州航空工业学校。1960年升格为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安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后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复原。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西安航空工业技术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划转地方,隶属陕西省人民政府,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
学校现有沣惠、阎良两个校区,占地1158亩,校舍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7亿元;纸质图书117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现刊901种,电子期刊4582种;有航空综合实验实习基地、飞机结构实验室等实习基地及实验室13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4个;设有集教学实习、生产、科研于一体的校办工厂,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成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军工装备研究所、省级泵类装备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60余人,专任教师696人,其中教授49人,副高职称19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426人;学校聘用兼任教师159名,其中院士2名,著名专家学者20余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名,6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学会担任职务。学校设有飞行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能源与建筑学院、车辆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和体育部等14个教学院(部)。学校共开设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72个本、专科专业,覆盖航空航天、机械、材料、电气、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12个专业大类,涉及工学、管理学等6大学科门类。现拥有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省级试点专业建设项目8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已建成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5门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省级精品课程(其中7门为本科省级资源共享课)。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部软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等科研课题151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专利72项,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收录83篇,核心期刊收录573篇。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216项,省级奖164项,各类竞赛获奖数量达407项。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6项,省级奖项31项;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团体奖7项;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国家级亚军4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
学校紧紧依托行业优势,打造航空特色品牌,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等数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长期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以“海航机务班”、“天航机务班”、“海航空乘班”等为代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多次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陕西省首个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派数十名学者赴国(境)外学习、交流与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航空,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扬“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学校精神,培养了数万名各类专门人才,为我国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高。
,学校以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为起点,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为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院系专业
学校设有飞行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能源与建筑学院、车辆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和体育部等14个教学院(部)。学校共开设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72个本、专科专业,覆盖航空航天、机械、材料、电气、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12个专业大类,涉及工学、管理学等6大学科门类。现拥有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省级试点专业建设项目8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已建成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精品课程(其中本科3门)。目前全日制在校生一万五千余人。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00余人,专任教师625人,其中教授47人,副高职称15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290人;学校聘用兼任教师159名,其中院士2名,著名专家学者10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6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学会担任职务。
学科建设
学校紧紧依托行业优势,打造航空特色品牌,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等数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长期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以“海航机务班”、“天航机务班”、“海航空乘班”等为代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多次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陕西省首个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派数十名学者赴国(境)外学习、交流与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教学成果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部软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等科研课题151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专利72项,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收录83篇,核心期刊收录573篇。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58项,省级奖126项。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6项,省级奖项31项;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团体奖7项;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国家级亚军4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