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招生网和河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河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61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06955名左右,才可以考上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不过每年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在河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1、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6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06955名;

2、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6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5410名;

3、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7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05778名;

4、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9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0820名;

5、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1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1641名;

6、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0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5983名;

二、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在河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河南 理科 本二 461 206955 省教育厅
2022 河南 文科 本二 492 50820 省教育厅

2、2021年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河南 理科 本二 466 195410 省教育厅
2021 河南 文科 本二 516 51641 省教育厅

3、2020年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河南 理科 本二 477 205778 省教育厅
2020 河南 文科 本二 509 55983 省教育厅

高考助手网(www.gaokaohelp.com)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1.专业不明确的同学可以“冲一冲”,但已经有明确专业方向的,要慎重冲高,应以专业为导向填报志愿;

2.能接受降批次录取的同学可以"冲一冲”,不能接受降批次录取的不能冲;

3.院校《招生章程》中承诺提档不退档且专业都能接受的可以“冲一冲”,否则不能冲;

4.院校《招生章程》承诺满足考生所报的专业的当然可以“冲”,否则不能冲。

5.院校在本省《招生计划》所有专业都能接受的,这样的院校可以“冲”。但招生计划中有不能接受的专业的不能“冲”;

6院校录取规则是“专业清”或“专业级差”的千万不能冲,否则冲不上去就可能付出被调剂录取的代价,甚至有可能被退档.。

高考志愿顺序重要吗

从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看,院校的排序非常重要。考生在同一批次的6个院校志愿平行之间不是平等关系,存在着先后顺序,6个院校的顺序也是计算机检索和投档的顺序。

平行志愿投档时,计算机先将所有批次线上的未录取考生,分文科和理科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使每个考生都确定位置;再由计算机将排好序的考生按其所填的6个院校依次进行检索。

先投分数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再投排序在后的考生。对单个考生而言,按排序轮到该考生投档时,就按考生填报的6个院校志愿顺序依次进行检索,一旦检索到符合条件的高校,档案就投出,不再对其后面志愿检索投档。这个过程是一次性完成的。

对考生而言,如果分数较高,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中所有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档案只能投档到这些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有计划余额学校。因此,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最好将最想就读的学校填在靠前的位置。

三、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学校介绍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2002年经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2003年国家教育部确认,由赣南师范大学创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一、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南国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赣州市,坐落在市中心城区、紧邻“省园林路”红旗大道,占地400余亩,校舍18万平米,校园绿化率61.02%,林秀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赣州市园林化单位。 学院设有文法系、外语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经济管理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等8个教学系(部)25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余人,涵盖法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院坚持“传承苏区精神,培养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人才”为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稳定,生源质量向好,办学格局良好。 学院立足红土地办学,师生深受苏区精神的浸润洗礼,学院办学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意识,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到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设定了以“政治素质可靠,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 二、学院主要办学成果 生源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办学实力的提升,我院良好招生形势稳中有进。2021年我院江西省理工类最低录取分466分(超省线23分)最高录取分485分(超省线42分);文史类最低录取分521分(超省线25分)最高录取分542分(超省线46分),连续多年居于江西省独立学院前列。 专业建设实力过硬:2015-2018年,在全省第一轮专业综合评价中,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历史学等4个专业位列同类院校第一名,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体育教育、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等7个专业位列同类院校第二名。 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学院现有电子创新、数字微格、苹果机房、计算中心、网络语音、ERP沙盘、会计模拟、财务管理、MIDI电脑音乐、模拟法庭等一批理念先进的基础及专业实验室,建成了师范生基本功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知识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中心、SYB创业培训、大学生艺术展演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高水平运动员集训、历史专业考察、法学专业实践等100余个校内外专业素质拓展平台和实习实践基地。 学生竞赛亮点纷呈: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共3600余人次屡获殊荣,其中40余人次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或冠军,获奖等次和数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首屈一指:2016年“深圳杯”数学建模竞赛荣获与清华大学博士代表队并列二等奖成绩;电子专题设计赛11次荣获江西省本科高校团体总分前三名;第十四届“挑战杯”参赛队员应邀至香港科技大学参加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学院成为江西省唯一受邀参会的院校,也是全国唯一受邀参会的独立学院。 国家考试成绩突出:司法考试通过率连年保持32%以上,远超全国15%左右的平均通过率;研究生录取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稳居全省独立学院前茅,其中历史专业考研录取率高达42%,不少优秀学子考取985、211等国内“双一流”名校深造。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按照“学院主导、部门统筹、系部主体、全员参与”的工作要求,搭建“学院—系部—班级—毕业生”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网络,形成“对接市场需求”的办学思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精准指导、精心服务。2010-2012年度、2013-2015年度、2016-2018年度江西省毕业生就业评估工作中,学院连续获评“优秀”等次,其中2016-2018年度同时被评为“全省2016-2018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一大批年轻的校友已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建功立业。 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学院现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从2015年起,每年9月份,学院组织师生推普团队深入开展推普活动,从城区到乡村,从乡村到山村,从山村到少数民居聚集地,助力教育脱贫,得到了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的鼓励和肯定;2019年9月17日,学院在于都长征第一渡承办了江西省第22届推普宣传周以“普通话诵七十华诞 规范字书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启动仪式,师生代表结合语言优势与专业特长实地推普,进一步传递了“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争做文明人”的科院声音,活动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并在江西省教育电视台滚动报道,赢得了社会的良好反响。 办学声誉与日俱增:在“聚志愿2020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我院多项办学指标位居前列。其中,我院在“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全国排名第11位,“独立学院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64位(全国244所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全国排名第5位,“独立学院教师绩效”全国排名第8位,学院良好的办学形象得到彰显和社会公认。 学院自创办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先后被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优秀作品三等奖”、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前三项奖励均为全省独立学院唯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高等学校人事人才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优秀奖”。 目前,全院上下正以****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和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突出人本理念,突出质量优先,突出特色办学,突出改革创新,努力为服务国家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高等学校接续奋斗! (相关数据截止:2021年8月31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