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韩山师范学院招生网和吉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吉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345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41311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韩山师范学院,不过每年韩山师范学院在吉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韩山师范学院
1、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韩山师范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2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5346名;
2、吉林高考2020年考生上韩山师范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2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1311名;
3、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韩山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4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948名;
4、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韩山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4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2202名;
5、吉林高考2020年考生上韩山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0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974名;
二、韩山师范学院在吉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韩山师范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429 | 35346 | 省政府 |
2022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49 | 10948 | 省政府 |
2、2020年韩山师范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0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421 | 41311 | 省政府 |
2020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502 | 6974 | 省政府 |
3、2021年韩山师范学院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1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345 | 22202 | 省政府 |
哪些公办二本分数低适合报
学校名称 | 2022最低分 | 批次 |
岭南师范学院 | 464 | 二本 |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 458 | 二本 |
哈尔滨金融学院 | 457 | 二本 |
荆楚理工学院 | 455 | 二本 |
长春工程学院 | 454 | 二本 |
四川旅游学院 | 450 | 二本 |
桂林旅游学院 | 448 | 二本 |
潍坊医学院 | 447 | 二本 |
赣南师范学院 | 445 | 二本 |
湖南文理学院 | 445 | 二本 |
长春大学 | 414 | 二本 |
吉林建筑大学 | 410 | 二本 |
赣南医学院 | 410 | 二本 |
吉林化工学院 | 407 | 二本 |
沈阳理工大学 | 406 | 二本 |
赣南师范大学 | 406 | 二本 |
红河学院 | 406 | 二本 |
福建商学院 | 406 | 二本 |
文山学院 | 406 | 二本 |
梧州学院 | 405 | 二本 |
高考300到400分都能上哪些大学
300分到400分能考上的部分大学名单:
学校名 | 办学性质 | 学校类型 | 科目 | 分数 |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 | 公立 | 理工 | 理 | 400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 民办 | 综合 | 文 | 400 |
辽东学院 | 公立 | 综合 | 文 | 400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公立 | 理工 | 文 | 400 |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公立 | 师范 | 理 | 399 |
天津市职业大学 | 公立 | 综合 | 理 | 399 |
枣庄职业学院 | 公立 | 综合 | 理 | 397 |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 民办 | 理工 | 文 | 397 |
安庆师范大学 | 公立 | 师范 | 理 | 385 |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 公立 | 理工 | 理 | 383 |
焦作大学 | 公立 | 综合 | 文 | 383 |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公立 | 财经 | 文 | 383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民办 | 理工 | 文 | 383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 公立 | 理工 | 文 | 383 |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 民办 | 理工 | 理 | 382 |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公立 | 师范 | 理 | 382 |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 公立 | 医药 | 文 | 382 |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 公立 | 理工 | 文 | 382 |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公立 | 理工 | 理 | 375 |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 民办 | 综合 | 理 | 375 |
三、韩山师范学院学校介绍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位于享有“中国瓷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校园占地面积9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8万平方米。 学校创立于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的“惠潮嘉师范学堂”,前身可追溯到建于宋元祐五年(1090年)的韩山书院,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1921年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更名为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韩山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韩山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升格为韩山师范学院,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学校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校训,以及“爱国爱乡爱校的家国情怀、明道传道学道的师道精神、求是求真求正的学人品质、仁爱进取精诚的心灵境界”的韩师人特质,凸显“扎根粤东,传承潮汕文化,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为广东及周边省份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及其他各类人才,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如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邹鲁、著名哲学家陈唯实、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旅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马来西亚实业家林进华、泰国实业家陈汉士、台湾地区著名书法教育家陈其铨等,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19个二级学院,58个本科招生专业(含大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冲补强”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个,通过IEET认证专业5个,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认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实训基地26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8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2门。学校面向全国19个省(区)和港澳台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8000多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开设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学前教育、烹饪等共23个专业,现在在校生6600多人。近年还与云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州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多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94%和36.5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2%。同时,还聘请陈平原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顾问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及学科带头人。成立“大师工作室”,聘请手拉壶大师谢华、陶瓷雕塑大师吴维潮、潮州菜大师方树光、潮绣大师祝书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任教,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现有多功能信息化图书馆1座,面积近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198.3万册,电子图书152万册。学校是“中国潮州菜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陶瓷材料、食品科学与技术)建设依托单位;拥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首批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省社科联研究基地、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校共建平台(广东省科技厅一事一议项目)等16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粤东分析测试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科研平台、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研发中心、先进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4个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科研平台;有粤东乡村振兴研究所、“韩派名师工程”研究基地、潮汕旅游文化与规划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粤东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校级(院级)科研平台。 学校重视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400多项,省级奖励1700多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排名中,我校位列广东省第16名,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率98.32%。 学校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13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7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影响力。 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办学定位,以广东高等教育“冲补强”和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学校改革发展,以一流学科建设助推一流师范教育,以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高层次人才建设补学科短板,聚焦“党建、新师范、新工科、潮汕文化、陶瓷与非物质文化”, 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再上新台阶,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优势凸显、创新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特色精品美丽的高水平师范学院。 (资料数据截至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