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有什么专业,南京工业大学文科理科专业排名一览

思而思学网 2024-01-07 17:17:52

高等院校专业有几千个,每个学校开始的专业也不同,不同的高校相同的专业排名录取分数线也不同,所以导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本文思而思学小编帮大家整理南京工业大学最新的开始专业目录表,包含南京工业大学文科专业、南京工业大学理科专业、南京工业大学特色专业目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南京工业大学的招生目录为准。

一、南京工业大学有什么专业

类别专业名称
金融学类(本)金融学
经济与贸易类(本)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类(本)知识产权

法学

社会学类(本)社会工作
体育学类(本)运动训练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汉语国际教育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英语

德语

日语

数学类(本)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类(本)应用物理学
化学类(本)化学

应用化学

地理科学类(本)地理信息科学
力学类(本)工程力学
机械类(本)机械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车辆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工业设计

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仪器类(本)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类(本)材料科学与工程

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

焊接技术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能源动力类(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电气类(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澳大利亚xx大学联合培养专业)

电子信息类(本)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人工智能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自动化类(本)自动化
计算机类(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与澳大利亚xx大学联合培养专业)

土木类(本)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土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铁道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测绘类(本)测绘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

化工与制药类(本)化学工程与工艺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制药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

化学工程与工艺(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制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地质类(本)地质工程
轻工类(本)轻化工程
交通运输类(本)交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资源环境科学

水质科学与技术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建筑类(本)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安全工程
生物工程类(本)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公安技术类(本)消防工程
药学类(本)药学

药物制剂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工商管理类(本)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会计学(与澳大利亚xx大学联合培养专业)

公共管理类(本)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工业工程类(本)工业工程
电子商务类(本)电子商务
设计学类(本)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与科技

二、南京工业大学比较好的特色重点专业目录

国家特色专业安全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生物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三、南京工业大学相关资讯推荐

1.2022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有什么专业,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文科理科专业排名一览表

2.2021年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新生怎么转专业难不难,附转专业的要求和条件

3.南京工业大学在安徽历年最低招生录取分数线2022年参考(含2021-2012)

4.2021年南京工业大学新生怎么转专业难不难,附转专业的要求和条件

5.2021级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6.2021级南京工业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7.2021年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8.2021年南京工业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9.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全国排名2021年最新排名,附历年录取分数线

10.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2021年最新排名,附历年录取分数线

四、南京工业大学简介介绍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5万余人。有国家一及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项目4项、二期项目6项、三期项目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8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本科专业91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全国前2%~5%),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全国前10%~2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学校在2021年5月ESI全球综合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5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0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4-50位;2021年3月,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0位;2020年8月,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01-500位,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0-71位。

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4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32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3个,省部及重点高层次人才139人次,省部及重点高层次团队35个。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