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广州南方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2024-02-02 01:09:44

据最新广州南方学院招生网和广东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广东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53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89038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广州南方学院,不过每年广州南方学院在广东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广州南方学院

1、广东高考2022年考生上广州南方学院的历史(历史+化学)最低分需要48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2903名;

2、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广州南方学院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8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2472名;

3、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广州南方学院的历史(历史+化学)最低分需要49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0973名;

4、广东高考2022年考生上广州南方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1223名;

5、广东高考2022年考生上广州南方学院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48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6491名;

6、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广州南方学院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47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3710名;

7、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广州南方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7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2881名;

8、广东高考2020年考生上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5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4437名;

二、广州南方学院在广东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广州南方学院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广东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461 76774 省教育厅
2022 广东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477 60335 省教育厅
2022 广东 历史 历史+化学 本科 486 52903 省教育厅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72 189038 省教育厅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76 182224 省教育厅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81 172621 省教育厅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82 171223 省教育厅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485 166491 省教育厅

2、2021年广州南方学院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广东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485 62472 省教育厅
2021 广东 历史 历史+化学 本科 499 50973 省教育厅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471 173710 省教育厅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72 172881 省教育厅

3、2020年广州南方学院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广东 理科 - 本科 453 164437 省教育厅
2020 广东 文科 - 本科 477 61082 省教育厅

高考可以报多少个学校和专业

有的省份要求可以填报1~6个志愿,有的省份要求可以填报1~10个志愿。其中部分地区规定一个志愿可以填报1个学校与6个专业或1个学校4个专业等,随着新高考的实施有的省份志愿按照院校专业类进行填报。

1、北京(新高考)

(多可报30所大学,180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30个

2、天津(新高考)

(多可报50或25所大学,300或150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普通本科批次A阶段50个,普通本科批次B阶段25个。

3、海南(新高考)

(多可报24所大学,144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24个

4、上海(新高考)

(多可报24所大学,96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4个专业、“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24个

5、山东(新高考)

(多可报96所大学,96个专业。)

一个志愿: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

志愿数量:96个

6、浙江(新高考)

(多可报80所大学,80个专业。)

一个志愿: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

志愿数量:80个

7、山西

(多可报8所大学,48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8个

8、辽宁

(多可报16所大学,96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16个

9、江苏

(多可报8所大学,48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8个

10、河南

(多可报6或9所大学,30或45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5个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本科一批6个,本科二批9个

11、湖北

(多可报9所大学。)

一个志愿:1所院校、若干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9个

12、湖南

(多可报10所大学。)

一个志愿:1所院校、若干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10个

13、广西

(多可报6所大学,36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6个

14、重庆

(多可报6所大学。)

一个志愿:1所院校、若干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6个

15、四川

(多可报9所大学,54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9个

16、西藏

(多可报10所大学,40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4个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10个

17、陕西

(多可报6或12所大学,36或72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本科一批6个,本科二批12个

18、甘肃

(多可报9所大学,54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9个

19、青海

(多可报12或6所大学,72或36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本科一段12个,本科二段6个

20、宁夏

(多可报4或8所大学,24或48个专业。)

一个志愿: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

志愿数量:批本科4个,第二批本科8个

21、新疆

(多可报9或18所大学,54或108个专业。)

理科哪些二本最好

排名院校名称批次
1广东财经大学二本
2贵州医科大学二本
3重庆医科大学二本
4遵义医科大学二本
5上海海关学院二本
6广东金融学院二本
7天津理工大学二本
8西安邮电大学二本
9四川外国语大学二本
10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二本
11集美大学二本
12重庆理工大学二本
13北京联合大学二本
14上海商学院二本
15苏州科技大学二本
16成都大学二本
17福建中医药大学二本
1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本
19广东医科大学二本
20重庆工商大学二本
21贵州师范大学二本
22厦门医学院二本
23云南师范大学二本
24天津外国语大学二本
25新乡医学院二本
26湖北医药学院二本
27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二本
28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二本
29温州大学二本
30厦门理工学院二本

三、广州南方学院学校介绍

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 学校提出并践行“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有利于学校未来”的办学治校总原则,汇聚了一批继承国内一流大学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的院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他们始终梦想能在学校这片“试验田”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建设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愿景。 基本情况 学校位于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的广州市从化区,校园占地面积1092.09亩。校园布局有致,秀丽宁静,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现有本科生1989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1863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呈现出千亩校园、万人规模、学科齐全、名师齐聚、人才辈出的发展格局。 学校图书馆面积2.91万平方米,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现有纸本藏书168.52余万册,电子图书160余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等各类数据库及平台,同时实现与中山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采用24小时开放的管理模式,全方位满足读者需求。 学校依据章程建立 “3+1+1”的内部治理结构,即“校长书记办公会、学术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相互支持、相互约束的“三驾马车”决策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机制+督导委员会的社会监督机制,保证学校决策科学、民主、高效。学校推行“院系办学、二级管理”,将人、财、物、事授权给院系主任和部门负责人,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真正实现院系自主办学。 学科发展 学校设有10个院系42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以管理学、文学、工学为主,经济学、医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 学校实施“差异化”错位发展和“不平衡”扶优发展策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中华工程教育认证(IEET)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战略新兴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 近3年,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横向项目52项;教师公开发表被CSSCI 、SSCI、SCI、EI、T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的高水平论文310篇;向政府提供咨政建言报告12份,其中2份被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20年,学校“广东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获批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021年学校新增2项省级科研平台,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再次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多媒体内容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中心。 师资建设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引得来、留得下和用得好”的教师分类发展机制,通过外引内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专兼结合、视野开阔、素质优良的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8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61%;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9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03%;“双师双能”教师3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学校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近几年推选参加广东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61人,赴境外访学进修20余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72人。 学校现有兼职教师368人,其中特聘知名学者夏书章、黄天骥、陈平原3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聘请任剑涛、王哲民等7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担任讲座教授,聘请近200名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技术精英担任业界导师。 近3年,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省高教学会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奖7项、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4项和二等奖3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13项。 2019年起,学校先后启动了面向全球引进百名青年博士计划、面向行业引进双师型博士计划、学科带头人及首席学生成长导师招募计划,拟用3-5年的时间新增300名高水平师资,为创建一流的教师队伍砥砺奋进。 人才培养 学校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成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且专业基础宽广、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构建 “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相融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政校行企共建学科专业转型发展管理咨询团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材和产学研用平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自由转专业+完全学分制+全程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育人平台,形成了“自由选择、严格管理、悉心引导”的学生成长机制,获得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集体和创业工作典型经验一等奖。 为真正落实从“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培养人才,学校自2015年开始持续推动各专业制订“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所谓“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即要丢弃国有大学党委负责学生成长、院系主任负责知识传承的“两张皮”等做法,要求是党员的院系主任都要担任党总支书记,对学生成长和知识传承都要担负责任,消除“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者之间的隔阂。 为从制度上保障学生成长成为学校首要任务,学校建立校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成立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组,多举措监督教风学风;成立一年级工作部,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从“他律”走向“自律”;实行全程导师制,在聘用合同中约定教师将服务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让教师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和学业导师,形成“搅和”在一起的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为给追求卓越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平台,学校成立了政商研究院和达人书院。政商研究院采取“交叉、融合、互动、提升”四位一体的复合型政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为政商界杰出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达人书院对标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准,采取更精深的专业教育和更宽阔的博雅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在学科专业深入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为给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平台,学校层面开设了《南方论坛》和《大使论坛》等品牌讲座,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设了《政商精英论坛》《商科大讲堂》《财经名家讲坛》等系列讲座。近3年,学校和各院系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领导、业界精英等开设高水平讲座300多场,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为给学生提供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平台,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30余所知名大学(牛津大学、华盛顿大学、西澳大学、考文垂大学、西悉尼大学等)合作开展交换生、双学位、本硕连读、实习生、寒暑期游学、等多重国际教育项目,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复合人才,至今已有300多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并通过项目与合作院校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师资交流长效机制。 近3年,学生获得省部级学科专业竞赛奖项249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8篇,申请知识产权130余项,考取研究生300多名,考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900多名。毕业生创办市值过千万的公司26家,其中市值2亿以上的9家、20亿以上的2家。2019年,学校《“校企协同、学创一体”培养“3十1”创业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学校《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民办高校“四位一体”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