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有什么专业,铜仁学院文科理科专业排名一览表

思而思学网

高等院校专业有几千个,每个学校开始的专业也不同,不同的高校相同的专业排名录取分数线也不同,所以导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本文思而思学小编帮大家整理铜仁学院最新的开始专业目录表,包含铜仁学院文科专业、铜仁学院理科专业、铜仁学院特色专业目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铜仁学院的招生目录为准。

一、铜仁学院有什么专业

类别专业名称
金融学类(本)金融工程
社会学类(本)社会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类(本)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体育学类(本)休闲体育

体育教育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汉语言文学

秘书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商务英语

英语(师范方向、旅游方向)

新闻传播学类(本)网络与新媒体
历史学类(本)历史学
数学类(本)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类(本)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

化学类(本)化学(师范)
地理科学类(本)地理科学
生物科学类(本)生物科学
统计学类(本)统计学
材料类(本)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

电子信息类(本)信息工程
自动化类(本)自动化
计算机类(本)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土木类(本)土木工程
水利类(本)水利水电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本)制药工程

精细化工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食品科学与工程
建筑类(本)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林学类(本)林学

园林

水产类(本)水产养殖学
护理学类(本)护理学
农业经济管理类(本)农村区域发展
电子商务类(本)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类(本)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音乐学
美术学类(本)美术学
设计学类(本)视觉传达设计
教育类(专)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文秘类(专)文秘

二、铜仁学院比较好的特色重点专业目录

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美术学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英语、园林、农村区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视觉传达设计

贵州省区域一流培育专业:园林

贵州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城乡规划、园林、农村区域发展

贵州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林、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贵州省特色专业:应用物理学、农村区域发展

三、铜仁学院相关资讯推荐

1、2021年铜仁学院新生怎么转专业难不难,附转专业的要求和条件

2、2021级铜仁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3、2021年铜仁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4、铜仁学院哪些专业比较好,铜仁学院文科理科专业排名

5、2021年铜仁学院多少分能考上,预测铜仁学院多少分录取

6、铜仁学院有哪些文科专业哪些理科专业 附全部专业一览表

7、2021铜仁学院录取分数线,铜仁学院高考分数线查询入口

8、铜仁学院教务处入口http://www.gztrc.edu.cn/s.php/trxyjwc/

9、铜仁学院教务管理系统http://www.gztrc.edu.cn/zhuanj/jwxt.html

四、铜仁学院简介介绍

铜仁学院位于“中国西部名城”——贵州省铜仁市,坐落于梵净山麓、锦江河畔的川硐教育园区,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获奖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院校、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全国及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百年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行业翘楚、党政干部、教学名师,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办学起源于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几经传承演进,2006年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2010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2013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整体搬迁至川硐教育园区,实现了“一校一址”办学目标,开启了学校转型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

学校现有教职工996人,其中博士166人,硕士414人;正高级职称148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8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5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专家2人,省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18人,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1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5人,贵州省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1人,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2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2个、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号1个;贵州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管理团队1个和铜仁学院基础教育创新团队、铜仁学院民族学创新团队等校级人才创新团队22个。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