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管控的风险点是怎样的

思而思学网

预算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性规范为了有效控制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下面就为大家整理的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管控的风险点,仅供参考!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管控的风险点【1】

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本着量入为出,事前控制的原则,有计划的调配使用教育资金,合理配置办学资源,安排好费用支出,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预算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管理体制。学校预算编制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预算年度全校可能组织的收入情况,统筹合理安排支出项目,不搞赤字预算。

2、财务预算是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计划、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财力结合单位工作任务安排所需资金,是学校筹集、分配、运用、控制资金的依据。

3、做好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要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实际情况与预算的对比,摸索收支规律,为本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基础;要了解和掌握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及其资金供需情况,以便安排支出预算时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4、学校基础信息是做好财务预算的根本保障,各部门有义务向财务部门提供其职责范围内的数据资料,并对所提供的基础信息负责,对于重大数据差错,要追究其责任。

5、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稳健的原则,尽可能排除收入的不确定因素,不将上年非经常性的收入作为预算年度的收入依据。收入预算的编制按来源测算:在编制财政补助收入时应根据有关政策法规、人员工资标准及北京市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编列;在编制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时,应根据具体的收费项目确定,凡明确有收费标准的项目,要根据有关基数和收费标准计算编列;在编制其他收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结合上年情况编列。

6、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参照上年度本部门各项实际开支,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先自行作出本部门费用预算。财务部门汇总后编制学校年度预算草案。

7、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支出预算首先要保证基本支出。

8、编制基本支出时,应分为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和对个人及家庭补助支出三个两部分:人员支出应按国家有关政策、标准和编制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支出定额的,要按定额计算编列,无支出定额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

9、项目支出的预算要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其安排要做到“量力而行”,对于不能短期完成的项目要制定项目规划,分步实施。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应分为“基本建设项目支出”、“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在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及时上报教委计划财务科。项目支出实行项目管理,要有执行项目完成情况报告、招投标制度、重大项目审核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

10、各部门应在每年11月31日前向财务部门报送本部门下年度预算草案。财务部门根据学校下年度的事业发展规划和单位收支计划,汇总编制预算方案,并于12月底以前将预算方案报学校校务会议讨论,经校务会审定、校长批准后执行。

11、学校财务预算一经批准实施,必须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部门应严格按预算进度执行,严格控制超过预算及无预算开支情况,非经规定程序,不得随意更改和突破。

12、凡是未报预算或未经批准执行的预算项目,所需支出必须写出书面报告,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报校务会审定、校长批准后方可执行。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管控的风险点【2】

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提升活动的需要

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国务院国资委在“十二五”初期提出了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提升的重要载体,是一项全员参与、涵盖企业各类生产要素、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是企业围绕发展战略,运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融经营(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薪酬预算、科研投入预算、资金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质量、改善经营效益、加强风险管控的有效管理工具和管理机制。株洲所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通过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完善预算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流程,制定有力措施,深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提升活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财务价值创造能力,促进株洲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坚持战略引领与价值导向的需要

战略规划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向和目标,全面预算是战略实施的工具和机制,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战略规划目标和具体执行之间有效衔接的桥梁工具。围绕公司“十二五”战略目标,通过客观市场环境的分析和行业发展走势的判断,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产品结构,在持续论证战略规划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确定各年度发展目标和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确保战略落地。同时,也通过对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来不断验证战略和规划。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价值的创造能力。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强化价值导向,以价值最大化作为衡量预算方案可行性的首要标准,为集约的投资能力模型,合理测算财务承受能力,科学设定预算指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财务结构保持稳定,经营风险可控在控,促进公司发展和价值创造相互支撑和良性循环。

三、践行管理会计体系强化集团管控的需要

全面预算是管理会计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工作抓手,深化全面预算就是要这条主线把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融合、串联起来,进而向其他专业管理工作传导,实现战略、运营、财务协同联动,逐步消除或减弱经营风险和不可控因素。以坚持预算、战略规划和价值管理为导向,提高集团预算管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落实预算的资源配置作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持续优化预算信息化系统,提高全级次预算编报的效率和质量,深入开展预算对标分析,建设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财务对标和分析体系,为公司提供立体化的决策参考信息和数据。

战略管控型大型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围绕株洲所“十二五”发展战略和财务规划,结合株洲所经营特点,建设“战略管控型大型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发展战略,实现株洲所战略、投资、运营、科研、薪酬和财务预算全面协同,构建企业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全面预算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的闭环战略执行系统。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管控的风险点【3】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成为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指出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20xx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将对防范企业风险、规范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作用,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防范经营和管理风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这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其中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旨在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各环节的风险管控,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仅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论述。

我所在的单位为大型国有、中央直属企业,其发展历程与机制转换、公司治理、内控制度的应用与完善息息相关,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为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2000年开始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突出了财务管理的计划和预算职能,突出强调以资金管理为主线,以资金投入为起点、资金增值为落脚点,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确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全员广泛参与、全过程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使公司的销售规模连年增长,财务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而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其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现对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提高预算执行力,有效防范风险。

一、我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基本架构和基本业务流程

二、预算管理流程主要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全面预算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其基本流程一般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阶段。这些业务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衔接,周而复始地循环,从而实现对企业全面经济活动的控制。

(一)预算编制环节主要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1、预算编制以财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参与度较低,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管理责、权、利不匹配;预算编制范围和项目不全面,各预算之间缺乏整合,可能导致全面预算难以形成。

针对这方面风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预算管理委员会由最高管理层成员和关健职能部门行政负责人共同组成,融入了生产、经营、质量、投资、装备、财务等各职能部门行政负责人,在预算的审核过程中能够对预算的各个方面从专业角度提出不同意见。

(2)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明确了各个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责任,使企业各个部门、单位全部参与到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首先由各专业管理部门在对今年实际预算执行情况、全年预完情况以及预算年度SWOT分析(即优劣势和机会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做出专业预测,提出归口管理的年度建议指标;其次由计划财务部综合各专业管理部门提出的建议指标和今年实际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年度的各种情况进行反复平衡,提出公司财务预测方案,经预算管理委员会研究后提出年度预算总目标,报公司经理办公会审定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然后由各专业管理部门围绕年度预算总目标编制专业预算,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逐层分解落实预算指标和具体的作业计划,报计划财务部审查;最后经计划财务部反复平衡、汇总后,编制公司年度预算,编制预算说明和年度预算实施方案,确定一级指标体系的分解落实,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发布实施。

(3)将企业经营、投资、财务等各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形成由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我公司全面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四部分内容:生产经营成果预算、资本运营预算、资金平衡及绩效评价指标预算和预算指标分解实施方案。前三部分内容以利润预算为中心平衡财务预算与专业预算,保证年度经营效益目标实现;以资金平衡为手段统筹当期效益与后劲投入,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控制企业整体运行情况的“晴雨表”。根据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资金为纽带,构成完整的全面预算指标体系。预算指标分解实施方案,是根据年度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确定各责任单位的横向归口管理指标和部门自身控制指标,以保证一级预算指标的顺利完成。

(4)公司成立了绩效考核评审委员会,由总经理、副总经理任正副主任,与关键职能部门的行政负责人共同组成,其工作职责主要是确定考核原则,审定考核范围,核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办法,提出奖惩措施,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单位、各职能部门在经营管理、生产运营、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业绩,以达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预算编制所依据的相关信息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目标与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市场环境、企业实际等相脱离;预算编制基础数据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编制准确率降低。

针对这方面风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即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公司的年度预算总目标,使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各个年度预算中得到体现,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预算编制真正成为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的年度具体行动方案。

(2)全面预算中的专业预算主要由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质量预算和相关费用预算等组成,由各个专业管理部门深入开展企业外部环境的调研和预测,在对预算年度情况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年度预算总目标进行编制,全面考虑在市场、价格、生产能力、产品工艺、合理库存等方面的因素,从专业角度提供具体实施方案,确保预算编制以市场预测为依据,与市场、社会环境相适应。

(3)重视和加强预算编制基础管理工作,包括合同管理、生产统计报表、质量统计报表、材料采购情况表、会计核算等,确保预算编制以可靠、翔实、完整的基础数据为依据。

3、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横向、纵向信息沟通不畅,可能导致预算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针对这方面风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坚持 “以充分预测分析为基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反复相互整合,再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方法编制年度预算。

(2)年度预算编制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做好本年度预算完成情况分析,对影响主要预算指标完成情况的非经常性因素、事项进行逐项剖析,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本年度实际运行情况,作为下年度预算对比的基础。

第二、依据本年实际运行情况及各专业预算初步匡算公司预算基本情况。

第三,以公司预算要求的收入规模、利润目标为导向进行调整。对预算年度各影响因素进行调研、预测和评估后,依据各因素对预算利润目标的影响,要求各部门对专业预算进行调整。

第四,依据调整后的各专业预算编制公司预算。在专业预算调整不到位或无法满足公司预算要求时,调整相关专业预算。

第五、上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年度预算草案,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在听取汇报后确定公司预算规模及各专业预算调整方向。

第六、根据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确定的年度预算规模及各专业预算调整方向编制公司全面预算(草案)。

第七,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定年度预算(草案)。

第八,下达审定后的年度预算。

4、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不当,或强调采用单一的方法,可能导致预算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针对这方面风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外部市场环境下选择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在编制2009年度预算时,为积极应对外部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反映各种不同变化情况下的预算水平,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和导向作用,按弹性预算方法编制了预算,分别确定了年度预算确保指标、力争目标和奋斗目标,有利于根据市场情况的不断变化调整预算的执行。

(2)根据各预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对收入预算,采用增量预算法,对费用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对利润预算采用固定预算法等。

5、预算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不完整、不合理、不科学,可能导致预算管理在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促进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针对这方面的风险,设定全面预算指标体系包括四部分内容:生产经营成果预算、资本运营预算、资金平衡及绩效评价指标预算和预算指标分解实施方案。其中:

(1)生产经营成果预算包括专业预算和财务预算,它以利润预算为中心平衡编制。专业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质量预算和相关费用预算等,由各个专业管理部门在对预算年度情况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年度预算总目标进行编制,全面考虑在市场、价格、生产能力、产品工艺、合理库存等方面的因素,从专业角度提供具体实施方案;财务预算主要包括销售收入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税金预算、利润预算等,要求依据公司确定的年度预算总目标,正确平衡生产、销售、采购等各环节情况来加以编制。

(2)资本运营预算包括短期投资预算、长期投资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科研及新产品开发预算等,要求相关部门根据公司发展规划、近期财力、筹融资渠道、生产技术需要等方面制定,重点保证企业技术改造预算。

(3)资金平衡及绩效评价指标预算。包括现金流量预算、货币资金收支平衡预算、资金筹措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预算等。

(4)预算指标分解实施方案。根据年度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确定各责任单位的横向归口管理指标和部门自身控制指标,以保证一级预算指标的顺利完成。

6、编制预算的时间太早或太晚,可能导致预算准确性不高,或影响预算的执行。

针对这方面的风险,每年自8月份开始即对上半年或1-7月份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评价,根据当年实际预算执行情况,考虑各种因素预测全年各项指标预完情况,对预算年度主要预算指标做出大体预测,10月份重新对1-9月份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预算年度主要预算指标做出修正,11月份预算将要定稿时,对1-10月份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预算年度主要预算指标再次做出修正,12月份集中进行平衡、汇总、汇报、审核,至预算年度1月1日正式下发,既保证预算指标接近实际,又能在预算年度开始时及时执行。

(二)预算执行环节主要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1、缺乏严格的预算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可能导致预算执行随意;预算审批权限及程序混乱,可能导致越权审批、重复审批,降低预算执行效率和严肃性。

针对这方面风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强调以预算指标为各项收支的依据。经批准的预算是公司全部经营管理活动收支的依据。成本费用预算是各职能部门管理控制的主要依据,非出现“情势重大变化”的特殊情况,公司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不得突破业已审定的预算额度。

(2)严格财务支出审批程序。各项成本费用、资本性支出等预算的执行应严格审批手续,预算内资金支出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度;对归口管理的费用,各费用支出单位需经过管理部门审批备案方能到财务部门报销;对于预算外事项必须履行事前审批程序后方能予以报销,小于5000元的预算外事项由主管副总审批,大于5000元的预算外事项由总经理审批,重大预算外支出需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3)强化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细化资金预算安排,坚持量入为出,不留缺口,确保现金流安全。

2、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可能导致预算执行不力,预算目标难以实现。

针对这方面风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建立了主体公司、主体子公司和辅助子公司等各单位一级预算指标分解体系,确定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归口管理指标、自身控制费用指标和各二级单位的纵向承包指标。各单位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要求进行全面预算指标的内部再分解,同时各单位负责人负责具体经济指标,建立与其匹配的预算指标过程控制和措施保证体系,确保年度各项预算指标的全面完成。

(2)建立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对于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等重大预算项目,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实行严格监控。

(3)为了提高预算的执行力,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完成,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月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过程运行质量和效率,强化预算的预测、管控功能,通过月度预算编制、预测、执行、控制、反馈、考评,对实际情况和全年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连续动态地实时监控,给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月度执行预算作为每月的控制预算,是保证年度目标完成的有效手段。

3、缺乏健全有效的预算反馈和报告体系,可能导致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和沟通,预算差异得不到及时分析,预算监控难以发挥作用。

针对这方面风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按月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并定期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使各项预算指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较大偏差的重点指标,在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现场活情况、充分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形成《专题分析报告》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指出问题存在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有利于公司管理层对重点环节进行疏导畅通,保证预算指标按计划、有步骤的运行。如对产品质量问题、应收帐款超占问题、成品资金积压问题、存在较大产销差问题等都进行过专题分析,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并且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保证了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

(3)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例会制度。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报出后,由计划财务部组织预算管理委员会成员逐家到各责任单位召开现场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先由责任单位行政负责人汇报本月本单位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说明存在的差距和原因,提出按计划完成预算指标存在的困难和需要各专业部门配合的工作,然后各专业部门对该责任单位在市场服务、产品质量、生产组织、能源消耗、信息化建设、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简要评价,对需要本部门配合的工作予以答复或做出承诺,对保证各责任单位按进度完成其承担的预算指标、理顺经营活动中各方面的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预算考核环节主要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预算考核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预算考核不严格、不合理、不到位,可能导致预算目标难以实现、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针对这方面风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公司成立了绩效考核评审委员会,其工作职责主要是确定考核原则,审定考核范围,核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办法,提出奖惩措施,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单位、各职能部门在经营管理、生产运营、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业绩。

(2)制定科学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分层次的、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内部绩效考核模式,分别确定各层次的绩效考核指标。第一层次:对主体生产分厂、主体子公司、辅助子公司、经营部门实行以定量指标为主、辅以定性指标的绩效考核。第二层次:对中层管理干部、各职能部室、党群部门实行以定性指标为主、辅以定量指标的绩效考核。同时各专业部门依据专业管理考核细则对生产单位、辅助服务单位及职能部室实施专业管理考核,生产及辅助服务单位依据逆向考核标准对职能部室、辅助服务单位实施逆向考核,均采用加、扣分考核模式,按各单位相应分值兑现奖惩。第三层次:对员工实行“业绩定岗、绩效分配、鼓励创新、按劳取酬”的绩效挂钩薪酬制度。第四层次:设立总经理奖励基金,用于全面完成公司生产经营目标时对全体员工实施奖励,或用于在一定时期内构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重点环节、重要专项工作及做出突出贡献员工的奖励支出。

(3)坚持公开、客观、反馈和时效的原则。考核过程公开化、制度化,用事实说话,把考核结果与被考核者进行沟通,将平常考核与月度、季度、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考核结果及时兑现。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