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大连工业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大连工业大学招生网和吉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吉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27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32780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大连工业大学,不过每年大连工业大学在吉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大连工业大学

1、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大连工业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4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1069名;

2、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大连工业大学(中外合作)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4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9940名;

3、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大连工业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7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993名;

4、吉林高考2020年考生上大连工业大学(中外合作)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5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2780名;

5、吉林高考2020年考生上大连工业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6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247名;

6、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大连工业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6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439名;

7、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大连工业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8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361名;

8、吉林高考2020年考生上大连工业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1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782名;

二、大连工业大学在吉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大连工业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吉林 理科 本一A 488 19568 省政府
2022 吉林 理科 本二A 444 31069 省政府
2022 吉林 理科 本二A 448 29940 省政府
2022 吉林 文科 本二A 467 8439 省政府

2、2021年大连工业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吉林 理科 本一A 478 18993 省政府
2021 吉林 理科 本二A 427 30628 省政府
2021 吉林 理科 本二A 427 30628 省政府
2021 吉林 文科 本二A 486 6361 省政府

3、2020年大连工业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吉林 理科 本一A 517 17784 省政府
2020 吉林 理科 本二A 453 32780 省政府
2020 吉林 理科 本二A 463 30247 省政府
2020 吉林 文科 本二A 514 5782 省政府

文科公办二本多少分能考上

每所院校在每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各不相同,所以公办二本大学多少可以考上的问题并没有唯一的答案。

从2022年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校最低分数线可以发现,基本上只要成绩压二本批次线就能读公办二本大学,只不过可选的学校比较少,能读的专业一般也是高收费的。如果想读公办二本大学的普通专业,文科成绩至少要比二本线高出20分左右,理科至少高出10分左右。

高考提前批能填报几个志愿

本科提前批一志愿只有1个学校。高考的提前批次是指比普通批次要早,一般高考结束以后提前批次就开始报名如果提前批报了没被录取不会影响其他批次的填报录取。

提前批:本科在录取前填报1次志愿,录取过程中征集1次志愿,征集志愿时设高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第一次填报志愿和征集志愿均填报1所高校,调剂志愿设3类高校及专业(军事、公安、其他)是否服从调剂。

专科设1个高校志愿和高校及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每所高校志愿均可填报6个专业及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具体应以本省实际情况为准。

三、大连工业大学学校介绍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食品、轻工、纺织、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入选辽宁省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49个普通本科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3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来华留学),其中学校获批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取得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专业项目53项。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及“本硕贯通培养”“本科直博生”“硕博连读”“博士申请-审核制”等研究生招生遴选机制。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000余人,研究生近3000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5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70余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人选6人,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人选近百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1人。 学校共拥有65个市级以上研究平台,其中包括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物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辽宁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珍品精深加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贝类专业分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工程技术转移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7个相关部委研究平台,还拥有28个辽宁省研究平台及27个大连市研究平台。 学校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近五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1项;发表研究论文4572篇,其中被3大检索收录195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27件。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奖178项,其中2003、2005年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2015、2018年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获得大连市科学技术功勋奖。 “十三五”以来,学校以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服务辽宁“五大战略”发展为主线,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牵头组建辽宁省轻工纺织产业校企联盟,成立辽宁省高等学校轻工纺织技术研究院,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拥有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服务辽宁、面向全国为基本定位,积极推进校地、校企深度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主办的《大连工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辽宁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奖项,被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或检索机构收录。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学校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实施学校;,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实施学校;2016年,获批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大学生工程训练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7年获批辽宁省转型示范高校和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2018年获批“大连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并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9年,学校入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百强高校,辽宁省仅三所高校上榜。我校工程教育基础设施改善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是国家级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承担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立项30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4项。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辽宁省创业项目选育基地、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共42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100余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奖9部,省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8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优秀教材8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1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9部,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7部。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时装名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近年来,我校获批承办“辽宁省大学生海洋食品创新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大数据应用与分析大赛”等七项省级A类赛事,2020年获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省级年会、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国省级大型赛事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2018年11月,学校完成本科审核评估工作。 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08年,有24名同学入选北京奥运会礼仪引导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近年来,我校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创业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辽宁省研究生海洋食品创新大赛等六项国省级赛事。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网络商务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等大型赛事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学校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工程。打造“留学工大”品牌,先后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商请项目和港澳台地区学生培养院校资格,开设了3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吸引品学兼优的来华留学生到学校学习。“十三五”期间,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达到2500人,生源国涵盖51个国家,来华留学学历生占比逐年提高,学生层次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形成了来华留学生本、硕、博培养体系。 经教育部批准,2011年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9年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人才。 学校与美、英、法、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06所高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法国北加莱公立高等美术学院、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北陆先端科技大学院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开展校际交流本科生“2+2”项目、本科生“3+1”项目、研究生“2+1”项目、研究生“1+1+1”项目、本硕连读项目、短期互换生项目、国家公派留学等项目,“十三五”期间参加各类交流项目的学生人数累计800余名。五年来,学校获批国家高端引智项目7项、省市级引智项目20余项。 学校经过不断发展与历史积淀,形成“博学精思,笃行致新”的校训。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