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

思而思学网 2024-02-17 11:00:06

据最新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和吉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吉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185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8011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不过每年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1、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空乘)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8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8011名;

2、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空乘)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1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6556名;

3、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6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3811名;

4、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空乘)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9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8744名;

5、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0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8120名;

6、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9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5755名;

7、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空乘)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3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3161名;

8、吉林高考2020年考生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0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1921名;

二、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吉林 理科 专科 185 78011 省政府
2022 吉林 理科 专科 287 70785 省政府
2022 吉林 理科 专科 289 70488 省政府
2022 吉林 文科 专科 298 28744 省政府
2022 吉林 文科 专科 309 28120 省政府
2022 吉林 文科 专科 311 28015 省政府

2、2021年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吉林 理科 专科 217 66556 省政府
2021 吉林 理科 专科 260 63811 省政府
2021 吉林 文科 专科 296 25755 省政府
2021 吉林 文科 专科 334 23161 省政府

3、2020年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吉林 理科 专科 249 77999 省政府
2020 吉林 文科 专科 307 31921 省政府

专业调配和定向调配什么意思

什么是定向调配

报考定向就业招生学校且愿定向的考生,应填报该校定向专业志愿或勾选该校的“定向调配”栏。录取时,若填报定向专业志愿考生的生源不足,学校可调配录取勾选了“定向调配”栏的考生到定向专业。

各批次只在第一志愿中设置定向志愿(平行志愿为A志愿)。报考定向就业招生学校且愿定向的考生,应填报该校定向专业志愿或选择该校的“定向调配”栏。录取时,若填报定向专业志愿生源不足,学校可调配录取选择了“定向调配”栏的考生到定向专业。国家专项计划、省属院校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免费医学定向和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志愿不受院校志愿序号和专业“定向调配”志愿的限制。

什么是专业调配

专业调配是指如果你报的那个学校没录取你填的志愿专业,但看好你是个人才,想留下你,如果你在专业调配打钩就可以把你分配到其他专业,不打钩就可能录取不到你,打钩就意味录取的几率大些,不打钩可能因分数不够而落榜,打钩就可能调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专业调配和定向调配有什么不同

简单来说,专业调配是在分数满足所报院校最低要求时,优先考虑该院校其他专业;而定向调配则是分数满足所报专业的其他院校的分数线时,优先考虑其他院校的同一专业。

(1)专业调配和定向调配如果你都勾选的话,被录取的机会比较大。

(2)但是如果都勾选,意味着你会被任何一个专业录取,毕业后也可能会被安排到定向单位(一般条件相对艰苦一些)工作。你心理要提前有准备。

高考志愿退档的原因是什么

1、政策性退档

志愿填报的时候,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都会规定提档比例,一般为1:1.05或1:1.2,这就意味着实际提档人数是超出招生计划人数的。举例来说,某高校招生计划100人,投档105人(投档比例1:1.05),如果这105人在专业录取的时候全部都符合高校的专业录取条件,但是招生计划只招100人,这时候排在后5位,分数较低的考生就有被退档的风险,这种退档就属于政策性退档。

2、不服从调剂退档

不服从调剂被退档,大多发生在高分考生身上,对自己的成绩很有信心,非目标专业不报,选择不服从调剂,风险极大,一旦所报专业名额已满,又不服从调剂,就只能被退档到下一批次,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一些高分考生选择复读的原因。

3、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

这类原因被退档是最为遗憾的,每年都会出现少数因为身高、视力等身体条件不达标的考生被退档的情况,这是因为考生没有仔细了解所报院校《招生章程》中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盲目填报。

4、单科成绩达不到院校要求

很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而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文史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外语类专业,对外语笔试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单科成绩达不到要求也会被退档。

5、其他情况

在实际报考过程中,还要看院校《招生简章》中是否还有其他特殊要求,比如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还有的院校有面试要求等,这些情况如果填报时不了解清楚,很可能就会被退档。

三、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介绍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由交通部于1975年建校,现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13000余人。设立有港口学院、海事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开设了港口机电专业群、航海技术专业群、现代航运专业群、数字商贸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应急救援专业群等八大专业群、39个专业。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地处青岛海洋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战略,深耕港航物流领域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形成了“以港航物流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实力,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职示范院校、山东省优质院校和青岛市品牌院校。 深度融合,发挥校港一体优势 随着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成立,学院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战略,进一步放大“校港一体”的体制机制优势,“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了“学习工作化、实训实境化、学生职业化”。 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山东港航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立足港航,强化特色专业建设 学院依据港航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全面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强化专业建设,全力打造特色专业。现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品牌专业(群)21个。港机、港电、港管和港工等涉港专业的办学实力在高职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港口类专业在校学生比例均位居全国前列。 学院是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的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建设联系点,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港口类考评鉴定站,牵头编制了起重装卸机械1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国家标准、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国家标准和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员职业技能标准等多个社会紧缺的国家标准,获批成为山东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大连海事大学、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高校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创新以“校企互动”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课程改革标准,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基于真实案例与项目,选取教学内容,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9门。 学院与山东港口集团实现深度的人才流通和双向任职,组织教师深入港口一线,跟班实践锻炼,培养造就了一批结构合理、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并聘请以许振超、张连钢为代表的港口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教思而学80%以上。 学院依托山东港口集团的平台优势,建成“山东港口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和“山东省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中心”。发挥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技术、物流管理、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的作用,建成全国首个港口码头远景实训室,拥有全国唯一的集门机、集装箱、轮胎吊等为一体化的校内大型港机设备实训基地,投资兴建了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流体装卸工实训基地,建成全国263家港航企业实习基地。 多元融合,突出社会服务功能 学院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优势,积极开展企业员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先后为山东港口集团、中国外理总公司、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港航及区域企业培训员工超10万人次,培养社会船员超60000人次。 学院建有连钢智慧港口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港口机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高校智慧港口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企业科技攻关,完成了万吨粮仓储量优化改造等130多个技改项目,获得了集装箱轮胎吊供电装置、矿石输送带防撕裂装置等24项国家专利。 开拓创新,打造港航人才摇篮 学院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战略,建立了以山东港口集团为龙头,包括国内沿海、沿江各大港口、航运、现代物流等知名企业在内毕生就业网络,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港航物流企业,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学院坚持职业教育特色,强调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