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绵阳师范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2024-02-01 00:24:16

据最新绵阳师范学院招生网和湖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湖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59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14187名左右,才可以考上绵阳师范学院,不过每年绵阳师范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绵阳师范学院

1、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绵阳师范学院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9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9307名;

2、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绵阳师范学院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1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3534名;

3、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绵阳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5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14187名;

4、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绵阳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6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3281名;

5、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绵阳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9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2748名;

6、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绵阳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0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8956名;

7、湖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绵阳师范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3999名;

8、湖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绵阳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4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2011名;

二、绵阳师范学院在湖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绵阳师范学院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湖南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495 29307 省政府
2022 湖南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459 114187 省政府
2022 湖南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467 105502 省政府
2022 湖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69 103281 省政府

2、2021年绵阳师范学院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湖南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19 23534 省政府
2021 湖南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499 82748 省政府
2021 湖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03 78956 省政府

3、2020年绵阳师范学院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湖南 理科 - 本二 495 83999 省政府
2020 湖南 文科 - 本二 545 22011 省政府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要注意,平行志愿是有录取顺序的,并不是成绩达到各高校的录取条件后,就可以被几所院校同时录取的。事实上,考生的档案在投到某一所高校后,就不会再到其他的学校,所以对于考生来说,投档录取的机会仍然只有一次。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录取考生之间的分数差都不是很大,所以对于是否服从调剂要慎重。很多考生不想选择服从调剂是因为怕被随便调到和不相关的专业。但其实高校在调剂时都会出于对考生的负责,选择与专业接近的专业进行调剂。

注意事项:

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要注意,平行志愿是有录取顺序的,并不是成绩达到各高校的录取条件后,就可以被几所院校同时录取的。事实上,考生的档案在投到某一所高校后,就不会再到其他的学校,所以对于考生来说,投档录取的机会仍然只有一次。

容易捡漏的二本院校有哪些

学校名性质批次2022分数
长治医学院公立本科二批470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民办本科二批470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公立本科二批467
山西中医药大学公立本科二批465
吉林医药学院(中外合作)公立本科二批464
齐鲁医药学院民办本科二批464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民办本科二批461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民办本科二批461
河北中医学院公立本科二批457
锦州医科大学(中外合作)公立本科二批456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民办本科二批455
山东协和学院民办本科二批455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民办本科二批451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民办本科二批426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立本科二批426
赣南医学院公立本科二批426
甘肃中医药大学公立本科二批426

三、绵阳师范学院学校介绍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被誉为“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的中国科技城、李白出生地——全国文明城市绵阳。 春秋更迭,爝火薪传。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建校以来,学校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弘文励教,止于至善”的教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学风。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优秀学子。 黄钟轻叩,九皋鸿渐。学校现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现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现有高级职称教师597人,博士285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81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绵州育才计划等省市级称号性人才32人次。“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6人,入选四川省高校师德典型代表2人。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高等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9000余人。 弘文励教,止于至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教学型、地方型、应用型、师范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省级应用示范专业6个,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4门,立项国家级、省级新工科、新农科项目2项,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示范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团队和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6个。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学校构建创新教育优秀师资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建有中国科协创新工作室、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近五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622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立项804项。 教学相长,服务地方。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构建“一山一水一城”科研格局,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42项,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4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4项。与省内外70余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绵阳市平武县、三台县,阿坝州壤塘县,凉山州布拖县、盐源县、木里县等脱贫攻坚,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助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近三年培训中小学教思而学4万余人次。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着力培育校园文化,实施主题教育月、节庆日活动和“一院一品”建设。收集整理国家、省非遗项目名录近3000项,场馆教育模式获得全国优秀奖,“梦之声”合唱团多次赴省内外演出,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风采节、志愿者服务等系列品牌活动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了“博、雅、趣、活”的校园文化氛围。2020年学校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开放办学,接轨国际。学校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德国、美国等国家、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 弦歌颂雅,风华赓续。当前,学校全体师生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绵师精神,坚定“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的发展方略,按照“三步走”战略,奋进*,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