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专业有几千个,每个学校开始的专业也不同,不同的高校相同的专业排名录取分数线也不同,所以导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本文思而思学小编帮大家整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新的开始专业目录表,包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文科专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科专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色专业目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招生目录为准。
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什么专业
类别 | 专业名称 |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法学类(本)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 | 思想政治教育 |
体育学类(本)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广播电视学 |
数学类(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类(本) | 物理学 |
化学类(本) | 应用化学 |
地理科学类(本) | 地理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大气科学类(本) | 大气科学 |
海洋科学类(本) | 海洋科学 |
地球物理学类(本) | 地球物理学 |
地质学类(本) | 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生物科学类(本) | 生物科学 |
统计学类(本) | 统计学 |
机械类(本)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业设计 |
仪器类(本)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材料类(本) |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化学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电子信息类(本) |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
自动化类(本) | 自动化 |
计算机类(本)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信息安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土木类(本) | 土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水利类(本)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测绘类(本) | 测绘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地质类(本) | 资源勘查工程 地质工程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
矿业类(本) | 石油工程 |
海洋工程类(本) | 海洋工程与技术 |
农业工程类(本) | 土地整治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 环境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 | 安全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商管理类(本) | 市场营销 会计学 工商管理 |
公共管理类(本) |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
旅游管理类(本) | 旅游管理 |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 | 音乐学 |
设计学类(本) |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产品设计 |
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比较好的特色重点专业目录
国家特色专业 | 地质学 安全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地球化学 环境工程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地球物理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 |
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相关资讯推荐
(一)、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生怎么转专业难不难,附转专业的要求和条件
常常有考生家长提出这些疑问。对于转专业有需求的考生,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进入大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难以学下去,需要转专业:二是在志愿填报阶段,通过选择一些高校的冷门专业,低分先进名校,再考虑转专业。本文小编整理了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转专业的一些政策规定,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转专业要求和条件政策第四十一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提出校内转专业或...查看更多
(二)、2021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很多2021级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取的高考考生,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宿舍条件非常关注,本文思而思学小编整理最新的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宿舍条件的相关信息,可供参考!一、2021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宿舍条件怎么样【北区1—8栋】1,4栋为男生寝室,住的是经管的男生,2,3,5,6,7,8栋为女生寝室,住的是经管、艺媒、环境的女生。格局为三室一厅带卫生间,有单人间、双人间和三人间(...查看更多
(三)、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一所大学通常有好几个校区,每个校区分布的位置也不一样,本文整理了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分布的问题,包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生在哪个校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总共有多少个校区,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中国地质大学现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等两个校区南望山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未来城校区: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查看更多
(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哪些专业比较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文科理科专业排名
很多想报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考生,都不清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哪些专业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比较好的专业及文科理科专业排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比较好的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序号学校名称专业名称所属领域方向批次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地质学第一批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煤及煤层气工程煤矿与安全工程第一批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全工程煤矿与安全工程第一批4中...查看更多
(五)、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多少分能考上,预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多少分录取
由于2021年高考还未开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1分数线还未公布,所以下面小编整理了往年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数线相关数据供大家参考: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省录取分数线及录取位次统计表序列年份招生省份录取批次理科最低分理科最低位次文科最低分文科最低位次12020云南本一批60011678603270222020内蒙古本一批5468883587155832020河北本科批62815...查看更多
(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哪些文科专业哪些理科专业 附全部专业一览表
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介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水平...查看更多
(七)、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登录入口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现有南望山...查看更多
(八)、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名全国第几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名全国第几 2019年最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名暂未公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名,供大家参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年全国排名第76名在最新的排名数据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2018全国大学排名中列于第 76 名,在2018湖北高校排名中列于第 7 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属于理工类大学,在2...查看更多
(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网jwc.cug.edu.cn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网http://jwc.cug.edu.cn/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哲学等门类。...查看更多
(十)、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主招生报名时间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主招生报名时间为2015年3月9日15:00--2015年3月24日15:00,报名工作即将开展,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在此期间登录http://gaokao.chsi.com.cn/zzbm(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系统)进行报名。预祝各位同学顺利通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主招生选拔...查看更多
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介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现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474353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67111平方米。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254人,其中教师185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博士生导师464人,教授539人,副教授984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