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思而思学网

CCTV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6颁奖晚会观后感【1】

莫振高 化作光明烛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事迹:莫振高生前是都安高中校长,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校长爸爸”。2015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数万人自发前来祭奠和网上无数的追思。

“化缘校长”莫振高事迹材料

3月14日晚,广西河池市都安县高级中学内,上千名莫振高的亲属、朋友、学生以及海内外校友参加其追思会。3月15日上午,广西都安,千余人送别都安高级中学病逝的校长莫振高,队伍绵延数百米。30多年时间里,莫振高因用自己微薄工资以及陆续筹集而来的3000多万元人民币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因此被称为“化缘校长”。

3月9日,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去世。一时间,都安县城的花圈被抢购一空;朋友圈和QQ空间里,学子们狂刷哀悼;赶来悼念的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更有学生从北京赶回都安守灵戴孝……一所普通高中校长的去世,为何能牵动那么多人的心?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被外界称为“石山王国”,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学校中70%的学生来自大石山区,部分学生家庭极其贫困。要想走出大山,只能拼命读书。为了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家庭从石头缝里长出大学梦,莫校长尽心尽责。据报道,在每次校会上,莫校长既像一个慈父一样谆谆教导,又像一位优秀的战前指挥官,给学生们打气。学校里的每个角落,都有他和老师们精心制作的各种激励标语。他不仅在管理学校上下大功夫,在教学上也是一把手。当上校长后,他始终没有放下教鞭,仍然坚持年年教高三毕业班语文课,每周上12节以上的课程,他先后带出20多届40多个高中毕业班。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学校里的每位老师也都兢兢业业,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都安高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升学率逐年上升,由1992年的48.2%到2000年的93.75%,2011年之后更是达到100%,而且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示范性高中,全国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先进集体。

在生活上,莫校长对待学生比对待自己的孩子还用心。2000年以前,都安高中的学生宿舍基本上都是瓦房,每逢下大雨,房子就漏水,这时他都要冒雨亲自登着梯子上房检修,或者冒雨给学生疏通下水道,防止宿舍被水淹。每天晚睡前,他都会带领值周老师催促学生睡觉。每天早上,他也总是早早来到学校,检查学校里的每一个角落,就算看到一张小废纸,他都会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降温了,他会在广播中提醒学生加衣服,出太阳了,他会在广播中提醒内宿生回宿舍晒被子。平时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他都跟学生一起做操。每年军训,他都陪着高一新生徒步拉练二十多公里,不管是已年过半百还是身患疾病……

学校里,家庭贫困的学生很多,对于贫困的在校生,莫校长想方设法在学校开辟一条减免学杂费的通道。而每到假期,他更是整天学校、企业、工地和贫困生家里往返地跑,了解贫困生的家庭情况,统计哪些贫困生考上大学却无力进入大学校门,联系企业资助贫困孩子上学。从担任普通教师到后来担任都安高中校长,他用他微薄的收入连续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他和他的团队先后筹集到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2万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愿望。为此,人们称他为“化缘校长”、“乞讨校长”,学生们更是尊称他为“莫爸爸”。

正如都安高中北京地区校友在祭奠莫校长唁电中写道:数十载如白驹过隙,校长一腔热血,谆谆善诱,哺育桃李。三尺讲坛,声如洪钟,书写春秋。爬山涉水,扶危济困,拯救希望。脚步匆匆,四处“化缘”,坚信山石之间亦可开出梦想。晨催哨声,嘘寒问暖,父爱如山。三更灯火,伏案备课,传道授业……

人生自古谁无死?但面对亲友、学生上千人参加的莫振高校长的追思会,我们的思绪难免忽然有所凌乱:比如有人可能想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服务情怀;有人则想起了诗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名句。

莫振高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但更值得我们继承。这位“化缘校长”三十多年如一日,在教育岗位上一腔热血、孜孜以求、呕心沥血、以身作则,为教育工作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直至生命,他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是我们学习上进的精神养分,也在鞭策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要放下私念、关爱学生、振兴教育。

CCTV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6颁奖晚会观后感【2】

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事迹: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方向。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5日,屠呦呦这个名字迅速传播开来,这位85岁的女科学家成为最热门的新闻人物。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同时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内地科学家。

她的研究:

从中医文献获得灵感

此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什么呢?诺贝尔委员会称,屠呦呦等三位获奖者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屠呦呦发展的疗法,是指她在研制提取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而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是抗击疟疾的最有力的植物提取物。

从中草药中寻找抗疟成分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想法,但屠呦呦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正值中国的“文革”,很多老资格的科学家都被打倒,这项科学任务就由更年轻的一代科学家承担了下来。

说到屠呦呦的研究,还有一段故事。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疟东南亚,疫情难以控制。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交战中的美越两军深受疟疾之害,减员严重,是否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影响战争局势的关键因素。美国投入巨额资金,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但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1967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一个旨在援外的紧急项目启动了。因为启动日期是5月23日,项目的代号被定为“五二三项目”,这是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有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与,屠呦呦就是其中一位。屠呦呦决定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开始,也四处走访老中医,她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

在各种版本的报道中,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灵感为古代文献《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段文字。然而,真正的实验过程却是繁冗和复杂的。

屠呦呦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中曾经提到,她当时做了一系列实验,包括尝试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等方法。然而,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最终,屠呦呦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在经历过190次失败之后,她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新药研发:

她在自己身上做试验

新药的研发过程跟发现青蒿素一样都是一波三折。从黑色胶状的青蒿乙醚提取物中,屠呦呦的研究小组获得了他们起名为“青蒿素Ⅱ”的白色的针状结晶。这种结晶在临床前的动物毒性实验中表现出了对实验动物明显的心脏毒性。是否执行原方针,尽快拿到现场进行临床试用观察?当时大家决定先由3位科技人员进行“探路试服”,由屠呦呦带头共3人,经领导审批,住进了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

探路试服显示,青蒿素Ⅱ没有毒性,但后来在临床上的表现却不那么令人满意??“效果不好,又出现了较明显心脏毒副作用”。最终,由云南药物研究所用汽油从当地的青蒿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主持的临床试验中展示了极好的抗疟疗效。

1977年,为了赶在国外发表的前面,表明青蒿素为中国人发明,由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在《科学通报》上首次发表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非院士科学家获诺奖屠呦呦创下六大纪录

屠呦呦1930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为药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她从未获得院士头衔。

“屠呦呦获诺奖打破了几个中国纪录:中国大陆第一个获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的科学家、女科学家、土生土长未出国不会英语的科学家、未获院士的科学家、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科学家、中医科学家。”5日傍晚,在获悉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委副主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钮文异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内分享了以上文字。

钮文异表示:“咱们国家土生土长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是第一个,这证明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意义特别重大。”

李克强致信祝贺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委托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5日晚看望屠呦呦并表示祝贺。

专访青蒿素临床研究主持人李国桥:

青蒿素是集体发明屠呦呦是发明第一人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倩报道:在500多名科研人员中,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功效。

李国桥教授于1974年首先证实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的速效低毒作用,先后研制了5个青蒿素类复方,是我国青蒿素类药临床研究主持人。

李国桥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虽然青蒿素在我国是一个集体发明,但是屠呦呦教授却是青蒿素发明第一人,这一成就在国内也是被认可的。

2011年,屠呦呦先获得了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震动学界。李国桥说,他也填写了拉斯克奖的评审资料,表格最后一栏是你认为相同的研究领域中,谁应该获得此奖?“我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屠呦呦、罗泽渊。因为没有屠呦呦的工作,就没有我们接下来的研究。”

李国桥教授说,西方世界对于青蒿素的承认晚了20年,屠呦呦教授在发现青蒿素后40年才获得拉斯克奖,也算是一种迟到的认可。屠呦呦教授很低调,她甚至不是中科院院士,但李国桥教授认为:“在国外很重视发现奖,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她的功绩。”

医药界盼提升中医药地位

寻找中药领域下个“青蒿素”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陆志霖报道:广药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国粹,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世代传承、验证,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中医药的国际化道路上,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

然而,目前中药却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广药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希望这次屠呦呦获奖,能引起各级政府对中医药的高度重视。据悉,现在已经有很多外资药企十分看重中药,并已经开展研发,在中药领域寻找下一个青蒿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