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育征文文章【精华篇】

思而思学网

教师德育征文1: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有高尚的灵魂。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名家,无不把德视为最高智慧。从孔子到陶行知,从柏拉图到苏霍姆林斯基……他们都以德示范,人格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

有灵魂的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他的学生只能是一群精神侏儒和思想奴隶。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人格的猥琐与浅薄。

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不会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就不会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品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因此,读书是教师的职业生活和专业生活方式,是教师思想的本源,是教师追求的动力源泉。

有灵魂的教师,始终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每个孩子的未来负责,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是他们坚持不懈的追求。有灵魂的教师坚持“育人至上”,始终把孩子放在心中,把孩子当作发展中的人和能够发展好的人,在他们眼中:孩子有差异,但是没有层次。他们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孩子,用崇高的人格陶冶孩子,用丰富的学识涵养孩子,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孩子,解放孩子,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生命的成长,为孩子夯就坚实的心路历程,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有灵魂的教师,推进的教学是有灵魂的教学。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灵魂。学科思想是形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是赋予学生“价值生命”的营养要素。道德课堂的教学,是有灵魂的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师要在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指导和统领下,把长期颠倒了的学科教学重心重新颠倒过来,以学科的基本观念、方法论原理,以学科思想方法来组织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把教学从浅表的知识教学和技巧训练的层面,推进到深入学科本质与核心的思想教学和方法教学的层面上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推进有灵魂的教学,是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课堂改革与创新之道,更是课堂改革与创新之德!正所谓:合乎道,至于德。

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的发展意愿是其自主发展的“原动力”,有灵魂的教师总是专注于自身学养的丰厚,不断培育自己的专业情意,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涵养自己的专业精神。他们专注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质,专注于唤醒学生的独特,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有灵魂的教师总是能自觉地为自己设定发展目标,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他们把教育当作一种生活,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生活,在教育这块丰沃的土壤上,种植芳香四溢的花朵,用教育描绘自己的诗意人生,用自己的人生描绘教育理想。

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麦金泰尔说:“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抵抗事实上将会控制他的社会潮流。”有灵魂的教师,永远守护在教育的核心地带,小心呵护教育的本真,不断追求教育的真谛,坚守教育阵地,努力为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灵魂的教师具备穿越历史、通达未来的智慧,在功利侵蚀的大潮中,总是能保持一份从容和笃定。心静则远,他们不把追逐利益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怀持宁静自由的心态,从容地去追求浮躁时代里朴素的教育真谛。

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充满育人的幸福感。教育的功利与浮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鼓吹或热衷于“奔跑”,且是“百米冲刺”。站在现实的大地上,有灵魂的教师不但具有批判的精神,更有建设的行为。“教育不能没有梦,但是教育不是梦”,有灵魂的教师总是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琐事中寻觅到育人的幸福,他们坚持“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一份明智、一份责任和义务。他们能够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品味思考的愉悦;他们能把思考转化为行动,体验探究的快乐。他们总能从学生渴盼的双眸中,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到为人师者的自豪和愉悦。

有灵魂的教师,不会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册看成是自己的工资册和奖金发放册。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为师之道,更是为师之德!

我们用心教师致力于做一名有灵魂的教师!我们用灵魂做教育,我们用心,您放心!

教师德育征文2:让爱从尊重开始且无终点

我们知道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那就是爱的教育。我们也知道,没有尊重和爱的课堂将是一潭死水,没有心灵互动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传教所。因为没有任何教育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上,也没有任何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

我们不能把课堂当作说教场所,更不要自己扮演板着脸的传教士,要清楚地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机灵可爱,可塑性极强的孩子。对孩子要进行爱的教育,那就是关心和爱护每个孩子,我们要让爱心如阳光普照在每个孩子脸上。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句话肯定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教师只有对学生挥洒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的接受教师的教诲。在具体细致的班主任工作中,在师生的密切交流中,鲜活的教学事例不但教育了学生,更教育了我,我时常可以感受到学生们纯洁而真挚的关爱。

  一、让爱融进教育教学之中。

都说孩子是天真无邪,最可爱的。这句话恐怕只有我们老师体会的最深刻了。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心与心的交换,才真正理解到了爱的付出与收获的快乐和幸福,也更加明白师生情感的培养比知识的增长更重要,更具有魅力。

记得刚接到一年级班的时候,我天天和孩子们玩在一起,课堂上总是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让他们懂得生活的道理;课外活动和他们一起下棋,投沙包,尽情享受生命的活力,孩子们开心得无法言语。我们班当时有个叫柱子的学生,语文成绩较差,每次作业总是很落后。这时,批评和冷落是帮不了他的。我采取的办法是每天留给柱子一张纸条,刚开始字条上总是给他写上最简单的几个生字,并注上你一定能记住它们。再后来,我在纸条上写上他每天的表现和鼓励的话。慢慢地,他的语文能力有了提高,上课举手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特意在他身边安排班里学习好的学生坐同桌,给他创设最好的学习条件。学期很快结束时,柱子特意给我写了一张字条,说:谢谢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进步。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批改下午要讲的作业,不觉中已过了吃饭的时间,当我合上本子走出教室时,发现柱子站在门口,手里提着还冒着热气的包子,一脸真诚,说:老师,您赶快吃吧,要不,怎么上下午的课呢?我的头顿时一热,这股暖流足以使我兴奋得不知饥饿,可我还是接过包子,慢慢的咀嚼着,越嚼越觉得香。

后来的日子,柱子的语文成绩已有了明显的提高,看着他的进步,我的心

在笑。我觉得我和我的学生在一起快乐地面对学习,一起在成长。

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就是要关心和爱护每个孩子,承认差别,尊重差异。反之,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就像咱们大家都熟知的女作家三毛,她在上初中时,作文极好而数学极差。可她的数学老师偏偏又是位只重成绩,且心胸狭窄没有爱心的人,当三毛的数学卷又一次吃了鸡蛋后,她的数学老师竟然用毛笔在她的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并且让她当众出丑,这重重的一击使三毛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挥不去的阴影。结果,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休学在家,甚至与家人一起吃饭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与人交往了。最后还是绝望地结束了她悲观的人生。我们能说这样的人生和那位数学老师无关吗?如果,她的老师是个注重学生特长、富有爱心、尊重学生的老师,她的人生会是这样吗?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正如俗语说的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你若是个学生拥护的老师,学生也一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

  二、包容学生的缺点,发现闪光点。

  新学年开始时,我们班转来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不喜欢说话,更不爱学习,真是让我头疼。一天,我在教室上课,他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我问他原因,他说帮一年级同学打扫卫生去了。我还真有些生气,说他只知道干活不上课行吗?有几个同学看着他窘迫的样子,低声笑了起来。他低着头坐回座位。

随后的几天里,他老是低着头,不说话。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问他原因。他说:“老师,我学习差,难道就不能帮助同学了吗?不是说,劳动最光荣吗?我该怎样做呢?”我无言以对,是呀,该如何对待这个学习不理想却乐于助人的学生呢?思索之后,觉得应该从他身上的优点来入手。我尝试着接近他、欣赏他,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关爱他,时常在班里表扬他,助他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不断进步。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他变得更加踏实肯干了。我就不失时机地把班级的一些事物让他负责。班级如果有什么集体活动,总是让他参加,他完全融入到班级的大家庭中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这使他增加了学习的信心,我发现他上课听得认真了,作业也端正了。渐渐地,他愿意主动向我请教问题了,这可是从前从来 没有过的,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呀。

由于他的努力,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了,第二学期被同学推选为劳动委员。我看到他一脸的激动和兴奋,心里真为他感到高兴。都说爱是相互的,只要我们主动向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就能获取学生对我们的爱。真诚的付出,必定有丰厚的回报。学生们的点滴进步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呢感反复地、充分地阅读,有时间思考,并能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感受谈出来,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这样,就做到了“师生平等对话”,使学生有另外“学习主人”的地位。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时,我问到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时,同学们说出了种种看法:有的说种田人,快回家吧,这样不会有结果的;有的说种田人,赶快干活吧,挣了钱可以买兔肉吃;有的说种田人,你太傻了,兔子怎么会天天撞死呢?等等。对这些不同的回答,只要有一定道理,我都表示肯定和鼓励。

这说明同学们在认真阅读了课文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敢于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谈出来,这是非常可贵的。

这件事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追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的珍视。如果不是这样,教师以自己的理解规为“圣旨”,可能就会是另一种情况。那些积极表达感受的学生可能因此受到冷漠或挖苦讽刺,以后学生谁也不敢再谈自己的看法了。正如现在某些老师所教的班级,一片死气沉沉,提个问题无人举手,学生根本不动脑筋去思考,因为他们怕受打击,受批评,所以干脆来个沉默。是他们笨吗?不是,是他们不爱思考吗?不是,是他们不善表达吗?也不是。只是因为你那无情无知的大锁封住了他们的思维之门。这样以来,我们如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懂得方法,俯下身子倾听,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一起研讨学习,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畅谈体验,展现个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 用爱心、热心、诚心和责任心去关注每个学生,帮助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让和谐与进步从尊重学生和关怀学生开始吧!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