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东理工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山东理工大学招生网和广东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广东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15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93029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山东理工大学,不过每年山东理工大学在广东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东理工大学

1、广东高考2022年考生上山东理工大学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1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199名;

2、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山东理工大学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2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1043名;

3、广东高考2022年考生上山东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3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2962名;

4、广东高考2022年考生上山东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3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7722名;

5、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山东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3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8943名;

6、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山东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3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8185名;

7、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山东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3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3978名;

8、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山东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最低分需要53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3760名;

二、山东理工大学在广东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山东理工大学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广东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15 30199 省政府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33 93029 省政府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533 92962 省政府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37 88118 省政府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537 87722 省政府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44 78027 省政府

2、2021年山东理工大学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广东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27 31043 省政府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34 88943 省政府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34 88185 省政府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538 83978 省政府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38 83760 省政府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45 75627 省政府

3、2020年山东理工大学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广东 理科 - 本科 518 86957 省政府

高考志愿为什么会被退档

退档就是考生的分数进入了所填报院校的投档线,档案被高校提档了,却被退了回来,最终没有被录取。被退档后的考生,不再有其他志愿检测的机会,该批次的报考宣布结束。

①分数线没有达到专业分数线,并且不服从调剂。

②不符合所报专业的特殊要求(如体检结果不符合、单科成绩不达标、外语不符合、性别原因等等)。

③调档比例。大部分院校实行105%(平行志愿)及120%(顺序志愿)的调档比例,你可能就是这5%或20%的“边缘生”导致退档。

什么是211和985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大、层次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时任*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三、山东理工大学学校介绍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 学校现有27个学院,24个校级研究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本科专业72个,拥有3个省一流学科,拥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培育)等省高水平学科,化学、工程学等学科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9个门类,已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4000余人,在学研究生4800余人。 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校园占地3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37万册,电子图书、期刊(含学位论文)815.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9亿元。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1个,设有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拥有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类平台28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技类研究平台29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社科类研究平台14个。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设在我校。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坚持引育并举,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现有专任教师2350人,其中教授314人、副教授79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47人。拥有双聘院士、海外院士、*、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4人次;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中科院“*”、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泰山系列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86人次;特聘教授70人。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1项。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特色专业5个,首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精品课程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2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红炉众创空间获批科技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十二五”以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重大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万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省属高校前列,第三方评估机构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满意度高,获评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十二五”以来,获批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71项,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61项,荣获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53篇,获评首届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地方共建112个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委托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72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68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91项。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重大发明专利被认定为“革命性、颠覆性”成果,独占许可使用费达5.2亿元,创全国最高纪录,荣获山东省专利特别奖。2017至2019年连续3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2018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9项,一等奖数量位居当年省属高校首位。2019年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健全校院两级国际化推进机制,已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32个国家的11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拥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十三五”期间,来华来校留学生3810人。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和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13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山东理工大学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深化改革,以先行意识抓机遇,以有解思维破难题,大力实施优势学科强化战略和人才工作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学生成长成才能力、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校地融合发展能力、文化引领社会能力,全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发展体系、校院运行体系和条件保障体系,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数据截至2021年8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