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

思而思学网 2024-01-19 20:11:40

据最新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和河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河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350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36065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不过每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2、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5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60652名;

3、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5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52584名;

4、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5、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3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9277名;

6、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3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3668名;

二、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河南 理科 专科 - - 省政府
2022 河南 文科 专科 - - 省政府

2、2021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河南 理科 专科 350 360652 省政府
2021 河南 文科 专科 430 129277 省政府

3、2020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河南 理科 专科 355 352584 省政府
2020 河南 文科 专科 430 133668 省政府

实力强的二本排行榜

序号学校名称全国排名批次
1重庆师范大学224二本
2北华大学254二本
3重庆工商大学265二本
4泰山医学院273二本
5鲁东大学278二本
6湖南商学院294二本
7聊城大学304二本
8山东建筑大学306二本
9齐齐哈尔大学306二本
10北京联合大学309二本
11山东中医药大学309二本
12北方工业大学313二本
13郑州轻工业学院315二本
14重庆理工大学317二本
15青海师范大学323二本
16天津商业大学324二本
17青海民族大学329二本
18贵州民族大学330二本
19赣南师范大学332二本
20河南财经政法大学332二本
21吉林财经大学332二本
2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335二本
23长春中医药大学335二本
24北京服装学院340二本
25辽宁石油化工大学340二本
26大连海洋大学345二本
27青岛农业大学345二本
28广东技术师范学院348二本
29长春大学348二本
30吉首大学348二本
31湖南工业大学353二本
32中原工学院353二本
33广西师范学院355二本
34佳木斯大学357二本
35信阳师范学院357二本
36西藏民族大学357二本
37合肥学院363二本
38北方民族大学363二本
39辽宁工业大学365二本
40贵州医科大学367二本
41贵州财经大学367二本
42沈阳化工大学371二本
43沈阳理工大学371二本
44临沂大学374二本
45大连民族大学375二本
46山东工商学院375二本
47上海应用技术大学375二本
48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375二本
49塔里木大学375二本
50北京农学院383二本

哪些公办二本分数低适合报

学校名称2022最低分批次
岭南师范学院464二本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458二本
哈尔滨金融学院457二本
荆楚理工学院455二本
长春工程学院454二本
四川旅游学院450二本
桂林旅游学院448二本
潍坊医学院447二本
赣南师范学院445二本
湖南文理学院445二本
长春大学414二本
吉林建筑大学410二本
赣南医学院410二本
吉林化工学院407二本
沈阳理工大学406二本
赣南师范大学406二本
红河学院406二本
福建商学院406二本
文山学院406二本
梧州学院405二本

三、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介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在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的南京。学院创办于1953年,办学历史悠久,2001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六十余载,成就江苏交通“黄埔军校”。学院占地921亩,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资产总值近1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2600余人。 学院秉承“知行合一,明德致远”的校训,坚定*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5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牵头组建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2021年该职教集团获批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6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2018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近年来,学院连续保持江苏省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称号,并先后荣获江苏省政府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省五一劳动奖状、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体育特色高校等荣誉称号,多次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50强”。学院办学主要核心指标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68年的深厚积淀和创新探索,学院硕果累累:国内首个服务全国公路水运工程的基桩检测培训基地,交通运输部支持的国家级现代物流实训基地,华东地区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培训中心,全省公路、汽车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资格鉴定中心等。学院为江苏交通运输行业输送了8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了1000余名交通土建类企业总工程师、总经理,60%的全省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经理和技术骨干、60%的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财务干部、60%的全省汽车4S店高级管理人员均来自我校,为江苏打造交通建设品牌工程、交通服务品牌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撑。 对接综合交通转型升级趋势,助推江苏交通率先发展。按照专业群结构逻辑性和对接产业吻合度的要求,重组建设交通土建、汽车服务、物流管理、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建筑工程等6个省高水平专业群,培育发展轨道交通类专业、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等11个交通及紧缺专业。努力推动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初步建成紧密对接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产业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特色专业群布局为特征的大交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契合度提升至70%,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覆盖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高职院。学院拥有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2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9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5个、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个,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参与“1+X 证书”项目试点25个。汽车专业群、交通土建专业群、运输管理专业群办学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实施“4+0”“3+2”“3+3”等9个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打通江苏交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建立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江苏交通人才培养立交桥。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7项。 产教融合校企共赢,引领交通职教创新发展。学院是江苏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和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组长单位。学院牵头组建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江苏汽车职业教育联盟、南京交通高职教育联合体,形成“政校行企”集团化办学范式,引领带动全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学院先后成立了“江苏交工学院”、“万宇学院”、“康众学院”等10余个校企联合学院,探索实践“双主体”和混合所有制办学,组建了“舍弗勒班”“宏信班”“江苏交工班”等20余个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企业订单班,辐射带动全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南京交职院拥有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2个协同创新中心被列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项目。建有“江苏省道路交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能源与无人驾驶汽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省级和地方科技研发中心6个、“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所”“路桥工程新技术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培养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及江苏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基地等3个省级培训中心、苏宁培训中心等10个区域性行业培训中心。自2012年起每年承办汽车类专业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承担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汽车、公路水运类等职业资格考试,承办全国、全省公路水运高职路桥、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大型活动。近3年开展技术服务项目近1000项,年均培训30000余人次,年均技术服务产值近6000万元,居全省高职院前列。 综合办学实力雄厚,铸就交通人才培养高地。实训实习条件先进,建有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交通运输部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交通运输厅实训基地10个。2021年“绿色智慧交通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评教育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单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 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4个、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市厅级以上教学名师18人。入选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333人才工程”、省“青蓝工程”、省交通“100人才工程”等人才工程45人,江苏省产业教授20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培训师67人,一级注册结构师、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试验检测工程师79人,90%专业教师具有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或企业一线顶岗实践经历。兼职硕士生导师42人。建有523名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库。教学资源丰富,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精品课程19门、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6部,省部级重点教材35部、开发建成学校优质核心课程150门。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推动“云班课”“云教材”等信息化教学改革,开发“云教材”25部,获国家级、省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含信息化教学大赛)奖项近20项。 以生为本广育英才,保持招生就业进出两旺。学院新生投档线、报到率保持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0%,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和就业期待吻合度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毕业生就业月收入和就业竞争力指数处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建有“天印大讲堂”“交院大舞台”等素质教育平台,实施“一院(系)一品”行业文化、“一人一艺”训练计划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育人品牌,形成“三进三走”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创新实施“8S”素质教育,推进“理想引航、职涯起航、价值导航、标杆领航、解困助航、关爱护航、数字云航、朋辈共航、科创远航”九大育人工程,实现“100%师生参与、贯穿学生在校千日、满足万名学生人人有效发展”的育人素质教育目标。建立“赛教融合”培养机制,构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能力递进的实践训练体系。学生参加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学科竞赛获奖年均近100项,获奖级别、数量、含金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20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0项。 坚持开放合作发展,拓展国际化办学新空间。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和交通大型企业“走出去”战略,与中江国际、省交工集团、苏交科集团等开展深度国际合作,选派师生参与中国阿联酋“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建设,以及赞比亚、安蓬等10余个海外项目工程。联合东南大学申报获批教育部、交通部“中非友谊”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每年培养30名非洲地区交通运输行业的从业者。坚持深化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院校合作,新增俄罗斯莫斯科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