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专业有几千个,每个学校开始的专业也不同,不同的高校相同的专业排名录取分数线也不同,所以导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本文思而思学小编帮大家整理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最新的开始专业目录表,包含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文科专业、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理科专业、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特色专业目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的招生目录为准。
一、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有什么专业
类别 | 专业名称 |
---|---|
机械类(本) |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
自动化类(本) | 自动化 |
计算机类(本) | 软件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土木类(本)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水利类(本) | 水利水电工程 |
测绘类(本) | 测绘工程 |
地质类(本)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交通运输类(本) | 交通工程 |
农业工程类(本) | 农业水利工程 |
建筑类(本) | 建筑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工程造价 |
工商管理类(本) | 财务管理 国际商务 审计学 |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 | 工程测量技术 |
电力技术类(专)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建设工程管理类(专) | 工程造价 |
市政工程类(专) | 市政工程技术 |
水利工程与管理类(专) | 水利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 |
自动化类(专) | 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电子信息类(专)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计算机类(专) | 计算机应用技术 软件技术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通信类(专) | 通信技术 |
财政税务类(专) | 资产评估与管理 |
财务会计类(专) | 会计 |
工商管理类(专) | 市场营销 |
电子商务类(专) | 电子商务 |
物流类(专) | 物流管理 |
语言类(专) | 商务英语 |
二、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比较好的特色重点专业目录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自动化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2个:水利工程、供用电技术
国家及重点专业4个:水利工程、供用电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
省及重点或特色专业5个:水利工程、供用电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个):水利工程专业
河北省高职示范专业(2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水利工程专业
三、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相关资讯推荐
(1)、2021年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新生怎么转专业难不难,附转专业的要求和条件
(2)、2021年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3)、2021级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4)、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全国排名2021年最新排名,附历年录取分数线
(5)、2021年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多少分能考上,预测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多少分录取
(6)、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哪些专业比较好,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文科理科专业排名
(7)、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有哪些文科专业哪些理科专业 附全部专业一览表
(8)、2021年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9)、2021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录取分数线,河北水利电力学院高考分数线查询入口
(10)、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怎么样 师资好不好
四、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简介介绍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坐落于渤海之滨、运河之畔的沧州市,是河北省教育厅直属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学校于1952年在天津建校,由河北省水利厅、交通厅、工业厅合办,校名为“河北水利土木学校”,是当时华北地区最早建立的水利学校之一,也是解放后全国最早独立设立的水利学校之一;1955年更名为“河北省天津水利学校”;1958年,迁至保定市,升格为高等学校,更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水利学院”;1966年,迁至石家庄平山县岗南镇,更名为“河北水利工读专科学校”;1970年迁至沧州市,更名为“河北水利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2016年3月28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再次升格为本科院校,重新命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学校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适应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四百余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5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二十余人,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十余人。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建有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2个,校企合作共建科研平台3个,校内科研平台7个,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近年来,教师主持科研项目四百余项,出版教材、学术著作二百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千余三百余篇,主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决策咨询四百余项,获国家专利一百七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