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兰州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2024-01-09 10:31:16

据最新兰州大学招生网和海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海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662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3267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兰州大学,不过每年兰州大学在海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海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兰州大学

1、海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兰州大学的综合(政)最低分需要66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148名;

2、海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兰州大学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68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393名;

3、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兰州大学的综合(化 和 生)最低分需要66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267名;

4、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兰州大学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67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331名;

5、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兰州大学(8)的综合(化)最低分需要66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878名;

6、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兰州大学(6)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67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577名;

7、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兰州大学(5)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67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423名;

8、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兰州大学(9)的综合(化 和 生)最低分需要68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56名;

二、兰州大学在海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兰州大学在海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海南 综合 本科 667 3148 教育部
2022 海南 综合 本科 677 2555 教育部
2022 海南 综合 不限 本科 680 2393 教育部

2、2021年兰州大学在海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海南 综合 化 和 生 本科 662 3267 教育部
2021 海南 综合 不限 本科 678 2331 教育部
2021 海南 综合 本科 679 2280 教育部

3、2020年兰州大学在海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海南 综合 本科 666 2878 教育部
2020 海南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668 2754 教育部
2020 海南 综合 本科 671 2577 教育部
2020 海南 综合 不限 本科 674 2423 教育部
2020 海南 综合 化 和 生 本科 684 1956 教育部

高考排名怎么查高考成绩在全省排名如何查:

1、成绩查询一般可以直接查询学校网站,或者直接打电话查询,查找一下当地的教育网是否有相关网站;

2、登录本省的教育考试网查询高考成绩,排名和各项科目成绩一起列出,名次号就是全省排名

3、省级教育信息网查。使用考号和身份证号在教育网上查高考成绩时会显示名次。

4、查询高考全省排名,等高考成绩出来后,招生考试网上会公布全省的分数段人数,可以查到。

高考一分一段表如何查询:

根据考生个人的账号密码和考生号查询,进入到高考成绩查询界面,查询自己的高考分数。

然后,结合各省教育考试院会集中公布的“一分一段表”的文章,考生可以去个省教育考试院查看这个表格就可以确定自己的名次,高考一分一段表是确定高考学生位次的关键性文件。

针对夏季高考,文科按照总分(含特征加分)、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科按照总分(含特征加分)、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的顺序依次比较。

军校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是多少

军校的录取分数线都是比较高的,基本上要在一本线以上。军校的最高学府是国防大学,该校着重培养部队高级将领。从这里走出去的高级指挥官们,将是未来战争的引领与最高指挥者。其余比较有名的军校有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

第一梯队的军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必学高一本线80分才能确保录取,当然高60分也可以冲一冲。

第二梯军校,军队2100工程院校,如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等10所院校,高60分可以确保录取,个别省份30分就可以报。

第三梯队军校,就是除了上述院校外,招收普通高中生的军校,20到30分就可以确定录取,高过一本线就可报。

三、兰州大学学校介绍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引进、培养、稳定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0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7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99人。有研究生导师2105人;在站博士后245人;临床医学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两院院士22人;“*”领军人才16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65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9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8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4人。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生20146人,硕士研究生13297人,博士研究生3808人。有103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的258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73个。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医疗机构,在区域医疗和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 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坚持以****思想为指导,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奋斗,致力于在中国西部大地奏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乐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内容信息截至2022年1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