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化,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2017年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征文1500字,欢迎阅读!
2017年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征文1500字【1】
我们党在上世纪90年代时,就明确提出要“从严治党”。邓小平多次谈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问题。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指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现在,*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原有的“从严治党”前面加上了“全面”二字,更加突出了管党治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深刻性。它以高屋建瓴的理论视野,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认识。
*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新在哪里呢?新就新在它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立足点在于“全”,“全”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特质特性。
“全”,首先是全覆盖。中国共产党上上下下的所有组织,没有任何的特殊和例外,都要贯彻实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全覆盖。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列入党建工作议程。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覆盖,目前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基层组织,主要是农村的乡镇、村(居),城市的街道、社区里的党组织。还有,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为了不使这些党组织被遗漏,一些地方党委成立了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形成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这样的格局要继续推广和发展。
“全”,其次是全方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党的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由此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的党建格局。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切实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全方位建设。实现五个方面的全方位建设,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某一方面而忽视某一方面,只强调某一方面而舍弃某一方面。例如,目前一些党组织尤其是基层的一些党组织,比较容易放松思想建设方面的全面从严治党,应该予以纠正克服。当然,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应从实际出发,针对自身情况,突出其重点,着力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但在整体上,则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全方位推进。
“全”,再次是全过程。全面从严治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重在细节、重在过程,必须防止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出现兴头败尾,半途而废的现象。每年,当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作了部署之后,就要按照它的进程,扎扎实实地走完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程序。全过程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的每一项工作,一定要善始善终,不图形式,不走过场。这需要一种精神,就是*提倡的“发扬钉钉子精神”。钉钉子的精神,就是做事情、干事业,锲而不舍、始终如一,全程紧盯、全程紧逼。全过程,体现了我们党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项党建重点工作时,注意办好每一件事,注重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的认真态度和细腻风格。
“全”,最后是全周期。全面从严治党这项党建重点工作,将是长期的,无止境的。只要没有结束,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没有完结,全面从严治党就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总以为全面从严治党也不过是一个短时期的活动,搞个三年五载就差不多了。必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全周期,固然也会表现为一个三年五载的短时期、阶段性的发展,但一个阶段的发展和结束,只是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拓展和深化,并不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整个工作的结束。全面从严治党是由众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全周期,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持之以恒,搞好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衔接,坚持长期发展、持续推进。
2017年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征文1500字【2】
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党的建设篇幅最多、内容最丰富。不过这些讲话不是笼统地就党建谈党建,而是始终贯穿一个很明确的主题,这就是从严治党。12月,在江苏考察时,又在“从严治党”前面加了“全面”两个字。“全面”这两个字加得很关键,也很必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就提出我们这个党该管了,30多年过去了,邓小平当年面对的很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邓小平当年没有遇到的问题现在也出现了,甚至更严峻更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把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在“全面”上做文章、下功夫。全面始能从严,从严更要全面。
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灵魂,从小到大、从外到内,标本兼治、固本培元,勾勒出了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
从转变作风入手
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化,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90多年来,优良作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与标志,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延伸,也潜滋暗长了一些不良的作风,这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对于这诸种不良作风,群众是看在眼里恨在心中。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伤其十指不若断其一指。集中力量,任务明确,在作风建设上打一个歼灭战,不仅可以有效遏制不良作风的蔓延,还可以为党内其他一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十八大以来中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八项规定。特别强调,既然作规定,就要朝着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
这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态度,我们在八项规定及其随后一系列的举措中看得很清楚。从领导不剪彩、会议不摆花,到中秋不发月饼、新年不发贺卡,八项规定在细节中发力,又在坚持中见效。
但八项规定只是开始,2013年1月22日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紧接而来的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群众路线的理念变成党员干部的行为、意识、原则,变成政党的长期要求与常态行为。
当然,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所以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求我们转变作风要有钉钉子的精神。很形象地指出:“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确实,转变作风要打歼灭战但又不是一场歼灭战就可以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精进、不断涵养、不断自省的过程。
有人说,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作风变了、行为规范了,是因为害怕了。这对不对?有没有这种现象?有。但这种不敢所导致的结果却正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党员干部的行为事实上规范了,很多伴生于此的不正风气不良行为也随之销声匿迹了。因此,虽然党员干部真正心甘情愿、自觉地转变作风更根本也更靠得住,但从某种程度上说,长期不敢和不必要的效果是相同的。这就是党的建设从转变作风切入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